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6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4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青海海晏县绵养寄生虫区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7月对青海省海晏县绵羊寄生虫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该县绵羊以线虫感染为主,优势虫种为捻转血矛线虫和普通奥斯特线虫,感染率均为100%,单体荷虫数984条。  相似文献   
22.
23.
[目的]探讨大通牦牛的皮肤发育规律。[方法]采用组织学方法对4个年龄段(1、30、180日龄和成年牦牛)大通牦牛的皮肤组织结构进行研究。[结果]4个年龄段大通牦牛的皮肤均表现为表皮薄、真皮特厚的特点,且真皮层内毛细血管较少,表皮层内含大量色素细胞;4个年龄段大通牦牛的全皮厚均表现为出生后至30日龄逐渐变厚、至180日龄时又变薄、至成年时又变厚的一种变化趋势。[结论]为深入了解大通牦牛皮肤适应高原恶劣环境的组织结构特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4.
为了探讨高原牦牛骨骼肌组织对低氧环境的适应,选取不同海拔梯度牦牛骨骼肌组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果洛牦牛骨骼肌纤维直径细于泽库牦牛,肌纤维表面积密度大于泽库牦牛,差异显著(P<0.05);果洛牦牛骨骼肌线粒体平均截面积、平均体积和面数密度均大于泽库牦牛,差异显著(P<0.05)。这些组织学改变是机体为了适应高海拔低氧环境,为了增加氧的利用而做出的组织学的改变和适应。大通牦牛骨骼肌各项指标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这与大通牦牛为改良品种有关。  相似文献   
25.
为研究SLC25A6 mRNA在高原习服黄牛脑组织中的表达量对能量利用的影响,建立用于SLC25A6基因绝对定量的标准曲线;标准曲线扩增效率为E=104.9%,回归系数r值为-0.996,斜率为-3.210,溶解曲线峰值单一;绝对定量检测值表明,高原习服黄牛脑组织各部位SLC25A6 mRNA表达量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LC25A6 mRNA检测值从高至低依次为小脑、海马、枕叶、额叶、颞叶、顶叶,小脑SLC25A6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织;顶叶表达量最低,小脑表达量为顶叶表达量的2.79倍;额叶、颞叶、顶叶之间差异,枕叶、海马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高原习服黄牛脑组织中小脑耗能强度可能最大,细胞活动旺盛;相反顶叶耗能强度最低。  相似文献   
26.
为了阐明喜马拉雅旱獭心肌适应高原低氧环境的组织学特点,试验以5只成年喜马拉雅旱獭为研究对象,以SD大鼠为对照,采取左心室心肌组织,运用组织学技术研究其心肌肌纤维直径和表面积密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心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微血管密度(MVD)等指标,运用电镜技术测算心肌线粒体的部分结构参数,包括平均体积、面数密度、体积密度等。结果表明:喜马拉雅旱獭心肌肌纤维直径比SD大鼠小,并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喜马拉雅旱獭心肌肌纤维表面积密度大于SD大鼠且差异显著(P<0.05),喜马拉雅旱獭的VEGF含量和MVD均高于SD大鼠且差异显著(P<0.05),喜马拉雅旱獭心肌线粒体的平均截面积、平均体积均小于SD大鼠且差异显著(P<0.05),而喜马拉雅旱獭心肌线粒体的体积密度、面数密度均大于SD大鼠且差异显著(P<0.05)。说明与SD大鼠相比,喜马拉雅旱獭的心肌特点表现为肌纤维直径小、表面积密度大、VEGF含量和MVD高的特点,心肌线粒体表现为平均体积小、面数密度和体积密度大的特点,喜马拉雅旱獭心肌对高原具有低氧环境适应的组织学特征。  相似文献   
27.
羔羊苦马豆中毒的临床和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两例苦马豆自然中毒羔羊的临床和病理学观察的结果表明:病羔出现明显的神经症状,病理组织学变化以神经细胞发生空泡变性,神经胶质细胞增生,有明显的“卫星现象”和“嗜神经元现象”。心、肝、肾的实质细胞发生变性。  相似文献   
28.
为了进一步研究大通牦牛心肌对高原低氧适应的组织学特点,选取2个海拔高度(海拔3 700,3 200m)成年大通牦牛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海拔高度的泽库地区成年牦牛(海拔3 700m)和海晏地区成年牦牛(海拔3 200 m)作为对照,利用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和电镜技术对心肌组织的显微和超微结构进行观测与分析,结果显示:海拔3 700m牦牛,其心肌纤维直径细于海拔3 200m牦牛,表面积密度大于海拔3 200m牦牛,差异显著(P0.05);海拔3 700m牦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均大于海拔3 200m牦牛,差异显著(P0.05);海拔3 700m牦牛平均体积和体密度大于海拔3 200m牦牛,差异显著(P0.05);而面数密度(NA)小于海拔3 200m牦牛,差异显著(P0.05)。大通牦牛心肌适应高原低氧环境的组织学特点主要表现为:肌纤维直径细、表面积密度大、VEGF和MVD均较高的特点,心肌肌线粒体平均体积相对较小、NA相对较大,而体密度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9.
青海湖裸鲤体表白点病病原菌的分离与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养殖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iskii)体表白点病的病原,分别对患病鱼白色点状囊泡样物进行了细菌分离、生理生化特性鉴定、16SrRNA基因分析和药敏感试验,分离到了以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AV)和摩氏摩根菌(Morganella fulton)为代表的菌落形态一致、革兰阴性细菌;且分离到的3种菌都对头孢吡肟、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30.
大通牦牛皮肤发育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通牦牛的皮肤发育规律。[方法]采用组织学方法对4个年龄段(1日龄、30日龄、180日龄和成年牦牛)大通牦牛的皮肤组织结构进行研究。[结果]4个年龄段大通牦牛的皮肤均表现为表皮薄、真皮特厚的特点,且真皮层内毛细血管较少,表皮层内含大量色素细胞;4个年龄段大通牦牛的全皮厚均表现为出生后至30日龄逐渐变厚、至180日龄时又变薄、至成年时又变厚的一种变化趋势。[结论]为深入了解大通牦牛皮肤适应高原恶劣环境的组织结构特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