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4篇 |
免费 | 10篇 |
国内免费 | 3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0篇 |
农学 | 28篇 |
基础科学 | 26篇 |
28篇 | |
综合类 | 171篇 |
农作物 | 22篇 |
水产渔业 | 17篇 |
畜牧兽医 | 67篇 |
园艺 | 22篇 |
植物保护 | 2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30篇 |
2022年 | 31篇 |
2021年 | 31篇 |
2020年 | 32篇 |
2019年 | 35篇 |
2018年 | 42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34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29篇 |
2013年 | 20篇 |
2012年 | 19篇 |
2011年 | 18篇 |
2010年 | 17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4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目的]为养猪生产实践和科学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析我国华南地区长白母猪妊娠天数的影响因素,并研究妊娠天数与其他繁殖性状的关系.[结果]胎次、分娩月份及年份对妊娠天数均有极显著影响.初产母猪的妊娠天数比经产母猪显著增长,低温季节分娩比高温季节有显著增长.妊娠天数近年来有显著缩短趋势(0.2 d/a).妊娠天数与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死胎数间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木乃伊数及畸形数间无显著相关性.死胎率在妊娠116 d时最低.[结论]妊娠天数可作为养猪生产的间接指标. 相似文献
112.
基于基因组测序数据的梅山猪保种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山猪是我国太湖流域优良地方品种之一,以繁殖力高和肉质鲜美闻名于世。为探究这一珍贵遗传资源的保种现状,本研究利用4家梅山猪保种场的143头梅山猪简化基因组测序数据,对现有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保种场群体有效含量均处于严重威胁状态,群体有效含量(Ne)小于65;中梅山群体具较高的多态标记比,小梅山群体具较高的观测杂合度与期望杂合度;小梅山与中梅山2类型间存在较大遗传分化,群体分化指数(Fst)为0.111,遗传距离(D)为0.287;2个小梅山保种场群体间的遗传分化较弱(Fst=0.055,D=0.239),而2个中梅山保种场群体间则达到中等程度遗传分化(Fst=0.127,D=0.273)。本研究利用测序数据首次全面揭示了现有梅山猪保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关系,为更好地保护与利用梅山猪提供了分子依据。 相似文献
113.
本研究选取7种草本地被植物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套盆法,研究7种植物在污水胁迫下的耐污性。通过观测植株胁迫期间形态表现,并测定植物叶片中的细胞膜透性变化、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和脯氨酸含量等生理指标,运用隶属函数法对7种草本地被植物的耐污性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胁迫天数的增加,7种植物的外部形态存在明显差异性,马蔺(Iris lactea)胁迫前后形态变化最大,基本整株褐化,耐污性最弱。葱兰(Zephyranthes candida)、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和波斯菊(Cosmos bipinnata)形态变化很小,其耐污性较强。根据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得出马蔺的耐污性最弱,并得出7种草本地被植物耐污性顺序为:波斯菊(Cosmos bipinnata) > 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 > 葱兰(Zephyranthes candida) > 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 > 萱草(Hemerocallis fulva) > 玉簪(Hosta plantaginea) > 马蔺(Iris lactea),与形态观测记录基本一致。该研究结果可为园林绿地设计和海绵城市建设中植物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4.
2020-2021年在国家农业环境阜新观测实验站开展田间定位试验,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5个不同播期和3个不同开沟深度处理。2020年分别于4月11日(T1)、4月18日(T2)、4月25日(T3)、5月2日(T4)和5月9日(T5)播种,2021年分别于4月18日(T2)、4月25日(T3)、5月2日(T4)、5月9日(T5)和5月16日(T6)播种;开沟深度分别为5cm(D0,平作对照)、10cm(D1)和20cm(D2)。玉米收获后测定地上部干重、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并于播种日和收获日分别测定土壤含水量,计算土壤蓄水量和玉米水分利用效率,探寻播期和开沟深度共同影响下春玉米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规律,以及资源利用效率的变化,以期筛选区域适宜播期和开沟深度,优化半干旱区春玉米耕作栽培技术。结果表明,4月18日-5月2日播期处理有利于地上部干物质积累,与其他播期平均值相比,成熟期地上部干物质含量提高8.0%,同时促进干物质向穗重分配,平均产量高于其他播期9.9%,水分利用效率有效提升,光能生产效率、温度生产效率和降水生产效率随着播期推迟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不同沟深处... 相似文献
115.
评价不同施氮量下玉米花生间作系统中作物种间互作对不同行玉米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于2019—2020年,利用长期定位微区试验,设置3个施氮量(N0:0 kg·hm-2、N150:150 kg·hm-2、N300:300 kg·hm-2)处理和2种种植模式(玉米花生间作:IM、玉米单作:SM),以玉米为研究对象,分析间作系统中不同行玉米竞争优势、土地当量比、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对施氮量的响应。在间作系统中玉米的竞争能力显著强于花生,但毗邻花生带的玉米行(IM1)与远离行(IM2)间无显著差异。玉米花生间作土地当量比大于1,土地生产力提高15%~23%,具有间作优势;而随着施氮量增加,玉米竞争能力增强。间作显著增加了玉米产量,IM1产量较SM处理增幅为37.8%~65.3%,IM2较SM处理增幅26.4%~56.1%,2019年氮肥施用量为150 kg·hm-2时玉米土地当量比表现出边行效应。玉米产量变化趋势为N150>N300>N0。施氮可增加玉米穗粒数和千粒重。间作通... 相似文献
116.
我国动物组织器官稳定同位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稳定性同位素具有衰变期长,不受试验时间限制,灵敏度高、受外界环境影响小等特点。稳定同位素在动物科学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以下2种方式:在稳定同位素示踪方法(stable isotope tracer methods,SITM)中作为示踪剂、利用动物体内的稳定性同位素对动物进行稳定同位素比率分析(stable isotope ratio analysis,SIRA)。本文概述了我国动物组织器官稳定同位素在研究动物食性和营养级的确立、动物性食品溯源、动物产品品质鉴定、动物医学和动物营养等方向的应用进展,以及在研究中常用的稳定同位素碳、氮、氢、氧等元素及其在动物组织器官中的分布特点;指出了稳定同位素在动物食品溯源研究中尚存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并对其未来在动物组织器官利用方面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7.
运用微波消解技术与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P-AES)技术,建立沙虫中重金属元素的测定方法。测定了沙虫中铜、铅等8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各元素的系列标准液,浓度与发光强度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在0.999以上,加标回收率为98%~114%。结果表明,沙虫中铜、铅、镉、铬、锰、砷、汞、钡8种重金属的含量分别是:17.119、3.781、0.695、7.351、1997.982、0.620、0.144、4.249 mg/kg。与国家规定的水产品中重金属限量标准相比,除了汞、铜未超标外,沙虫中锰超标100倍、镉超标近7倍、铅超标近4倍、铬超标3.5倍、砷超标1倍多。沙虫污染较为严重,呼吁相关部门予以关注,还东方市及周边海域一方净土。采用微波消解技术和ICP-AES相结合径向观测测定重金属元素含量,与常规分析方法相比,有省时、省力、环境污染小、基体效应小、稳定性好、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准确及实现多元素同时分析等优点,应用于沙虫中多元素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18.
119.
土壤硝化作用是肥料氮素进入到土壤中后参与氮素循环的关键过程,为了明确不同种类地膜对辽西褐土硝化活性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室内培养分析的方法,研究3种不同类型地膜(普通PE膜,PBAT全生物降解地膜和氧化-生物降解地膜)及不同地膜添加量(0、300、900 kg/hm~2)对辽西褐土硝化潜势的影响,探讨可降解地膜的混入是否会对土壤微生物硝化作用产生抑制和毒害作用。结果表明,与对照土壤相比,添加普通PE膜(T1)、PBAT生物降解膜(T2)和氧化-生物降解膜(T3)并没有显著影响土壤的硝化潜势,3种地膜添加后土壤硝化潜势表现为T1[NO_2-N 5.61 ng/(g·h)]T2[(NO_2-N 4.30 ng/(g·h)]T3[NO_2-N 3.42 ng/(g·h)],且对于普通PE膜和PBAT生物降解膜处理土壤,存在随着地膜添加量增加硝化潜势降低的趋势。通过进一步计算和评估,基于3种供试地膜的污染土壤未对土壤微生物硝化作用产生抑制和毒害作用。研究结果丰富了可降解地膜对土壤环境影响的相关理论,为实现可降解地膜在辽西地区推广应用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20.
为解决长期地膜覆盖造成的"白色污染"问题,进行了生物降解地膜、液体地膜和普通地膜膜下滴灌种植试验,探讨不同地膜覆盖降解情况及对土壤水热变化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降解地膜间以EBP(氧化-生物双降解生态塑料)为主要成分的生物降解地膜增温保墒效果较好,虽低于普通地膜处理,但明显高于裸地处理。不同地膜覆盖处理间以EBP为主要成分的生物降解地膜产量最高,其次是液体地膜,以聚已酸丁二酯(PBSA)为主要成分的生物降解地膜产量最低。膜下滴灌玉米田使用以EBP为主要成分的生物降解地膜,可有效减少"白色污染",而且产量显著高于普通地膜覆盖处理,可在辽西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