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2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10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25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应用结构基因座和微卫星DNA两种遗传标记探讨长江三角洲白山羊群体遗传结构。结果表明,检测的9个结构基因座位上7个存在多态性,座位的基因平均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及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0.1767、0.1457和1.2837;7个微卫星位点上共检测到110个等位基因,位点的基因平均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及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0.8867、0.8774和11.2907。群体内的遗传变异程度相对较高,反映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而且微卫星DNA标记揭示的遗传变异高于结构基因座。  相似文献   
142.
对微山湖野生日本鸣鹑、家鹑及其杂交F1代在分组笼养情况下的繁殖行为进行观察与数据统计,结果表明家鹑与野生日本鸣鹑在鸣叫、交配、受精率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杂交F1代繁殖性能介于两者之间,仅在交配行为和产蛋指标上与野生日本鸣鹑存在显著差异(P〈0.05),打斗、鸣叫行为和产蛋受精率与家鹑存在显著差异(P〈0.05)。这表明了利用家鹑恢复野生日本鸣鹑群体有效规模是有可行性的。  相似文献   
143.
黄河中下游流域固有山羊亲缘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常洪  Nozawa  K 《中国农业科学》2000,33(3):79-87
以黄河中、下游流域9个,东北、西藏、长江流域7个地方山羊群休控制血液酶和其它蛋白质变异的18个基因座位43个等位基因的频率为基础,搜集国内外22个群体的相同资料,构建、合成了描述群体间遗传相似性的模糊等价关系矩阵,对38个群体进行亲缘关系聚类。研究表明:黄河中游流域是中亚以东南家山羊的驯养、传播中心之一。相对于这一广大区域的其它山羊群体而言,蒙古高原西训、青藏高原和黄河中游流域的固有山羊群体有相同  相似文献   
144.
湖羊遗传检测与形态学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以中心产区典型群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在浙江省湖州市湖羊主要分布区抽取 63只具有独立血统的个体 ,用水平板淀粉凝胶多座位电泳方法检测编码血液酶和其他蛋白质 (以及控制非蛋白遗传变异 )的结构基因座上的频率分布 ,观测 9项相对形态学特征标记的表型频率 ,并测量体尺 ,分析总体频率样本估计值的可靠性与精确度。结果表明 :在 1 4个结构基因座中 ,除 Al座位已由 Al C基因固定外 ,其他 1 3个座位皆存在多型 ,群体平均杂合度为 0 .3 3 2 1 ;9项形态学特征标记中 7项存在多型 ;湖羊群体内有较大的遗传变异程度  相似文献   
145.
7个绵羊微卫星DNA标记在绵(山)羊群体中的多态性检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选择分别位于绵羊2,4,6,9,17和19号染色体上的7个微卫星标记OarFCB11,OarFCB128,MAF70,OarAE101,MAF33,OarFCB48和OarFCB304,对湖羊、同羊及长江三角洲白山羊的典型群随机样本相应位点进行了PCR检测。结果表明,每个微卫星座位发现7个以上等位基因,且均存在多态;湖羊、同羊、长江三角洲白山羊群体杂合度(H)分别为0.9092,0.9177和0.8867,相应的群体基因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9024,0.9116和0.8774,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为11.7723,12.4538和11.6104,均以同羊为最高;以产生有效条带为标志,随机样本的PCR扩增效率存在明显的群体间和座位间差异,以长江三角洲白山羊和OarFCB128座位为最高;以7个座位微卫星等位基因频率推算群体间标准遗传距离,山羊与绵羊群体间遗传距离远大于绵羊群体之间,湖羊、同羊间亲缘距离系数R为0.1998。研究结果提示:选择的7个微卫星DNA座位均为多态座位;以7个微卫星标记为测度,湖羊、同羊及长江三角洲白山羊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态性;7个微卫星标记可进一步用于绵山羊近缘种间遗传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46.
实验以湖羊为研究对象,采用RT-PCR法对MSTN基因在湖羊不同生长阶段背最长肌中表达丰度,为湖羊肌肉生长性状的选育提供遗传学资料.研究表明,出生后随着月龄的增加,母羊MSTN在背最长肌的表达趋势为:除在3月龄略有下降外,2日龄到6月龄大体上处于一个上升的过程,并于6月龄到达最高点;公羊MSTN在背最长肌的表达趋势为:2日龄到3月龄处于一个上升的过程,于3月龄到达最高点,3月龄到4月龄相对表达下降,4月龄到6月龄又逐渐上升.MSTN在湖羊公母以及各月龄间大多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结果显示,性别和年龄对于MSTN在湖羊不同生长阶段的肌肉中的表达均没有出现随着日龄的增加而一直增加或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7.
中国黄牛品种基因频率抽样估计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本文给出基因频率纯随机抽样、随机整群抽样、系统随机抽样、系统随机整群抽样方差无偏估计值的算式,并论述各种抽样方法的相对精确度。讨论基因频率估计值的精确度、可靠性与样本规模的一般关系,证明当类别数、抽样群数、标准离散度和标准偏差分别为d、k、θ和λ_(st)时,基因频率整群抽样估计值的可靠性为β_(stc)=pr{-(dk)~(1/2)(2θ)~(-1)≤λ_(stc)≤(dk)~(1/2)(2θ)~(-1)}。研究肯定中心产区系统随机整群抽样是中国黄牛品种遗传检测的有效抽样方式。  相似文献   
148.
多层次综合聚类在黄牛品种分类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陕西4个黄牛群体的6个血液蛋白位点、8个毛色位点及7项形态特征共21类遗传标记特征的分布频率进行综合模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取MR^4=0.974时,将陕西4个黄牛群体划分为南北2种类型。确认秦岭山脉是陕西不同类型黄牛群体在地理上的分界线。亦确认多层次综合聚类是目前黄牛品种类划分最适宜之方法。  相似文献   
149.
外源性环核苷酸对细毛羊产毛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28只1.5岁的新疆细毛羊育成母羊分为四组,Ⅰ,Ⅱ,Ⅲ组分别注射标准环核苷酸组合剂、自制环核苷酸组合剂和自制环核苷酸+育毛中药;Ⅳ组为对照组。分别测量了毛丛长、原毛量、毛纤维长、纤维直径及各种氨基酸含量等项指标。结果表明,连续观测365d以上,环核苷酸能显著提高细毛羊的产毛性能,以标准品组效果最佳,原毛量提高42.7%,纤维长增加43.9%。  相似文献   
150.
用系统地位已知的16个地方绵羊群体10个结构基因座位上的33个等位基因频率,验证了中亚以东南绵羊群体血统地位判别式,并对滩羊和小尾寒羊基因频率抽样估计值的可靠性、精确度进行了统计学分析和认定,分别以“一般贴近度”和“遗传贴近度”模糊性判别模式,根据滩羊和小尾寒羊的相应基因频率数据对两者的系统地位作了判别。结果表明,滩羊和小尾寒羊在血统上归属于“蒙古羊”集团,这些都符合史料记载。本研究结果再次确认“遗传贴近度”模糊性判别模式适用于地方绵羊系统地位的判别,也适合于对其他种群的血统研究,以及对微卫星等其他遗传标记的血统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