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65篇 |
免费 | 54篇 |
国内免费 | 13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18篇 |
农学 | 154篇 |
基础科学 | 173篇 |
162篇 | |
综合类 | 1036篇 |
农作物 | 155篇 |
水产渔业 | 118篇 |
畜牧兽医 | 591篇 |
园艺 | 184篇 |
植物保护 | 6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篇 |
2023年 | 72篇 |
2022年 | 83篇 |
2021年 | 100篇 |
2020年 | 67篇 |
2019年 | 94篇 |
2018年 | 74篇 |
2017年 | 54篇 |
2016年 | 70篇 |
2015年 | 74篇 |
2014年 | 120篇 |
2013年 | 96篇 |
2012年 | 102篇 |
2011年 | 96篇 |
2010年 | 113篇 |
2009年 | 119篇 |
2008年 | 130篇 |
2007年 | 142篇 |
2006年 | 132篇 |
2005年 | 103篇 |
2004年 | 101篇 |
2003年 | 81篇 |
2002年 | 117篇 |
2001年 | 90篇 |
2000年 | 59篇 |
1999年 | 71篇 |
1998年 | 52篇 |
1997年 | 36篇 |
1996年 | 36篇 |
1995年 | 39篇 |
1994年 | 47篇 |
1993年 | 38篇 |
1992年 | 37篇 |
1991年 | 25篇 |
1990年 | 38篇 |
1989年 | 37篇 |
1988年 | 22篇 |
1987年 | 30篇 |
1986年 | 23篇 |
1985年 | 15篇 |
1984年 | 25篇 |
1983年 | 16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12篇 |
1979年 | 4篇 |
1961年 | 2篇 |
1959年 | 3篇 |
1957年 | 3篇 |
1953年 | 1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 毫秒
71.
72.
此文刊登在本刊 2 0 0 3年第 4期 ,这是一篇创新文章。多少年来 ,蜂箱巢门都是朝南好 ,此文来个向后转 ,运用对比法 ,证实蜂箱巢门朝北好 ,有据有理 ,令人信服。有创新 ,才有发展 ;创新合乎科学 ,才是成功经验。如果将此文的主题拓宽 ,蜂场设在山东半岛南部的、沿海区域的 ,站在蜂场 ,只要早上七点能看见日出的 ,光线都能直射巢门 ,都可将蜂箱巢门朝北摆。当然 ,除此之外 ,内陆省区的蜂场 ,只要早上七点也能看见日出的 ,也可以将蜂箱巢门朝北摆。虽说是“近海水域早见日” ,“远海水域也能早见日” ,因为“山高不遮太阳”嘛。科学看问题 ,总… 相似文献
73.
74.
75.
以大庆地区盐碱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在添加一定比例秸秆的盐碱土中种植玉米,探讨秸秆对盐碱土的改良效果。在盐碱土及添加秸秆的盐碱土中盆栽玉米,待三叶期时,测定玉米幼苗叶绿素、丙二醛含量、渗透调节物质以及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阐明秸秆对盐碱土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盐碱土中添加秸秆后,玉米幼苗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叶绿素含量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不显著(P>0.05)。盐碱土中添加秸秆后,玉米幼苗通过改变细胞膜脂过氧化作用和调节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来降低盐碱伤害。 相似文献
76.
【目的】通过揭示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形态结构性状与生化性状的变异特征、变异来源,以及各功能性状间的相互关系,为阐明典型温带落叶阔叶林木本植物的共存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于2021年7—8月,以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落叶阔叶林内23种落叶木本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灌木(12种)、乔木(11种)2种生活型植物8个关键叶片功能性状的变异特征与相互关系,进一步探讨了叶片性状的变异来源和基于叶片性状的植物生态适应策略。【结果】(1)乔木、灌木2种生活型植物在叶片碳、氮、磷含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组织密度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乔木的比叶面积显著低于灌木,其叶厚度和叶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灌木。(2)对于大多数叶性状而言,物种变异是解释叶片功能性状变异的主要因素。影响叶厚度与比叶面积变异的主要因素均是物种和生活型,叶干物质含量的变异由物种、个体和生活型三者共同解释。(3)大部分灌木植物位于叶经济谱中快速投资–收益型物种的一端,而乔木物种位于缓慢投资–收益型物种的一端,表明群落内植物在适应环境差异时存在不同的性状权衡策略,比叶面积是划分2种生活型植物生态策略的关键叶性状。【结论】不同生活型植物通过优化结构... 相似文献
77.
农作物秸秆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质能源。由于滞后的思维方式、传统的观念以及技术落后等问题而造成大量的农作物秸秆仍无法取得高效的利用,陕西省的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率仅不到30%,剩下的70%多仍为废弃、焚烧等方式粗犷利用,导致环境污染严重、能源大量流失。通过对陕西省2011年的农作物秸秆产量进行分析,利用统计数据,计算出可利用的秸秆资源量,并将可利用秸秆资源量转化成标准煤量,为陕西省秸秆资源利用提供基础数据及决策参考,得出假设:将所有的可收集利用秸秆资源完全用作能源使用,计算得2011年陕西省农作物秸秆可收集利用资源量1 196.82万t,折合标准煤663.56万t,约占当年陕西省总能源消耗的6.55%。 相似文献
78.
卷叶螟绒茧蜂Apanteles derogatae Watanabe是棉大卷叶螟Sylepta derogata Fabricius幼虫期的一种重要内寄生蜂,对棉大卷叶螟种群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在实验室条件下,运用人工接虫观察法研究卷叶螟绒茧蜂对棉大卷叶螟幼虫的寄生行为。结果表明,该蜂搜寻寄主的时间平均为2.38 min,处理寄主的时间仅需0.86 min;寄生寄主的最适龄期为寄主2龄幼虫;对1龄幼虫的致死率达32%,但其寄生率仅为16%,其余16%的个体为穿刺致死。饲喂蜂蜜水能显著增加该蜂的产卵量,延长其产卵历期和增强其穿刺能力。寄生蜂的寄生能力与寄主密度的关系呈抛物线型:在寄生蜂均为16头/m~3雌蜂条件下,当寄主密度从80头/m~3增加到320头/m~3时,寄主的被寄生个体数随之增加,但当寄主密度超过320头/m~3后,寄主的被寄生个体数反而随寄主密度的上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9.
【目的】研究西藏尼洋河流域河谷地带土壤可蚀性K值的空间分布特征,为降低该区域土壤侵蚀风险提供参考。【方法】以位于藏东南尼洋河流域的冻融侵蚀区(海拔>4 200 m)、冻融水力侵蚀交错区(海拔3 800~4 200 m)和水力侵蚀区(海拔<3 800 m)为研究对象,共布设122个样地,测定流域内表层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在此基础上运用EPIC模型计算土壤可蚀性K值,采用普通克里金插值法获取尼洋河流域河谷地带土壤可蚀性K值的空间分布图,并分析土壤可蚀性K值与海拔和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结果】①尼洋河流域冻融侵蚀区、冻融水力侵蚀交错区和水力侵蚀区的土壤理化性质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冻融侵蚀区土壤体积质量最小,土壤孔隙度、含水率和有机质、粉粒、黏粒含量均最高。②冻融侵蚀区、冻融水力侵蚀交错区和水力侵蚀区的土壤可蚀性K值分别为0.263~0.431,0.218~0.374,0.104~0.409 t·hm2·h/(MJ·mm·hm2),3个研究区土壤可蚀性K值的平均值分别为0.349,0.310,0.292 t·hm2·h/(MJ·mm·hm2),变异系数分别为11.7%,12.7%和21.5%,属于中等变异。尼洋河流域土壤可蚀性K值总体上由西北向东南呈降低趋势。在尼洋河流域,较低可蚀性、中可蚀性、较高可蚀性和高可蚀性土壤均有分布,但是主要土壤侵蚀类型在3个研究区的分布存在一定差异,其中高可蚀性土壤主要分布在冻融侵蚀区,而较低可蚀性和中可蚀性土壤主要分布在水力侵蚀区和冻融水力侵蚀交错区。③土壤可蚀性K值与海拔和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与砂粒、粉粒、黏粒含量的相关系数均较高,分别为-0.98,0.99和0.62。【结论】探明了西藏尼洋河流域河谷地带土壤可蚀性K值的空间分布特征,土壤机械组成是该流域可蚀性K值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