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90篇 |
免费 | 145篇 |
国内免费 | 176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589篇 |
农学 | 241篇 |
基础科学 | 286篇 |
284篇 | |
综合类 | 1782篇 |
农作物 | 373篇 |
水产渔业 | 285篇 |
畜牧兽医 | 869篇 |
园艺 | 349篇 |
植物保护 | 15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8篇 |
2023年 | 99篇 |
2022年 | 121篇 |
2021年 | 138篇 |
2020年 | 132篇 |
2019年 | 200篇 |
2018年 | 219篇 |
2017年 | 125篇 |
2016年 | 121篇 |
2015年 | 147篇 |
2014年 | 310篇 |
2013年 | 251篇 |
2012年 | 299篇 |
2011年 | 272篇 |
2010年 | 269篇 |
2009年 | 285篇 |
2008年 | 225篇 |
2007年 | 249篇 |
2006年 | 181篇 |
2005年 | 183篇 |
2004年 | 163篇 |
2003年 | 127篇 |
2002年 | 134篇 |
2001年 | 88篇 |
2000年 | 84篇 |
1999年 | 76篇 |
1998年 | 70篇 |
1997年 | 63篇 |
1996年 | 49篇 |
1995年 | 57篇 |
1994年 | 40篇 |
1993年 | 36篇 |
1992年 | 41篇 |
1991年 | 46篇 |
1990年 | 41篇 |
1989年 | 31篇 |
1988年 | 27篇 |
1987年 | 21篇 |
1986年 | 26篇 |
1985年 | 15篇 |
1984年 | 19篇 |
1983年 | 15篇 |
1982年 | 21篇 |
1981年 | 16篇 |
1980年 | 10篇 |
1979年 | 10篇 |
1964年 | 2篇 |
1960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81.
遗传多样性分析是开展茶树种质资源聚类、茶树品种筛选和产品开发的重要基础,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从DNA水平首次对清远全市8个县(市、区)的55份本土野生茶树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评估。16对SSR引物共扩增出189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为3~20个,平均11.812 5个;多态信息含量(PIC)在0.305 5~0.904 2之间,平均值为0.698 7;观测杂合度(Ho)在0.056 6~0.836 4之间,平均值为0.539 1;期望杂合度(He)在0.091 8~0.919 5之间,平均值为0.723 8;Shannon多样性指数(I)在0.221 8~2.635 6之间,平均值为1.796 8;按遗传距离0.53为阈值可将参试的55份资源分为7个类群。研究认为清远野生茶树资源间的遗传差异较大、遗传基础较宽,具有比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882.
883.
基于2005-2010年林业资源清查数据,采用材积源生物量法,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估算和分析了桂西北植被碳密度及其储量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结果显示:(1) 研究区域从2005年到2010年呈现碳汇变化趋势,植被碳储量由4.19×104t增加到4.27×104t(增幅为1.84%),植被碳密度从29.04t/hm2增加到29.57 t/hm2。(2) 从治理措施、林种起源方式及林种类型来看,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碳密度最大,超过40 t/hm2。2005-2010年,人工植苗、直播、飞播和萌生方式植被碳密度增加,退耕还林工程的植被碳密度均呈明显增长(增加3.00 t/hm2),所有林种碳密度都呈不同程度的增长。 (3)植被碳密度空间分布上,大致表现为西部高、中东部低,北部高、南部低。西部区植被碳密度均值超过40 t/hm2,中东部区植被碳密度均值低于25 t/hm2。植被碳密度变化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无论是非喀斯特区还是喀斯特区的植被碳密度都有增长趋势,其中有7个县市植被碳密度升级为更高等级。研究表明,随着退耕还林、生态移民等治理措施的实施,区域植被碳密度显著增加,生态环境好转。 相似文献
884.
885.
为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中高效表达牛α-干扰素(bovine interferon-α,Bo IFN-α),将经密码子优化后的牛α-干扰素成熟蛋白基因合成并克隆到表达载体p Cold II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获得可溶性的表达蛋白。对重组菌表达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在IPTG浓度为0.64 mmol/L,诱导温度为15℃,诱导时间为9 h的条件下,可溶性目的蛋白的表达量最高。重组蛋白经镍柱纯化后的纯度为99.2%,表达量为36 mg/L菌液。重组蛋白在MDBK细胞上抗水泡性口炎病毒的活性为1×106U/mg。 相似文献
886.
工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活动,不断地向大气排放大量的HF、SO_2、漂尘等,污染环境,危害植物和人类.叶片是植物进行光合和蒸腾生理作用的重要器官,与空间接触面最大,当空气中污染物浓度超过植物的吸收、利用的能力时,首先破坏叶片的细胞.而细胞的生命活动和细胞的完整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细胞结构的完整性被破坏,其生命活动即受到严重的影响.此时往往还未引起人们的注意,为了给防治及时提供依据,进行了木项观察. 相似文献
887.
888.
[目的]分析各理化成分与茶汤滋味因子浓度、鲜度、厚度的关系。[方法]通过测定几种名优绿茶的理化成分,结合感官审评结果,考察了水浸出物、氨基酸、可溶性糖、茶多酚、可溶性果胶等化学成分对几种名优茶滋味的影响。[结果]水浸出物含量对茶汤浓度高低有较大的贡献;氨基酸含量高,鲜度的表现越明显,而可溶性糖、茶多酚含量越高,鲜度表现越不明显;厚度受多种呈味成分的综合作用,其中可溶性果胶对厚度的影响较大。[结论]得到了各化学成分与茶汤滋味(浓度、鲜度、厚度)的关系,为茶叶品质的判断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889.
890.
微贮牧草对山羊生产性能、饲粮养分消化率和消化道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使用黑曲霉、乳酸菌、酵母菌3种微生物的固体菌剂以及尿素作为微生态制剂青贮(微贮)高丹草和牛鞭草,并对64只黑山羊进行30 d饲养对比试验,研究高丹草和牛鞭草青贮对山羊生产性能、饲粮养分消化率和消化道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试验结果为,相比于普通青贮(普贮),微贮高丹草酵母菌、黑曲霉、乳酸菌数量分别增加了475.61%、290.65%和513.37%;微贮牛鞭草酵母菌、黑曲霉、乳酸菌数量分别增加了466.67%、762.07%和486.05%;微贮组羊瘤胃中的酵母菌、黑曲霉和乳酸菌数量均极显著增加(P0.01);微贮组羊粪中的酵母菌、黑曲霉和乳酸菌数量显著或极显著增加(P0.05),大肠杆菌数量极显著降低(P0.001);微贮组饲粮除中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普贮组(P0.01),其余均显著高于普贮组(P0.05);微贮组平均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显著高于普贮组(P0.05)。综上所述,微生态制剂青贮不仅可增加瘤胃和粪中酵母菌、黑曲霉和乳酸菌数量,减少粪中大肠杆菌的数量,还能提高山羊饲粮表观消化率和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