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7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9篇
  10篇
综合类   70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8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根据我国北方麦区气候、生态、生产条件复杂多变的特点,确立育种目标为选育抗旱节水高产稳产广适小麦新品种。通过对北部和黄淮两大麦区优异种质材料的鉴定和利用,融汇两大麦区优异目标基因;后代选育采用水旱交叉选育法,为不同生态类型品种的选育创造了条件,实现了自然选择、人工选择和定向培育的有机结合;品种鉴选应用抗旱节水鉴定评价体系新方法,克服了抗旱节水与高产、高产与稳产广适难以结合的技术难题,实现了抗旱节水高产稳产品种的有效鉴选。在同一育种系统中用同一组合育成长6359和长4738 2个国审小麦品种;长6359适宜国家黄淮冬麦区旱地种植,长4738适宜国家北部冬麦区水地种植,适种区域横跨黄淮和北部两大麦区的旱地和水地;长6359旱作丰产性好、抗逆性强、稳产适应性广;长4738丰产潜力大、节水性好、稳产广适。因此,该方法实现了抗旱节水与高产稳产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92.
不同旱地小麦品种花后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近年来北部和黄淮北片麦区在生产中主推的6个不同旱地高产小麦品种作为参试材料,对其花后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及产量性状进行分析,旨在探索旱地高产小麦的生理生化机理,为北部旱地小麦育种及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降雨较为充足年份,不同旱地小麦品种的旗叶叶绿素含量(SPAD)和产量之间呈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0.947),气孔导度(Gs)、光合速率(Pn)和产量之间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32、0.852),但旗叶叶绿素含量和光合性状与抗旱指数间无显著相关关系;不同旱地小麦品种的旗叶叶绿素含量(SPAD)在灌浆不同时期表现不同,小麦品种长7080在花后15 d前有较高的叶绿素含量(SPAD),长6990则是灌浆后期叶片衰老较慢,从花后20 d起,其旗叶叶绿素含量(SPAD)显著高于其他品种;不同旱地小麦品种的旗叶气孔导度(Gs)和光合速率(Pn)在灌浆不同时期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品种间的差异主要在花后15~25 d,表明旱地小麦品种在降雨较为充足年份,旱地小麦品种在灌浆中期叶片有较高的气孔导度(Gs)和光合速率(Pn)是能够获得高产的关键生理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3.
2012年在应县引进张杂谷系列谷子品种,通过对参试品种的物候期、生物性状等的观测、调查和数据统计,筛选出抗逆性强、谷穗质量大、优质、高产的张杂谷3号为适宜雁北地区种植的品种,旨在为提高应县谷子产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4.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高速发展和农业机械化普及程度的大幅度提高,安全、高效机械采摘取代了传统的高凳和梯子作业,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文章设计了一种多工位水果采摘轮式平台,通过研究其关键技术及装备发现,该平台能有效解决劳动力分配问题,提高采摘效率、操作安全性和机械化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5.
抗旱丰产稳产广适小麦新品种长8744的选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性状互补和累加的亲本配制原则,以晋麦62号为母本、98-6160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使目标性状得到有效组合。早代采用水旱交叉选育法,高代采用测产、选穗、田间农艺性状和室内籽粒性状考察相结合等方法,使杂种基因型的各种性状得以充分表达和有效选择,使育成品种长8744具有抗旱丰产、稳产广适、综合农艺性状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96.
一、自然与农业生产基本概况科尔沁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总土地面积282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90万亩。1.土壤状况。科区土壤以冲积型灰色草甸土为主,地势平坦,土壤类型以黑五花土、黑土、白五花土、白土为主。农田  相似文献   
97.
桃树的流胶病分侵染性和非侵染性两种。侵染性流胶病主要发生在枝干上,也可危害果实。1年生枝染病初时以皮孔为中心产生疣状小突起,后扩大成瘤状突起物,上散生针头状黑色小粒点,翌年5月病斑扩大开裂,溢出半透明状黏性胶,后变茶褐  相似文献   
98.
1症状 发病部位在苗木茎基部接近地面皮层组织。发病初期茎基部出现水渍状黑褐色病斑,随即包围全茎,并迅速向上扩展。此时叶片失去正常绿色,并稍向下垂,  相似文献   
99.
为探究放线菌剂使用方法对晚播冬小麦生长及光合性状的影响,以长6990为供试小麦品种、娄彻氏链霉菌(D74)为供试菌剂,在大田设置T1(种子包衣+拔节期、灌浆期喷施D74菌剂)、T2(种子包衣+拔节期喷施D74菌剂,灌浆期喷施清水)、T3(种子包衣+拔节期、灌浆期喷施清水)、T4(种子不包衣+拔节期、灌浆期喷施D74菌剂)和CK(种子不包衣+拔节期、灌浆期喷施清水)5个处理(包衣中含有菌剂D74),比较分析了不同处理间小麦产量及其构成要素、表型性状、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的差异。结果表明,放线菌剂处理下晚播小麦的产量较CK均不同程度提高,增产幅度为7.35%~25.00%,且不同处理的产量表现为T4>T1>T2>T3>CK,其中T1、T4处理与CK差异显著(P<0.05);不同处理间株高无显著差异(P>0.05), T1和T4处理的穗长、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高于CK,T2处理穗粒数和千粒重也较高。在光合性状中,放线菌剂处理主要影响晚播小麦灌浆后期的光合效率。花后28~35 d,T1、T4处理的旗叶净光合速率,T1~T4处理的旗叶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和氮含量,T1、T2和T4处理的叶面积指数均显著高于CK。放线菌剂使用后晚播小麦的花前干物质转运量及其对籽粒产量贡献率有所降低,但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T1、T2和T4处理的花后干物质的积累量较CK增加了37.93%、29.42%和50.92%;花后干物质积累对籽粒产量贡献率也有所提高,但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综合来看,放线菌剂能够有效增加晚播小麦的光合持续能力,延缓叶片衰老,促进花后干物质积累、穗部发育和籽粒灌浆,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进而提高产量,其中放线菌剂种子包衣效果不明显,叶面喷施放线菌剂效果较突出,拔节期和灌浆期叶面喷施放线菌剂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0.
‘TY196’是以‘S7’为母本、‘ST16’为父本组配而成的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病的番茄新品种,该品种含有ty1、ty3基因。生长势强,中早熟,粉红果。耐低温弱光,硬度高,单果质量250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平均为4.7%,高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兼抗烟草花叶病毒、枯萎病、叶霉病、根结线虫、根腐病。适宜于南北方早秋、早春日光温室和大棚越夏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