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23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22篇
  14篇
综合类   72篇
农作物   55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31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231.
张兴华  李捷 《江西棉花》2009,31(1):27-28
利用扇形喷头于棉花生育中期进行行间除草具有精确效果,对棉花不产生药害。且雾滴细,附着度高,喷雾质量好,药液不易流失入土从而环保,防效和工效均比常规切向离心式喷头高,且除草安全。  相似文献   
232.
张兴华  李捷 《江西棉花》2008,30(1):16-18
棉花苗期病害历来是棉花生产上的一个重要障碍,严重影响到棉花的高产丰产;采用种子精选,适期制钵播种,床土消毒,双膜覆盖,适时揭膜通风和护苗等综合配套管理措施,可有效地避免棉苗期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233.
陕西玉米育种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陕西玉米育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种质创新能力不足、育种技术、育种方法、抗逆性育种重视不够是目前品种的现实产量潜力不大、品种适应性和抗逆性不强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组织协同攻关、调整育种目标、提高适应性,加强种质扩增、改良和创新,强化和改进育种选择方式,重视基础理论研究、推进新技术应用,密切玉米育种和栽培的合作等对策。玉米育种思路以增强玉米品种适应农业资源(水分、土壤等)的约束和玉米高产优质为目标,以本土化的种质为基础,构建杂种优势群为核心,强化逆境人工选择、采用密植育种策略,探索"高配合力(杂种优势)+株型(结构、生理)+广适(生态)"的玉米生理生态育种技术。  相似文献   
234.
阳是全省重点林区县之一,地处南岭余脉,阳明山北麓,根据“八五”资源调查及1998-1999年全县陆生野生动物调查等有关资料,野生动物资源现状为:二级保护动物有穿山甲、大鲵、果子狸、木鹿、河底、香障、白鹭、猴面鹰、草枭、鸳鸯、红腹角雉、白冠长尾雉、苍鹰、雀鹰、赤鹭、平胸龟、虎纹蛙、水獭等;三级保护动物有竹鸡、环颈雉、山斑鸠、华南兔、红腹松鼠、银星竹鼠、刺犯、密狗子、豪猪、野猪、黄动、鼬獾、棕鼯鼠、猪獾、红头潜鸭、青头潜鸭、鸬鹚、画眉、啄木鸟、棕背伯劳、董鸡、大嘴乌鸦、红嘴相思鸟、八哥。喜鹊、杜鹃、勺鸡、山…  相似文献   
235.
此研究为“十二五”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项目中创建新的转基因棉花品种环境安全评价技术的建立而设。以转双价抗虫基因(Cry1Ac+Cry2Ab)棉、转双价抗虫抗除草剂基因(Cry1Ac+EPSPS)棉为观察材料,杂交抗虫棉赣棉杂1号和非转基因棉赣棉11号为对照材料,于黄萎病圃采用不同于抗病鉴定的方法,检测两种转双价基因抗虫棉在黄萎病菌压力下的发病情况、生长竞争能力和产量竞争能力。两个转双价基因棉抗黄萎病性不显著的强于两个对照;抗虫抗除草剂棉株高、覆盖度增长竞争能力相对较强,双Bt抗虫棉竞争力相对较弱;抗虫抗除草剂棉的单株成铃和果枝层数较高,增长竞争能力也较强,双Bt抗虫棉较弱;两个转双价基因棉最后的脱落率与两个对照差异不显著;抗虫抗除草剂棉籽棉、皮棉产量介于两个对照之间,而双Bt抗虫棉的产量低于两个对照。显示双Bt抗虫棉推广种植可行性相对较差,抗虫抗除草剂棉推广种植可行性一般。  相似文献   
236.
<正>2012年12月16日,接到大关县木杆镇畜牧兽医站报告:一猪场内育肥猪发生突发性后躯无力、共济失调、食欲减退等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笔者深入养殖场进行处治,经过临床调查、病理剖检,初步诊断为猪急性链球菌感染,立即采取相关措施,有效控制了疫病的进一步发生。1发病猪场情况该猪场共存栏生2450头,其中能繁母猪514头,育肥猪1451头。本次发病猪主要是3月龄左右的架子猪,体重  相似文献   
237.
赣北5种棉盲蝽取食习性及危害症状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提高认识和便于田间调查识别区分不同种类棉盲蝽的发生及危害症状,对江西赣北棉区中黑盲蝽、杂毛合垫盲蝽、绿盲蝽、赣棉淡盲蝽、小斜唇盲蝽5种棉盲蝽进行了棉花上取食习性和危害症状的观察、比较。  相似文献   
238.
密度对不同类型青贮玉米饲用产量及营养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明确不同类型青贮玉米(Zea maysL)生产的最佳群体,设置5个种植密度(4.8×104,5.85×104,6.9×104,7.95×104,9.0×104株·hm-2),研究其对青贮型玉米科多8号和粮饲兼用型玉米陕单8806饲用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贮玉米的群体干物质产量、籽粒产量和最佳饲用营养产量的最佳适宜密度不同。籽粒产量的最佳适宜密度较低,群体干物质产量的最佳适宜密度较高,而饲用营养产量的最佳适宜密度则介于二者之间。密度对不同类型青贮玉米的营养含量影响显著,植株粗蛋白(CP)、无氮浸出物(NFE)、粗灰分(CA)的含量随密度增加呈下降趋势,粗脂肪(EE)和粗纤维(CF)的含量随密度增加呈增加趋势。而密度对玉米CP,EE,NFE,CA,CF和GE等产量的影响主要通过其籽粒和秸秆干物质产量的显著差异形成。从不同品种来看,青贮型玉米籽粒中的CP和EE产量显著低于粮饲兼用型玉米,而秸秆的CP和EE产量明显高于粮饲兼用型玉米。从玉米整体饲用营养产量来看,在陕西,青贮型玉米科多8号饲用最佳适宜密度为8.86×104株·hm-2,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陕单8806饲用最佳适宜密度为7.77×104株·hm-2。  相似文献   
239.
转基因抗虫棉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效果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新克黄枯液浸种制钵和向苗床土表面喷洒,大田雪里蕻压青,氟虫腈、克百威、特丁硫磷、阿维菌素与棉子饼、新克黄枯、锌.硼.钾.钙氨基酸LD、尿素、磷酸一铵、氯化钾混合制成药肥在棉苗移栽时150kg.hm-2,蕾期1200kg.hm-2,花铃期1650kg.hm-2分3次埋施,棉枯、黄萎病发病率减退率24.5%~34.5%,病指数减退率43.42%~46.4%,效果显著;对棉铃虫、棉叶螨、棉盲蝽、棉蚜、斜纹夜蛾防控效果显著。定量水平:网罩内棉株上虫口平均减退率为棉叶螨100%、棉蚜63%、斜纹夜蛾93.4%、棉盲蝽81.3%。在棉田生育期只用草甘膦异丙胺盐3000mL.hm-2除草一次。各处理转基因杂交抗虫棉子棉产量4920~5613kg.hm-2,非抗虫棉子棉产量3786~3933kg.hm-2。因基本可免除打药防治,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240.
九寨沟马脑壳金矿山优势草本植物生物量的垂直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8年通过对矿山开采区、排渣区(包括排土区)同生境原生草地植被调查的基础上,选择糙野青茅(Deyeuxila scabrescens (Griseb.) Munro)、羊茅(Festuca ovina L.)、四川嵩草(Kobresia setchwanensis Hand.-Mazz.)、白顶早熟禾(Poa acroleuca Steud.)、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 Griseb.)等5种优势乡土草本植物,研究其生物量垂直空间分布格局,为矿山生态恢复效果、多样性评价及物种筛选等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在调查区内,D.scabrescensF.ovina分布的范围广、盖度高(分别为18.86%和15.29%)、其生物量(分别为2003.74 kg·hm-2,1507.42 kg·hm-2)也高。5种草本生物量大小排序为D.scabrescens>F.ovina>K.setchwanensis>P.acroleuca>E.nutans,其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总体上看,草本总生物量随海拔的升高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5种优势草本生物量与海拔显著相关(P<0.01),但各优势种生物量大小随海拔变化关系不尽一致;草本生物量随坡度变化较大,坡脊生物量较坡谷低;草本盖度随季节有一定的变化。因此,矿山生态恢复过程中恢复物种的搭配应考虑物种生长季节的变化,增加物种多样性以及系统稳定性;同时应注意有效利用矿山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