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6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175篇
林业   270篇
农学   263篇
基础科学   188篇
  175篇
综合类   1519篇
农作物   292篇
水产渔业   124篇
畜牧兽医   948篇
园艺   305篇
植物保护   108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153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79篇
  2013年   199篇
  2012年   166篇
  2011年   182篇
  2010年   232篇
  2009年   201篇
  2008年   193篇
  2007年   196篇
  2006年   190篇
  2005年   192篇
  2004年   171篇
  2003年   180篇
  2002年   133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2篇
  1966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1.
基于MK—SVR模型的小麦叶面积指数遥感反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运用多核支持向量回归(MK-SVR)算法构建小麦叶面积指数(LAI)遥感监测模型。以2010—2013年试验样点小麦拔节、孕穗、开花3期的实测LAI数据为基础,同步获取我国自主研发的环境减灾卫星HJ-CCD对该研究区域的影像数据,分析了各生育期小麦LAI与8种植被指数间的相关性。以显著相关的植被指数作为输入参数,使用MK-SVR算法构建了每个生育期的小麦LAI反演模型,即MK-SVR-LAI模型。为了评价模型,每期使用单一核支持向量回归(SK-SVR)、偏最小二乘(PLS)回归算法构建了SK-SVR-LAI、PLS-LAI模型。将模型估算LAI值和田间观测LAI值进行比对,以决定系数(R2)和均方根误差(RMSE)为指标评价并比较了模型。结果表明:3个生育期MK-SVR-LAI模型的RMSE值均低于参比模型,拔节期为0.293 1,孕穗期为0.466 8,开花期为0.548 6,且该模型的R2也都最高,拔节期为0.762 4,孕穗期为0.801 8,开花期为0.668 9。  相似文献   
112.
设计了一种新型嫁接机上苗定位夹持装置,可实现嫁接苗的定位、断根和夹取功能。新型上苗定位装置由滑块摇杆收拢机构和夹取断根机构两个部分构成,针对幼苗定位连杆末端需形成包络轨迹将嫁接苗包住的农艺要求,进行机构的数学建模和仿真优化,得到了最佳的结构参数。以“拿铁砧”葫芦苗为对象取苗进行试验,其定位夹持的成功率达93%以上,符合自动嫁接需求。  相似文献   
113.
水硼互作对油菜的营养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水培条件下 ,利用PEG-6000诱导水分胁迫 ,研究水硼互作对油菜幼苗的营养效应。试验结果表明 ,干旱使油菜全N量增加 ,蛋白N/全N比值下降 ,B浓度下降。油菜保护酶系统中的POD、CAT、SOD活性均下降 ,MDA含量增加 ,根系膜透性也显著增加。此外 ,渗透物质如Ca2+,脯氨酸 ,可溶性糖等在叶片中的含量均大幅度提高。试验结果还表明 ,缺硼环境为油菜抗旱提供了一个适应过程 ,而且硼素营养在一定程度上还可缓解干旱胁迫对油菜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114.
小麦氮,磷与钾配合施用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晋南小麦氮,磷和钾配合施用的田间试验和盆栽试验结果的均表明:氮钾,磷钾和氮磷钾配合施用,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增产效果是;三元素配合施用效果优于二克配施,二元配施高于单独施用。  相似文献   
115.
城市污水污泥处理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57,自引:0,他引:57  
城市污水污泥由于其产生量的巨大及成分的复杂,如何对它进行合理利用已越来越受人们关注。文章系统地综述了污泥的减容化、无害化处理方式及其进展,并重点对其资源化的土地利用和水处理利用等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从而提出污泥的资源化最经济、最有效的处理途径。  相似文献   
116.
河北主要土壤中Cd和Pb的形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61,自引:2,他引:61  
刘霞  刘树庆  王胜爱 《土壤学报》2003,40(3):393-400
采用网室盆栽试验和大田取样 ,运用连续提取方法 ,研究了河北平原潮土和潮褐土两种土壤中Cd、Pb的化学形态特征及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 :随着Cd、Pb污染程度的增加 ,其交换态有增加趋势。当高浓度重金属污染土壤时 ,Cd(潮土 >1mgkg- 1、潮褐土 >5mgkg- 1)主要以交换态存在 ,并表现为 :交换态 >碳酸盐结合态 >铁锰氧化物结合态 >有机结合态 >残留态 ;Pb主要以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存在。在低浓度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 ,Cd (潮土 <1mgkg- 1、潮褐土 <5mgkg- 1)的残留态、有机结合态成倍增加 ,甚至超过交换态 ,表现为 :残留态 >碳酸盐结合态 >有机结合态 >交换态 >铁锰氧化物结合态 ;Pb主要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残留态存在。Cd、Pb在土壤中的分布与土壤的pH值 ,有机质含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7.
农田休闲期垄作地形对近地表风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垄作是旱作农田常用的保护性耕作技术,而其防风抗蚀的机制尚需研究。通过野外试验,对垄脊高25cm,垄沟宽1.5m的垄作田上风向、垄间及下风向地带0~4m的风流场进行了同步观测,对不同观测位置的时均风速、空气动力学粗糙度、摩阻速度和风速脉动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土垄间和下风向近地表0~1m内时均风速比上风向平坦地表明显降低,其中高0.3m处降低幅度最大。水平方向上风速降低幅度、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和摩阻速度均随观测点与垄作地表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受风速递增的影响,风速的绝对脉动强度随高度呈对数关系递增。风速的相对脉动强度在0~1m内随高度增大而降低,1m以上基本无变化。高0.05m处风速的相对脉动强度在水平方向上随与垄作田距离的减小而增大,其中垄间最大,时均风速相同时对地面剪切力最大。  相似文献   
118.
Anarwia工艺处理猪场废水节能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分析比较了厌氧-加原水-间隙曝气(Anarwia)工艺、SBR(序批式反应器)以及厌氧-SBR工艺处理猪场废水的效果。比较三种工艺处理效果表明:厌氧-SBR工艺处理猪场废水,污染物去除效率低,出水污染物浓度高,不适于猪场废水的处理。Anarwia工艺处理效果与SBR工艺相当,污染物去除率高,出水COD和NH3-N浓度低。在此基础上,以一个日处理1200 t猪场废水处理工程为例,分析比较了Anarwia与SBR工艺的能耗。就能量消耗有关的工艺参数——污泥量和需氧量而言,Anarwia工艺分别比SBR工艺减少16.4%和95.9%,此外Anarwia工艺每天可产生2784 m3沼气。Anarwia工艺增加了废水提升能耗,但减少了曝气、污泥处理、滗水和搅拌的能耗,结果Anarwia工艺总电耗比SBR工艺低81.0%。Anarwia工艺产生的沼气用于发电能完全补偿消耗的能量,并有剩余。  相似文献   
119.
北方旱农区小麦水分生产潜力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方旱农区为研究区域,利用作物生长模型CERES-Wheat模拟了北方旱农区小麦的水分生产潜力值,得出小麦田间水平和区域水平的潜力值,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ArcView在北方旱农类型图上展示模拟结果,分析了小麦潜力值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得出以下几点结论总体上北方旱农区作物生产潜力很大,但潜力分布不平衡,从西北向东北、由北向南潜力值逐渐增大,小麦田间水平水分生产潜力多年平均值为2 827kg/hm2~7 025kg/hm2;不同旱农类型区之间作物水分生产潜力存在明显的差异,总的趋势是湿润程度越高的区域,水分潜力值越大,小麦潜力值大小排序基本是半湿润区>半湿润偏旱区>半干旱区>半干旱偏旱区>干旱区,同一区域不同作物的潜力值大小排序基本是冬小麦>春小麦.  相似文献   
120.
以山西省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为例,针对露天矿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及其资源利用情况,提出了能够体现露天矿区生态环境质量与资源利用主要特征的定性、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和模糊数学等方法,对露天矿生态环境质量与资源利用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矿区生态环境与资源利用水平由1995年前的5级变为2000年的4级,又转为2005年的2级,未来的理想状况会向1级水平发展。说明矿区生态环境质量与资源利用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