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4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全程深施肥对水稻产量形成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超级稻东农423为试验材料,设全程深施肥、全层施肥、表层施肥及无肥4个处理,研究水稻生长发育的动态变化,包括分蘖消长、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动态变化,并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稻米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和味度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全程深施肥方法能够促使水稻生育前期平稳生长,后期优势生长,延长有效分蘖期,增加有效分蘖数,提高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2)各处理的产量和稻米蛋白质含量间均达极显著水平,并呈现全程深施>全层施>表施>无肥的趋势;各处理的直链淀粉含量、味度值之间均达极显著水平,并呈现无肥>表施>全层施>全程深施的趋势;3)全程深施肥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穗数、每穗粒数和蛋白质含量,却降低了结实率、千粒重、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及味度值。  相似文献   
22.
不同播种粒数对水稻生育及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用龙粳9号品种,设计水稻三超栽培352孔大钵盘育苗1、2、3粒三个不同播种密度(粒数)及相应1、2、3个穴内不同苗数的宽行超稀植栽培处理,进行水稻超高产生育特点和产量构成因素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秧苗素质、成穗率、比叶重、剑叶叶绿素含量、灌浆速度等指标均呈随播种量的增加而减少的趋势,茎鞘叶干物质积累和分蘖态势都表现为1粒播种最佳;产量构成因素中每平方米穗数3粒>2粒>1粒,穗粒数1粒>2粒>3粒,结实率、千粒重随粒数增加呈下降趋势。表明定位定粒播种减少粒数是培育多蘖壮秧进行宽行超稀植栽培而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3.
24.
本文概述了水稻直播栽培技术的特征特性,并介绍了水稻直播栽培技术的主要技术要点,包括整地、种子选择和处理、播种、水肥管理、杂草防治等方面,以此为直播水稻在更大面积上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
26.
产后期是指从胎衣排出到生殖器官恢复到妊娠前状态的一段时间.产后母牛的护理应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7.
加快草地生态建设 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薇  张俊宝 《中国草地》2001,23(2):67-70
内蒙古草地已面临严峻的生态危机,对牧区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存环境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深化各项体制改革,实行区域开发,调整草业生产结构,发展集约型畜牧业,加快产业化步伐。同时,正确处理好建设与管理、建设与利用、种草与养畜的关系,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8.
选用龙粳9号品种,设计水稻三超栽培352孔大钵盘育苗1、2、3粒三个不同播种密度(粒数)及相应1、2、3个穴内不同苗数的宽行超稀植栽培处理,进行水稻超高产生育特点和产量构成因素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秧苗素质、成穗率、比叶重、剑叶叶绿素含量、灌浆速度等指标均呈随播种量的增加而减少的趋势,茎鞘叶干物质积累和分蘖态势都表现为1粒播种最佳;产量构成因素中每平方米穗数3粒>2粒>1粒,穗粒数1粒>2粒>3粒,结实率、千粒重随粒数增加呈下降趋势。表明定位定粒播种减少粒数是培育多蘖壮秧进行宽行超稀植栽培而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9.
本试验表明:水稻养分资源综合管理技术可增产19.0kg/667m2,增产率3.7%.节本增收41.05元/667m2.目标产量吻合度为100.2%,产投比为4.56,常规施肥的产投比为3.19.  相似文献   
30.
皖北猪是安徽省优良的地方品种猪,涡阳县天意和生物养殖有限公司是目前安徽省皖北猪较大的养殖场。该场与安徽科技学院进行技术合作,坚持保护和开发利用并重的原则,以基因库建立为基础,以合作社为纽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融入为依托,以品牌树立为提升,科学地进行皖北猪保护和开发利用,取得一定成绩,现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