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79篇
林业   4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18篇
  4篇
综合类   156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246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多次传代和致细胞病变猪瘟病毒石门株E2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已发表的猪瘟病毒基因组序列,设计合成了2对引物,以脾毒和细胞毒总RNA为模板,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nPCR)及测序技术,对多次动物传代和致细胞病变的猪瘟病毒的主要外膜糖蛋白E2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进行了测定,用DNA star软件比较分析了E2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结果发现,脾毒和标准石门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4%,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9.0%,细胞毒标准石门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8.3%,氨基酸同源性96.7%。由此说明猪瘟病毒经猪多次传代和致细胞病变后均保持遗传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2.
血管内皮细胞位于循环血液与血管壁内上组织之间,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本文综述了血管内皮细胞分离和培养的方法,并对内皮细胞的鉴定及分离和培养中常见因素进行了介绍,阐明了血管内皮细胞分离和培养方法的完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3.
猪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实验研究了猪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并对培养的细胞进行了鉴定。获得了传代培养的猪血管内皮细胞。结果表明:用Ⅰ型胶原酶和胰酶消化分离,均可获得接种量的原代培养物,但Ⅰ型胶原酶消化效果更好;原代或早期传代培养物中有时混入的成纤维细胞可用柠檬酸胰酶有效清除。在不用贴附基质和内皮细胞生长因子(ECGF)的条件下,向生长液中加入胰岛素可成功的培养内皮细胞。该细胞在体外培养时贴壁生长,单层细胞呈“铺路石”状排列,细胞间存在接触抑制;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荧光染色阳性,证明培养的细胞为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184.
受国家质检总局动植司委派,两位预检兽医官赴乌拉圭执行进口奶牛预检任务。该批荷斯坦奶牛来自乌拉圭13个省305个农场,初选奶牛共13 162头。农场检疫共采集血样13 002份,送往乌拉圭国家兽医实验室DILAVE进行疫病检测,检测疫病包括牛白血病(EBL)、牛病毒性腹泻(BVD)、副结核病(PT)、布鲁菌病和口蹄疫(FMD),共检出疫病呈阳性的牛(以下简称阳性牛)2 459头,阳性率18.91%,阳性牛全部淘汰,10 543头牛合格。经过临床检查后共有10 217头奶牛进入乌拉圭畜牧业、农业和渔业部(MGAP)批准的出口活牛隔离场Rubadel SA。隔离场共采集血样10 197份进行检疫,送DILAVE实验室进行EBL、BVD和FMD的检测,检出阳性牛227头,阳性率2.23%,9 970头牛合格。240头"哨兵动物"进行口蹄疫液相阻断ELISA检测合格。隔离期间同时进行了钩端螺旋体病治疗、体内外寄生虫驱除及口蹄疫(A型、O型)、传染性鼻气管炎(IBR)、炭疽(Anthrax)的疫苗注射。监装重点核对奶牛数量、耳号等信息,最终共计9 604头合格奶牛装船启程运往中国。预检兽医官与MGAP官方兽医一起顺利完成了该批进口奶牛产地检疫任务。  相似文献   
185.
猪圆环病毒2型不对称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制备单链DNA的方法,根据GenBam已发表的PCV-2全基因组序列,设计合成2条特异性引物和1条通用引物,通过pGM-T-PCV-2重组质粒的构建、引物浓度优化、单链PCR产物的杂交测序鉴定,以及敏感性和特异性试验,对PCV-2不对称PCR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上、下游引物用量比为20:1~40:1时,可明...  相似文献   
186.
羊伪结核棒状杆菌的分离鉴定及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国兽医学报》2005,25(1):34-36
从疑似山羊干酪性淋巴结炎羊的肩前淋巴结脓肿内分离到2株菌,经鉴定均为羊伪结核棒状杆菌。利用羊伪结核棒状杆菌标准菌株(ATCC19410株)制成外毒素作为检测抗原,通过酶标抗体、阳性血清、外毒素抗原最适浓度的选择试验,确定适当的抗原、抗体和酶标抗体稀释浓度,建立了间接ELISA方法用于检测抗体。用建立的ELISA方法检测100份待检羊血清,其中阳性血清4份,阳性检出率为4%。  相似文献   
187.
参照已发表的伪结核棒状杆菌16S rRNA序列,设计合成了1对引物,用此引物进行PCR扩增,建立伪结核棒状杆菌的PCR检测方法。用此方法对羊链球菌、马尔他布鲁氏菌、结核分支杆菌进行PCR扩增结果对比,确证该方法的特异性。同时,用建立的PCR方法检测病料,检测结果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结果进行比较,以确证其准确性。结果表明,分离菌株与参考株的同源性分别为96.8%和97.1%;检测17份病料,阳性率为70.6%,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结果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88.
肺部感染引发的不同程度的肺脏病变在屠宰生猪的宰后检验中常有发现。本试验对某规模化生猪养殖企业屠宰生猪连续10周采集肺脏,每次取约300份肺脏,共3 000份肺脏进行健康评价,并每次选择8份病变肺脏(共80份)进行猪呼吸道疾病常见病原的核酸检测,通过分析可能引起屠宰生猪肺部感染的病原,以期为生猪的疾病防控、动物产品安全评估提供基础资料和参考。结果显示,3 000份肺脏中评估为健康的有1 822份,占60.7%(1 822/3 000);病变肺脏有1 178份,占39.3%(1 178/3 000);病变类型主要为炎症、肉变。80份病变肺脏中猪圆环病毒2型(PCV2)核酸阳性有16份,副猪嗜血杆菌(HPS)阳性有39份,猪链球菌(SS)阳性有36份,猪肺炎支原体(Mhp)阳性有4份;PCV2与Mhp、HPS、SS混合阳性率分别占到PCV2阳性数量的12.5%、56.25%、81.25%;未检测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伪狂犬病病毒(PRV)、猪流感病毒(SIV)、巴氏杆菌(Pm)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等病原。本次评估结果表明,屠宰生猪肺脏病变比例较高,引起肺脏发生病变的呼吸道病原主要为HPS、SS、Mhp和PCV2,且以和PCV2的混合感染居多。  相似文献   
189.
参照国内外已发表的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ORF1的基因序列及其相关的PCR检测方法设计一对引物,扩增目的片段为493bp。通过对PCR检测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试验,建立了一种PCV-2的PCR检测方法。应用此方法对临床样品进行了检测,阳性检出率达51.18%。该方法具有快速、敏感、特异等优点,可用于PCV-2的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等。  相似文献   
190.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可一次性区分牛支原体、丝状支原体丝状亚种小克隆和无乳支原体的三重PCR诊断方法,为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可靠检测技术.根据GenBank发表的上述3种病原的基因组序列保守区域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三重PCR方法;确定其检测敏感性,以猪支原体、鸡支原体、无乳支原体和丝状支原体丝状亚种小克隆基因作模板检验其特异性;同时和病原分离鉴定结果对比其准确性.结果表明在优化体系和条件下能够同时得到扩增长度为448、549、375 bp 3条特异性片段,未扩增出猪、鸡支原体模板特异性片段;其敏感性(可检测到的最小模板DNA含量)为0.8 ng·μL-1;36份临床样品检测结果显示,三重PCR检测结果与分离培养鉴定方法一致,均能鉴定出牛支原体阳性病料.本研究建立的三重PCR诊断方法能够一次性鉴别3种支原体,具有高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可用于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