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1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198篇
林业   212篇
农学   177篇
基础科学   299篇
  198篇
综合类   1276篇
农作物   152篇
水产渔业   151篇
畜牧兽医   690篇
园艺   204篇
植物保护   115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76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176篇
  2008年   172篇
  2007年   163篇
  2006年   169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126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2篇
  1964年   3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后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 ,通过盆栽试验 ,从生理指标和产量指标研究 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两种不同浓度下对冬小麦后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低浓度下 ,喷施农家宝的小麦旗叶光合强度最强 ,喷施旱地龙的小麦抗旱能力最强 ,喷施农家宝、旱地龙、PP2 0 0 3的小麦产量比对照都有所增加。在高浓度下 ,喷施PP2 0 0 3的小麦抗旱能力最强。喷施高浓度的 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后 ,小麦的产量都比对照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72.
用球孢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蜡蚧轮枝孢菌(Verticilliumlecanii)及2种菌混合物配制成0 5×109~5 0×109孢子/mL,在室内和野外对松墨天牛幼虫进行了防治试验。室内试验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和蜡蚧轮枝孢菌对松墨天牛幼虫均有较强的致病性,2种菌混合使用致病作用倍增。球孢白僵菌对松墨天牛的寄生率为5%~32%,平均20%;蜡蚧轮枝菌的寄生率为2 9%~25%,平均14 9%;2种菌混合物寄生率为12%~76%,平均47 9%。野外试验表明,球孢白僵菌防治效果为50 43%,蜡蚧轮枝孢菌防治效果为38 66%,2菌混合物防治效果为69 69%。  相似文献   
73.
为了筛选西瓜枯萎病抗性砧木材料,对近年来收集整理的部分西瓜亲本材料及选配的砧木组合进行苗期枯萎病抗性人工接种鉴定。以国际上公认的5个西瓜枯萎病鉴别寄主材料(‘Black Diamond’‘Crimson Sweet’‘Charleston Gray’‘Calhoun Gray’‘PI296341-FR’)以及选配的49份西瓜砧木资源为试材,采用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孢子悬浮液人工接种法,鉴定试验所用的西瓜枯萎病菌生理小种和砧木材料的枯萎病抗性。结果表明:鉴别寄主‘Black Diamond’‘Crimson Sweet’‘Charleston Gray’‘Calhoun Gray’‘PI296341-FR’的病情指数分别达85.2、53.0、27.2、19.2和7.8,抗性级别分别为感病、轻抗、中抗和抗病;49份西瓜砧木材料中,筛选出对Race 1表现抗病的材料有10份,占总供试材料的20.4%,中抗材料29份,占59.2%,轻抗材料10份,占20.4%,不存在免疫和完全感病的材料。确认该试验所用尖孢镰刀菌为生理小种1,筛选确定了高抗西瓜枯萎病的4份亲本材料588、893、BEH和FR328,6份杂交材料威砧101、Be-3×893、(BEH-15×Sugarlee)×893、(BEH1-15×Sugarlee)×341、(BEH1-15×AW2-1)×341和(BYH-1×Sugarlee)×893,可为设施西瓜生产提供优良的嫁接砧木资源。  相似文献   
74.
sh_2wx甜糯玉米种质利用研究,是利用现有sh_2甜玉米种质材料和糯玉米种质材料,通过杂交分离技术,创制新型sh_2wx甜糯玉米种质,并利用构建的新种质,选育出更适合鲜食玉米、速冻保鲜玉米市场需求的甜糯玉米新品种。  相似文献   
75.
为了揭示褐柳莺(Phylloscopus fuscatus)巢址选择及其对繁殖成功率的影响,2021年5—8月对繁殖于河北省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褐柳莺的繁殖生态进行系统调查,共记录褐柳莺繁殖巢30个,其中97%的繁殖巢筑于人工育树苗的苗圃地;对所有巢的15个巢址参数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植被盖度因子(23.451%)、巢隐蔽因子(19.886%)、干扰因子(16.071%)、巢空间位置因子(14.484%)和植被高度(13.690%)是构成褐柳莺巢址选择的重要因子,其中巢址周围的植被盖度和巢的隐蔽性是褐柳莺巢址选择中优先考量的因素。赤狐(Vulpes vulpes)的巢捕食是褐柳莺繁殖失败的主要因素(66.67%),繁殖成功巢和被捕食巢在巢树1 m半径范围内不同植被类型的盖度有显著差异,被捕食巢拥有更高的草本盖度(t=-2.847,P=0.014)和更低的木本盖度(Z=-2.525,P=0.012),低处的草本盖度相较高处的木本盖度可能增强了捕食者靠近的难度。  相似文献   
76.
为探讨不同地理群体多鳞四指马鲅形态差异,实验基于2018—2019年采自海门、如东、舟山、三门、珠海5个地理群体的133尾多鳞四指马鲅个体进行35个可量性状和8个可数性状测定,并拍摄保存样本照片用于几何形态学分析。多鳞四指马鲅的传统形态学和几何形态学分析结果显示,5个地理群体的多鳞四指马鲅形态特征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且和地理距离成正相关,但尚未达到种群分化的程度。这可能是更新世冰期时,海平面下降导致南海和东黄海之间形成地理隔离所致;但随更新世末期海平面上升,因多鳞四指马鲅极强的洄游习性,仍有部分群体可以在黄海和南海之间进行长距离洄游,以及鱼卵和仔稚鱼存在随洋流扩散从而群体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基因交流,导致不同地理群体间虽存在着较大的形态特征差异,但形态和遗传分化仍未能达到种群分化水平。综上,鉴于不同地理群体的多鳞四指马鲅在不同海域繁殖、索饵出现的时段差异,建议对这5个地理群体中的三门群体和舟山群体划为2个管理单元,如东群体和海门群体划为1个管理单元,珠海群体划为另1个独立的管理单元。针对5个地理群体按4个管理单元进一步制定特别管理政策,以期既保护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又保障广大渔民的生计。  相似文献   
77.
<正>异育银鲫“中科3号”(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CASⅢ”)是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培育的鲫品种,因其具有生长快、抗病力强、出肉率高、营养丰富、养殖效益好等特点,深受养殖者和消费者欢迎[1-2]。但高密度、集约化养殖会增加其疾病发生的风险,研究发现[3],苗种培育期是异育银鲫“中科3号”的疾病易发期。目前,关于异育银鲫“中科3号”对于药物敏感性方面的研究鲜见报道。现采用静态急性毒性试验法,开展了铜铁合剂、敌百虫、甲醛和聚维酮碘对异育银鲫“中科3号”的急性毒性试验,  相似文献   
78.
隆玉2号玉米干物质积累与养分吸收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等土壤肥力下对隆玉2号玉米的干物质积累与养分吸收特性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植株干物质和养分吸收量随着生育期延长而持续增加,动态变化可用Logistic方程拟合;干物质积累速率前期上升快,至高峰后缓慢下降;氮、钾吸收速率高,上升快,下降也快。磷吸收速率低,上升慢,下降也慢;养分最大吸收速率出现的时间,钾最早,氮次之,磷最晚,但均早于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出现时间;抽雄吐丝后N、P2O5主要分配在籽粒中,而K2O在籽粒中的分配量很少;干物质、N、P2O5、K2O的转移率分别为14.28%、40.41%、47.47%、37.04%;每100 kg籽粒吸N 1.65 kg、P2O50.56 kg、K2O 1.40 kg;较佳的施肥方法是:氮肥要多次分期施用,“适量种肥、前轻、中重、后补”;磷肥作基肥或种肥一次施用;钾肥要求“适量种肥,前轻中重”,最好在抽雄吐丝前全部施完。  相似文献   
79.
对自组的黄改种质群的后代材料进行耐旱性鉴定,测定其ASI,单穗平均产量,出籽率等指标,筛选出其中11个自交系进行进一步鉴定分析其抗旱指数。结果表明:群体内各穗行间耐旱性差异明显,可以选育出自身产量高、耐旱性好的玉米自交系。  相似文献   
80.
[目的]提高冬季夜间日光温室的土壤温度,研制内置式太阳能加温装置.[方法]利用蛇形太阳能空气集热器集热结合土壤蓄热的方式,在乌鲁木齐南郊水西沟村德力森蔬菜园8号温室进行了提升地温试验.[结果]当环境温度为-3~- 10℃时,该装置可以使温室土壤10 ~ 20 cm深处的温度平均升高1.5~3℃.[结论]内置式太阳能加温装置能有效提高冬季夜间温室地温,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