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5篇
  28篇
综合类   59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29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61.
不同灌量下脱硫石膏对盐碱土壤盐分运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燃煤电厂脱硫石膏为试材,采用土柱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不同灌水量下脱硫石膏对盐碱土壤盐分运移的影响,以期探究脱硫石膏最佳淋洗灌水量。结果表明:不同灌水量下0~20cm土层Na^+含量均呈降低的趋势,灌水量为田间持水量85%(T85%)在各层土壤pH、碱化度、电导率、Na^+含量均最低。施加脱硫石膏后0~20cm土层Ca2+增加,不同灌水量下Ca2+含量整体表现为T85%相似文献   
62.
耐盐促生菌筛选、鉴定及对盐胁迫小麦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利用盐碱地微生物促进植物适应盐逆境,从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盐碱土壤中分离筛选出的耐盐菌株中,通过测定菌株生长特性及产吲哚乙酸(IAA)、铁载体、溶磷、固氮能力,得到1株耐盐高效促生菌株wp-8;结合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及16S rDNA鉴定了其种类;采用室内盆栽试验检测了其对盐胁迫小麦的效应。结果表明,菌株wp-8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生长pH为9,最适生长盐度为5%,吲哚乙酸分泌量为15.90 mg·L~(-1),铁载体相对含量为0.68,溶有机磷及无机磷量分别为0.34 mg·L~(-1)和1.10 mg·L~(-1);鉴定该菌为Nesterenkonia rhizosphaerae。在150 mmol·L~(-1)NaCl胁迫下,小麦种子接种wp-8生长50 d后,与对照相比,小麦株高、根长及根鲜重显著增加(P0.05),增长率分别为9.35%、27.15%、150%;单株鲜重也有所增加,但差异不显著;小麦幼苗根部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叶片脯氨酸(Pro)含量显著增加,分别较对照增加160.63%、30.41%、44.93%、10.04%。说明菌株wp-8可缓解小麦盐胁迫并促进幼苗生长,尤其促进小麦根系的发育。  相似文献   
63.
不同油菜品种对盐碱土壤理化性质与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油菜品种对土壤细菌群落和结构的影响并分析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新疆地区盐碱地种植油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同油菜品种1、16-P22外、华5号和金油158为研究对象,应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筛选出更适宜盐碱地种植的油菜品种。【结果】种植油菜品种16-P22外对降低盐碱地土壤pH值、提高碱解氮、速效磷、有机质含量效果最显著(P<0.05);土壤样品微生物群落丰富度间无显著性差异,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最大为1。不同油菜品种土壤中优势菌门为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Acidobacteria和Chloroflexi,Pontibacter 耐盐菌属相对丰度大小顺序为16-P22外>1 >金油158>华5号; PCA主成分分析显示细菌群落中相似性最高在16-P22外与华5号之间;土壤碱解氮和速效磷与土壤细菌群落分布显著相关。【结论】油菜品种16-P22外更适宜盐碱地上进行种植,促进盐碱土壤优势菌群的形成。  相似文献   
64.
本研究采用田间定位试验,以玛纳斯河流域盐碱化弃耕地为研究对象,探究开垦前后土壤基本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弃耕地开垦后土壤有机碳较开垦前增加24.1%。土壤速效磷、碱解氮和速效钾平均含量开垦后较开垦前显著增加。从土层来看,开垦前后土层之间差异显著,均随土层加深呈现下降趋势。开垦后土壤全磷和全钾较开垦前显著增加,开垦前后土壤全磷平均含量分别为0.7 mg/kg和0.8mg/kg;全钾平均含量分别为22.9 mg/kg和24.8 mg/kg。土壤碳、氮、磷在整个土壤养分循环中是相互耦合的。  相似文献   
65.
饲料油菜与玉米秸秆混合青贮营养品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阴法庭  张凤华 《草业科学》2018,35(7):1790-1796
以盛花期刈割收获的饲料油菜(Brassica napus)与玉米(Zea mays)秸秆为原料,按不同比例混贮;通过营养品质分析,探讨二者混贮的适宜配比。结果表明:1)饲料油菜不能单独调制青贮饲料;2)混贮处理后的粗蛋白(CP)、粗脂肪(EE)、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粗灰分(Ash)含量均介于饲料油菜与玉米秸秆单贮之间,营养品质均得到显著改善,达到提高青贮品质的目的;3)饲料油菜与玉米秸秆7∶3混贮处理的CP、EE含量显著高于玉米秸秆单贮与3∶7的混贮处理,而ADF与NDF含量显著低于玉米秸秆单贮与3∶7的混贮处理(P0.05);4)混贮处理的pH较玉米秸秆单贮与饲料油菜单贮处理显著降低(P0.05),其中7∶3混贮处理的pH最低;5)饲料油菜与玉米秸秆7∶3混贮处理的V-Score青贮发酵品质得分显著高于玉米秸秆单贮与3∶7的混贮处理。综合比较分析发现,以饲料油菜与玉米秸秆7∶3的混贮处理较好,可作为较佳的混贮配比模式。  相似文献   
66.
[目的]为了探寻有效防治水稻纵卷叶螟的药剂及组合。[方法]用清水作为对照(CK),采用48%毒死蜱EC 1 500 ml/hm2、2%阿维菌素EC600 ml/hm2、25%唑磷.毒死蜱EC1 500 ml+2%阿维菌素EC300 ml/hm2、50%毒.乙酰甲EC1 200 ml/hm2、25%唑磷.毒死蜱EC1 500 ml/hm2、50%敌.氟腈EC1 500 g/hm2进行防治水稻纵卷叶螟的对比试验。[结果]施药4 d后,以48%毒死蜱EC1 500 ml/hm2的防效最高,7 d和13 d后,以25%唑磷.毒死蜱EC1 500 ml+2%阿维菌素EC300 ml/hm2防效最佳,杀虫总效果和保叶效果均尤其突出。[结论]6种药剂均对水稻纵卷叶螟具有一定防治效果,且以25%唑磷.毒死蜱EC 1 500 ml+2%阿维菌素EC300 ml/hm2防效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67.
含硫油品储罐腐蚀产物FeS的生成及自燃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含硫油品储罐腐蚀自燃事故的分析发现,其原因与FeS的自燃有直接关系,对无氧存在下的饱和水气的硫化氢与铁的氧化物在不同流速条件下所制得的硫化亚铁的氧化自燃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含硫油品储罐中所生成的硫化亚铁具有较高的自燃性,在室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迅速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流速和硫化时间是影响其氧化自燃性的重要因素.为制定安全防范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8.
合理利用无法耕种而荒弃盐碱地对于解决我国耕地紧缺具有重要意义,食叶草是一种耐盐碱草本作物,研究食叶草生长发育可为盐碱地的开发利用提供新的改良措施。通过田间试验,设置垄上和平作两种栽培模式,利用微管法动态监测食叶草根系生长动态变化,研究垄上种植模式对盐碱地食叶草生物量、根长、根体积、平均根直径、根尖数和叶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垄作和平作根系生长均呈现近似对数特征。②一年生食叶草垄上种植模式根长为2 217.9 cm,较平作增加10.47%;平均根直径为2.41 mm,较平作增加5.63%;根体积为101.18cm3,较平作增加34.69%;食叶草产量为0.803 kg·m^-2,较平作增加20%。③与平作种植模式相比,垄上栽培能够促进食叶草地下根系发育和叶片生长,提高食叶草产量。  相似文献   
69.
高产油葵群体光合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疆沿天山带高产油葵群体事特性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油葵群体光合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峰值一般出现在12:00 ̄13:00,光合持续时间赤13h。不同叶 透光度以中上层叶片较大且对光合产物的贡献率达85%,对比春与置同葵的 体光合,春播高于夏故表现由春播油葵的生殖器官干物质速率,灌浆速率及产量分别比夏揪同出29.7%、5.6%及10.65  相似文献   
70.
研究表明沙漠增温效应强弱随距离沙漠远近而不同,且表现出一定的分区规律;绿洲距沙漠的远近与气温间存在一定线性关系。沙漠增温效应对绿洲气候有多方面作用,形成夏季富照高温、冬季冷空气沉积而寒冷,日夜温差大等典型大陆性气候特征,且显著影响绿洲特色高效农业的产生及特殊栽培管理技术体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