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3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3篇
  1篇
综合类   99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99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探讨不同检测材料对ELISA检测禽白血病病毒(ALV)-p27抗原结果的影响,试验首先对180日龄地方品种母鸡的泄殖腔棉拭子ALV-p27抗原进行ELISA检测,选取部分阳性鸡和阴性鸡进行分组试验,采用ELISA对试验鸡血清、蛋清和病毒分离的细胞培养液进行ALV-p27抗原检测,采用RT-PCR方法检测血液ALV特异性基因。结果显示,阳性组中以血清、蛋清和细胞培养液作为ELISA ALV-p27抗原检测材料,其检测阳性率均低于泄殖腔棉拭子,血清检测的阳性个体包含全部蛋清和细胞培养液ELISA检测的阳性个体。ELISA检测数据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只有血清和细胞培养液检测数据间存在显著性相关,线性关系方程为Y(细胞上清)=1.8439X(血清)-0.1469,R2=0.937;阳性组中ALV-p27基因检测阳性率低于泄殖腔棉拭子,但高于血清、蛋清和细胞培养液,其包含所有血清ELISA检测的阳性样品;外源性ALV-J gp85基因阳性率仅为29.17%,且阳性样品均属于血清ELISA阳性样品。综上所述,成年鸡以泄殖腔棉拭子作为ELISA ALV-p27抗原检测材料存在假阳性结果,蛋清和细胞培养液作为检测材料存在漏检的可能,血清作为ELISA检测材能够更准确地反映成年鸡群ALV感染状态。  相似文献   
52.
危害犬类健康的头号杀手——犬瘟热的防治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犬瘟热是由犬瘟热病毒引起的一种犬的急性、热性传染病.笔者时犬瘟热的防治提出了具体措施:主动预防;正确选购;谨防感染;正确识别,及旱治疗;严格消毒,不留隐患.  相似文献   
53.
利用设计的1对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方法扩增出4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安徽地方分离株膜蛋白M基因全长片段并进行了克隆测序。将各IBV安徽地方分离株与GenBank中注册的一些毒株M基因核苷酸序列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和系统进化关系分析,发现毒株间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8.5%~100%,其相应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0.3%~100%;不同毒株间存着重组、缺失、插入及点突变等变异,从ATG至第140 bp区段的核苷酸序列变异频率最高;4株分离毒株属于同一个进化群的2个不同进化亚群,与我国常用疫苗毒株H120、M41和W 93不属同一个进化亚群。  相似文献   
54.
夏季,特别是进入梅雨季节后,由于气候高温高湿、饲养密度过大、饲料霉变、饲料营养水平下降等应激因素最易诱发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混合感染症的发生.笔者现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混合感染症防控中常见的误区简述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55.
玉米丝黑穗病菌对植株体内内源激素水平改变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测定玉米苗期接种丝黑穗病菌后植株体内生长素(IAA)、赤霉素(GA)、玉米素核苷(ZR)和脱落酸(ABA)4种内源激素的含量变化,从寄主与病菌互作过程中植物内源激素的变化研究玉米对丝黑穗病的抗性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玉米丝黑穗病菌侵染玉米植株后,植株体内单一激素ABA含量提高;IAA、GA和ZR的含量降低;IAA/ABA、ZR/ABA、GA/ABA及(IAA+GA+ZR)/ABA的比值均明显低于对照。激素间的比值变化较单一激素的含量变化更加显著,相对单一激素的调控作用,激素间相互作用对调节植株生长发育更为重要。玉米丝黑穗病菌侵染玉米的过程中,植物内源激素的一系列变化可能是引起植株出现畸形症状(如节间缩短、植株矮化和丛生等)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56.
鸡毒支原体灭活抗原超滤浓缩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套适合生产鸡毒支原体灭活疫苗的抗原浓缩工艺。[方法]采用Millipore中型盒式超滤系统对鸡毒支原体灭活抗原进行超滤浓缩试验,并利用紫外光度法测定不同倍数浓缩滤液的吸光度变化。[结果]消毒液高压灭菌后无细菌污染,超滤仪回流液循环后、抗原浓缩前后均无细菌污染。瑞氏染色后发现,除尾液样品中无支原体外,其他样品中均可见形态不规则、蓝色的支原体菌体。使用100K超滤膜堆浓缩后,支原体抗原无泄漏。溶液的吸光度随着浓缩倍数的增加而上升。原液浓缩5、10、15倍后,吸光度分别增加了0.718、1.2815和1.4645。[结论]此次试验建立了适合于鸡毒支原体抗原超滤浓缩的生产工艺流程,为鸡毒支原体疫苗及其多联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7.
警惕四川玉米灰斑病的发生危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灰斑病是由玉蜀黍尾孢菌(Cercospora zeae—maydis Theonand Domels)侵染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病害。我国于1991年在丹东首次报道了该病的发生,2002年在云南大理州报道了灰斑病发生,随后迅速发展并成为云南玉米生产的重要病害。2007年在四川雅安宝兴县首次发现了玉米灰斑病危害,2008年逐渐扩展到芦山县、石棉县、天全县等地,并且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具有蔓延趋势。  相似文献   
58.
猪流行性腹泻(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引起的猪急性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呕吐、水样腹泻、脱水等。近年来,PED在全球范围内暴发流行,使养猪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对猪流行性腹泻的检测方法(病毒的分离和鉴定、免疫电镜法、免疫学检测法、分子生物学检测等)进行了综述,以期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9.
[目的]鉴定引起病死鹅肝脏表面出现大量针尖大、白色坏死点的致病菌。[方法]取肝涂片镜检,然后进行瑞氏-吉姆萨染色。用普通肉汤培养基和鲜血培养基进行分离和纯化,然后用巴氏杆菌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将扩增产物克隆至PMD18-T载体上,送至生物公司进行测序。[结果]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分离菌与多杀性禽巴氏杆菌的相似性为99%,结合生化试验结果确定其为多杀性巴氏杆菌。[结论]研究可为鹅巴氏杆菌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0.
蔬菜保护地木霉菌rDNA-ITS序列和UP-PCR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传统形态学分类和ITS序列比对的方法,研究蔬菜保护地土壤中木霉菌种群分布和遗传多样性。木霉菌分离培养结果显示,共获得397株木霉菌,鉴定出11个种,分别为: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深绿木霉T.atroviride、哈茨木霉T.harzianum、粘绿木霉T.viren、微孢木霉T.minutisporum、拟康木霉T.pseudokoningii、黄绿木霉T.aureoviride、非钩木霉T.inhamatum、棘孢木霉T.asperellum、长孢木霉T.longipile和螺旋木霉T.helicum。经ITS序列建立系统发育树后,将木霉菌分为5个组。用5条通用引物经UP-PCR扩增后,扩增出46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43条,占总条带数的93.5%。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当相似系数为0.80时,可将24个菌株划分为9个组。UP-PCR与ITS序列相比,更能体现木霉菌种间和种内的亲缘关系及遗传差异性,可以作为木霉菌分类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