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7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149篇
林业   215篇
农学   167篇
基础科学   80篇
  218篇
综合类   912篇
农作物   79篇
水产渔业   53篇
畜牧兽医   491篇
园艺   164篇
植物保护   82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22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163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复合微生态制剂对海兰褐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清免疫指标和肠道菌群的影响。选取体重、产蛋率接近的健康海兰褐蛋鸡(42周龄) 400羽,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羽鸡。对照组蛋鸡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组、Ⅱ组、Ⅲ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5%、1.0%、1.5%复合微生态制剂。试验期42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3个试验组蛋鸡的平均日采食量和料蛋比均显著下降(P<0.05);试验Ⅱ组、Ⅲ组蛋鸡的料蛋比显著低于试验Ⅰ组(P<0.05)。3个试验组蛋鸡的蛋壳强度和蛋黄比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个试验组蛋鸡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 (IgG)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组、Ⅲ组蛋鸡血清中IgG含量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3个试验组蛋鸡血清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个试验组蛋鸡盲肠中的乳酸杆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组、Ⅲ组蛋鸡盲肠中乳酸杆菌数量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试验Ⅲ组乳酸杆菌数量显著高于试验Ⅱ组...  相似文献   
42.
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品种黄羽肉鸡毛囊密度性状的发育变化规律和品种间差异。试验以花山鸡、817肉鸡、清远麻鸡、溧阳鸡、瑶鸡和广西三黄鸡等为素材,测定不同周龄各品种毛囊密度。结果显示:各品种背部和腿部毛囊密度随着日龄的增长呈逐渐下降的趋势;3~9周龄时,花山鸡、清远麻鸡、溧阳鸡、瑶鸡和广西三黄鸡背部和腿部毛囊密度在不同周龄之间均呈显著差异(P<0.05)。处于上市日龄品种间的比较,除溧阳鸡、广西三黄鸡、花山鸡和817肉鸡,其他品种的背部和腿部毛囊密度显著高于罗斯308肉鸡、毛囊直径低于罗斯308肉鸡(P<0.05);文昌鸡、狼山鸡、鹿苑鸡和崇仁麻鸡的背部和腿部毛囊直径显著低于其他品种(P<0.05)。品种内公母之间比较,瑶鸡和崇仁麻鸡的腿部毛囊密度在公母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各品种的体重分别与背部毛囊密度和腿部毛囊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背部和腿部毛囊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果提示,可以通过对体重的选择间接调控毛囊密度性状,性别可能会影响不同品种腿部毛囊密度的大小,研究结果为培育适合冷鲜上市的黄羽肉鸡配套系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43.
本实验旨在比较余干乌骨鸡、丝羽乌骨鸡和竹丝鸡的早期生长发育规律、屠宰性能和肉品质差异,为进一步加快培育适合市场需求的乌骨鸡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利用Logistic、Von Bertalanffy、Gompeflz 3种曲线模型拟合比较研究3种乌骨鸡早期生长发育规律,确定其生长拐点与拐点体重,同时测定分析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竹丝鸡公、母鸡1~12周龄体重和绝对生长速度显著高于丝羽乌骨鸡和余干乌骨鸡。余干乌骨鸡、丝羽乌骨鸡公鸡的拐点周龄迟于竹丝鸡。丝羽乌骨鸡和余干乌骨鸡肌内脂肪含量和肌苷酸含量较高,竹丝鸡乳酸乙酯和乙酸乙酯等含量较高,但含有较少的醇类和醛类挥发性有机物。竹丝鸡胸肌的L*、a*、b*值、剪切力显著低于2个地方乌骨鸡种。由此可知,丝羽乌骨鸡和余干乌骨鸡早期生长速度较慢,鸡肉中含有更多的肌苷酸和鲜味、香味物质。竹丝鸡产肉性能相对较好,乌色度较高,鸡肉较嫩。在今后育种中,建议适当提高丝羽乌骨鸡和余干乌骨鸡早期生长速度,以选育出生长速度更快的乌骨鸡新品系。  相似文献   
44.
按照普通植物种子的情况,推定灵芝孢子的结构有完全充满、部分充满、有大空隙和无种仁4种形式。为此,按照这4种形式分别说明了灵芝孢子受高等静压作用时,孢子壁的破坏方式和灵芝孢子有效成分的溶出方式。  相似文献   
45.
一种高通量提取棉花BAC-DNA的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凯  张燕洁  张天真 《棉花学报》2005,17(2):125-126
从文库中筛选目标克隆组成重叠克隆群(contigs)是利用 BAC ( 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 mosome)文库构建物理图谱,进一步进行图位克隆的重要步骤。文库的筛选按原理可分为探针杂交法和PCR法两种。与探针杂交法相比 PCR法具有周期短,灵敏度高,操作简单的特点,因此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即使利用各种混合策略,相对于数万的文库克隆来说,BAC DNA 的提取仍是PCR法筛选文库不可避免的问题。因此,我们开发了一种高通量的 BAC DNA提取方法,实现在8 h内完成多达 960 个样品的高通量提取,DNA产量达到4~6μg,样品无交叉污染并且避免了…  相似文献   
46.
从分析我国土地征用中利益分配机制入手,基于对国内外土地征用补偿方案的对比研究,对我国土地征用中土地征用范围、征地主体、补偿对象、补偿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提出了加快制度创新,切实保障农民利益,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7.
灵芝孢子食用方法与破壁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促进灵芝孢子破壁技术的应用 ,对目前普遍运用的 5类破壁技术和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 ,表明破壁后的灵芝孢子更易被人体消化吸收 ,说明灵芝孢子的破壁后提取生理有效成分已经成为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48.
基于人工智能的木材缺陷检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木材缺陷检测是木制品加工前的重要步骤,为了提高检测效率和经济效益,木材缺陷检测也从传统的人工方法向智能化方向转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提高,人工智能得到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在木材缺陷检测中的应用也进一步增加。目前,人工智能主要通过机器学习、人工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等算法实现对木材缺陷的预处理和检测。文中阐述部分常用人工智能算法在木材缺陷检测中的应用,包括相关算法的原理、特点;综合分析算法优缺点,并对人工智能技术在木材缺陷检测中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9.
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地下啮齿动物,终生生活在封闭的地下洞道中,对地下洞道严重缺氧生境有很强的适应性。为了探究高原鼢鼠适应严重缺氧地下生境的策略,在高原鼢鼠的生境现场,测定高原鼢鼠洞道O2、CO2的体积分数和质量浓度,同时测定不同海拔与模拟地下洞道气体体积分数条件下高原鼢鼠的血液参数,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大气相比,不同海拔高原鼢鼠洞道中O2体积分数和质量浓度均显著下降,而CO2体积分数和质量浓度均显著增加;与海拔2 700 m的高原鼢鼠洞道相比,海拔3 700 m的高原鼢鼠洞道中O2体积分数和质量浓度显著下降,CO2体积分数和质量浓度显著上升。洞道气体模拟组和3 700 m组的高原鼢鼠血常规参数无显著差异;2 700 m组高原鼢鼠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压积(HCT)的数目均显著低于3 700 m组,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显著高于3 700 m组。2 700 m组高原鼢鼠动脉血氧分压(Pa...  相似文献   
50.
氨氧化过程对氧化亚氮(N2O)排放具有重要贡献。在不同土壤类型和农田管理下,氨氧化微生物类群对N2O排放的相对贡献组成规律还缺乏系统的研究。本研究选取典型农田耕层土壤(潮土、黑土、砖红壤),以及有机肥改良的砖红壤剖面土壤,采用选择性抑制法(乙炔和辛炔)研究氨氧化细菌(AOB)、氨氧化古菌和全程硝化菌(AOA+comammox)以及异养硝化菌对土壤硝化潜势、净硝化速率及N2O排放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在耕层土壤中,潮土、黑土和砖红壤的pH分别是8.0、6.7和5.7,硝化潜势分别是N 32.5、6.6和4.8 mg?kg-1?d-1,净硝化速率分别是N 7.1、3.0和0.5 mg?kg-1?d-1,7天N2O累积排放量分别是N 38.0、35.4和8.7 μg?kg-1。AOB主导耕层土壤的硝化潜势,对硝化潜势的贡献分别是82%、58%和100%。对于净硝化速率,在潮土和砖红壤中,AOB和AOA+comammox贡献相当(均在30%~40%),而黑土中由AOB主导(72%)。AOB主导耕层土壤的N2O排放,对N2O排放的贡献分别是72%、92%和58%。在改良的砖红壤剖面土壤中,在0~20 cm、20~40 cm和40~60 cm,pH分别是7.0、5.5和4.9,硝化潜势分别是N 6.6、2.0和1.1 mg?kg-1?d-1,净硝化速率分别是N 4.1、0.9和0.2 mg?kg-1?d-1,N2O排放分别是N 16.3、6.5和2.8 mg?kg-1?d-1。随土壤由深层至表层,硝化潜势、净硝化速率及N2O排放显著提高。AOA+comammox主导表层硝化潜势及净硝化速率的提高(分别贡献63%和54%),AOB主导N2O排放的增加(贡献54%)。本研究为制定与土壤氨氧化特性及土壤性质相匹配的N2O减排措施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