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畜牧兽医   5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 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对预测髋关节骨折术后患者急性细菌感染的价值。方法 选取140例髋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实验室细菌学检查确诊,按照有无发生术后急性细菌感染设为2组,12例术后发生急性细菌感染设为感染组,另128例患者设为非感染组。分别在术前及术后12 h采集空腹静脉血标本5 mL,通过乳胶增强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RP,通过循环增强荧光免疫发光法测定血清PCT,通过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PA。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血清PA、CRP、PCT水平差异,并分析3项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结果 术前2组患者血清PA、CRP、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感染组血清PA水平相较非感染组显著下降,CRP、PCT水平较感染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实验室细菌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术后急性细菌感染12例,非感染128例;血清PA检测诊断10例,血清CRP诊断9例,血清PCT诊断10例,联合检测诊断12例。诊断效能分析显示,血清PA、CRP、PCT联合检测灵敏度明显高于单一检...  相似文献   
22.
选取成年EK×W系与其亲本E、K和W系成年鸽各150对统计繁殖性能,并对28日龄乳鸽各30只进行体尺、屠宰性能测定,对生产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EK×W系繁殖性能优良,产蛋窝数、产蛋数和出栏数极显著高于E系(P<0.01);EK×W系体型较大,体斜长比W系约提高2.61%,胸宽和胸深分别比W系约提高3.11%和0.92%,胫围极显著低于E系(P<0.01);EK×W系活重极显著高于W系(P<0.01),屠宰体重、半净膛重和全净膛重分别比W系约提高了5.83%、5.40%和5.14%(P>0.05);EK×W系胸肌重显著高于K和W系(P<0.05),胸肌率比W系约提高1.94个百分点(P>0.05),腹脂率比E系约降低0.49个百分点(P<0.01)。研究表明:EK×W系三元杂交效果良好,繁殖性能优良,乳鸽体重大、胸肌发达。  相似文献   
23.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不同粗蛋白水平对白羽王鸽产蛋性能、鸽蛋组分与蛋白透明度的影响。选取216对双母配对白羽王鸽,随机分为6处理组(每处理组36对、每重复6对),分别采食等能等氨基酸模式下不同粗蛋白水平(4.0%、6.0%、8.0%、10.0%、12.0%、14.0%CP)日粮。预试期1周,正试期16周。结果显示:①日粮不同粗蛋白水平显著影响月产蛋数、料蛋比(P<0.05),极显著影响体增重(P<0.01),日粮低粗蛋白水平显著减少月产蛋数,增大料蛋比,致体重极显著降低。②日粮不同粗蛋白水平对蛋重、蛋白重、蛋白和蛋黄百分数存在极显著(P<0.01)影响,随日粮粗蛋白水平的下降,蛋白重和蛋白比例下降,蛋黄比例极显著地上升。③日粮粗蛋白水平显著(P<0.05)影响鸽蛋透明度分型结果,但并未显现出一致性升高或降低的趋势性变化。研究表明,在本试验氨基酸模式下,以月产蛋数、料蛋比和体增重为评价指标,日粮粗蛋白水平可由14%降至10.0%并获得较好产蛋性能;日粮粗蛋白水平主要通过影响蛋白重,进而影响鸽蛋重、蛋黄和蛋白比例;日粮粗蛋白水平显著影响鸽蛋蛋白透明度,但影响鸽蛋蛋白透明度...  相似文献   
24.
为了研究亲鸽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枯草芽孢杆菌对乳鸽生长性能、小肠形态及结直肠菌群的影响,选取1 080羽60周龄的成年美国白羽王鸽(雌雄各半,共540对),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试验1组(T1)、试验2组(T2)、试验3组(T3)。分别饲喂含0、200、400、600 mg/kg枯草芽胞杆菌的基础饲粮,试验期为28 d。结果表明:T2和T3处理组有提高乳鸽体重的趋势,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T2组乳鸽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分别提高32.81%、26.08%和28.63%(P0.05),绒毛表面积分别提高38.69%、84.59%和36.6%(P0.05),空肠隐窝深度则降低20.46%(P0.05);T3组十二指肠和回肠绒毛高度分别提高24.33%和16.72%(P0.05),空肠和回肠隐窝深度则分别降低21.82%和11.94%(P0.05)。T3组能显著降低结直肠内容物中大肠杆菌数量,并提高乳酸杆菌数量(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能有效促进小肠绒毛发育,提高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能力,并显著降低结直肠内容物中大肠杆菌数量和提高乳酸杆菌的数量,因而能够有效维持乳鸽的肠道健康。  相似文献   
25.
2017年至2018年冬春季,秦岭山区内发现多具野生斑羚尸体。为了解这些野生斑羚的死因,采集了8具斑玲尸体的皮肤样品,并对其中2具未腐败的尸体进行了病理剖检,同时对各保护区进行了走访调查。结合组织病理学、细菌学和寄生虫学的检查,结果显示这些死亡的斑羚均患有严重的疥螨感染并导致全身皮肤损伤,肺脏、肝脏和淋巴结均有明显的炎症反应,肺脏的细菌学检查结果为大肠埃希菌感染。进一步调查显示,冬春季秦岭野生斑羚大量死亡案例已存在10多年并在继续扩大,但一直未有明确诊断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野生斑羚死亡的原因是由于疥螨感染并继发细菌感染导致。根据以往的记录描述,死亡的斑羚尸体均有相似的体表症状,认为疥螨病是多年来秦岭地区斑羚大量死亡的重要原因,其具体的传播机制有待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6.
本试验分析了不同贮存温度和时间对鸽蛋新鲜度、组分、蛋品质及蛋白透明度的影响,寻求鸽蛋贮存的最佳条件,并探索不同贮存条件下鸽蛋蛋白透明度的变化规律,为实际生产中鸽蛋合理贮存和出售提供理论依据。以1~2岁公母配对白羽王鸽为试验对象,采用3(低温、中温、高温)×4(1、2、3、4周)因子交叉完全随机设计,试验开始后每周随机采集90枚鸽蛋,分别放置在3种不同温度条件下,每组30枚,分别持续1、2、3、4周,而后对鸽蛋进行新鲜度、组分、蛋品质及蛋白透明度的测定分析。结果显示,低温条件下,鸽蛋放置4周未出现散黄和可见霉变现象。高温和中温条件下,鸽蛋只可放置1周不变质。随着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升高,鸽蛋的失重率显著上升(P0.05)。时间对蛋壳率、蛋白率及蛋黄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但温度对其无显著影响(P0.05)。不同贮存温度和时间对鸽蛋的蛋白高度和蛋黄颜色均有显著影响(P0.05),即随着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升高,鸽蛋的蛋白高度呈下降趋势,蛋黄颜色变深。不同贮存温度和时间对煮熟的鸽蛋蛋白L~*、a~*和b~*值均有显著影响(P0.05);中温贮存透明鸽蛋所占比例最高。综上所述,鸽蛋贮运和贩售需在冷藏条件下进行。在低温冷藏条件下,鸽蛋可贮存4周以上。在中温条件下(20℃左右)保存,有利于提高鸽蛋蛋白透明度。  相似文献   
27.
随机选取封闭式群养和笼养模式下28日龄塔里木乳鸽各30只,进行体重体尺和屠宰性能的测定,研究不同饲养模式对塔里木乳鸽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群养模式下乳鸽各检测指标标准差较大,个体差异大。乳鸽体重笼养模式极显著高于群养模式(P<0.01)。体尺指标中除了胫长和胫围外,其他指标均是笼养模式比群养模式高,且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P<0.01)。屠宰指标中腹脂重和腹脂率笼养模式低于群养模式,其中腹脂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他屠宰指标均是笼养模式比群养模式高,除腿肌率外均达到极显著性水平(P<0.01)。器官指标中除了腺胃,其他器官指标2种模式存在差异显著性,其中肝脏指数和肺脏指数群养模式高于笼养模式,其他指标均为笼养模式高。相关性分析显示,笼养模式下,以心脏重与屠宰性状相关性最高,与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屠体重和胸肌重相关性达到0.6以上;群养模式下,以肝脏重与体重的相关性最高,为0.54,心脏重与其他屠宰性状相关性最高,与半净膛重、全净膛重、屠体重达到0.7以上。综上,群养模式下乳鸽个体发育差异较大,笼养模式下乳鸽发育群体一致性较好;饲养模式对塔里木乳鸽...  相似文献   
28.
黑素皮质素受体1 (Melanocortin-1 Receptor,MC1R)是一种7跨膜结构G蛋白耦联受体,在鸟类羽色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探讨MC1R对太湖鸽特殊羽色形成的影响,本实验利用PCR和直接测序法对太湖鸽、乌鸽和白卡奴鸽MC1R基因编码区进行扩增,并对不同鸽种MC1R基因序列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 表明:鸽...  相似文献   
29.
[目的]为了分析测定季节、泌乳阶段、胎次及乳房炎对脂肪酸的影响。[方法]147头中国荷斯坦牛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对原料乳脂肪酸进行测定,采用一般线性模型统计分析。[结果]冬季原料乳脂肪酸处于最优质水平;随着泌乳时间的延续,脂肪酸含量逐渐减少,但比例逐渐优化;随着胎次的提高,脂肪酸含量逐渐减少,但比例逐渐优化;乳房...  相似文献   
30.
本试验旨在研究高剂量大豆黄酮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繁殖器官发育安全性的影响。选取体重、产蛋率相近的56周龄海兰褐蛋鸡6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10、50、100mg/kg大豆黄酮的试验饲粮。预试期3周,试验期12周。结果表明:大豆黄酮添加量显著影响了蛋鸡死亡率、产蛋率、产蛋量和料蛋比(P<0.05),其中产蛋率(P=0.029)、产蛋量(P=0.003)和料蛋比(P=0.019)均与大豆黄酮添加量呈显著二次曲线关系,达到最佳产蛋率、产蛋量和料蛋比时,饲粮中大豆黄酮添加量分别为72.50、46.50和59.52mg/kg。3个与钙代谢相关的蛋品质指标(蛋壳厚度、蛋壳比例和蛋壳强度)受大豆黄酮添加量影响显著(P<0.05)。大豆黄酮添加量也显著影响了输卵管指数(P<0.05)。由此可见,产蛋后期饲喂高剂量大豆黄酮对蛋鸡采食量、蛋品质和繁殖器官发育没有负面影响,对产蛋率、产蛋量和料蛋比的最高限量建议值为72.50、46.50和59.52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