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31.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三聚氰胺在产蛋鸭不同组织中的沉积和消除规律。选用体质量(1.66 kg±0.16 kg)和产蛋率(75.15%±3.29%)相近的19周龄健康金定产蛋鸭432只,随机分成4个处理,每处理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试验日粮中三聚氰胺的添加量分别为0、5、50和100 mg.kg-1,连续饲喂21 d。而后改喂基础日粮。于沉积试验第4、7、14和21天和改喂基础日粮的第8、24、48和96小时分别测定产蛋鸭血浆、肾脏、肝脏和胸肌中的三聚氰胺含量。结果表明,产蛋鸭连续饲喂含三聚氰胺日粮的21 d,50和100 mg.kg-1处理组各组织中三聚氰胺平均含量均显著高于0和5 mg.kg-1处理组(P0.05);0和5 mg.kg-1处理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100 mg.kg-1处理组各组织中三聚氰胺含量的高低依次为:血浆肾脏肝脏胸肌。组织中三聚氰胺消除较为缓慢,日粮含量越高组织中三聚氰胺消除所需要的时间越长。改喂基础日粮96 h后,各组织中的三聚氰胺含量显著降低,逐渐接近于对照组值,但96 h各组织中三聚氰胺含量均未消除完全。试验期间,产蛋鸭组织中未检测到三聚氰酸。日粮三聚氰胺含量越高,产蛋鸭组织中的浓度越高,消除需要的时间越长,停饲含三聚氰胺日粮96 h不能完全消除各组织中的三聚氰胺。血浆和肾脏中三聚氰胺含量较高,肝脏次之,胸肌最低,建议以血浆和肾脏作为三聚氰胺残留检测的敏感组织。 相似文献
32.
试验旨在探讨日粮中β-羟基β-甲基丁酸钙(HMB-Ca)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血液激素变化的影响。选用刚出雏的雄性肉雏鸡600只,随机分配到5个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20只鸡),分别饲喂HMB-Ca添加量为0 (对照组)、0.05%、0.1%、0.15%和0.2% 的日粮,试验期42 d。测定1~21、22~42 、1~42 d的平均日增重、平均采食量和料重比,42 d的屠宰性能及21 、42 d血清激素含量。结果表明,各组间肉鸡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后期和全期均以0.1% HMB-Ca组为最佳;42 d时,0.1% HMB-Ca显著提高肉鸡胸肌率(P<0.05),同时该处理也有提高腿肌率的趋势(P>0.05);42 d时,0.05%以上 HMB-Ca组胰岛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以0.1%添加水平为最高;低剂量HMB-Ca(0.05%)组生长激素水平显著高于高剂量HMB-Ca组(0.15%和0.2%)(P<0.05)。综上可知,HMB-Ca可促进肉仔鸡胸肌的生长发育,提高血清中胰岛素含量;肉仔鸡日粮中适宜的HMB-Ca添加水平为0.1%。 相似文献
33.
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发展,饲料原料匮乏以及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作为蛋鸡营养中的重要内容,氨基酸的营养研究重点也在随之发生转变.以理想氨基酸模式及相应的分析研究方法为核心,在蛋鸡氨基酸需要量和氨基酸营养调控领域出现了大量新的研究成果与最新发现,从可持续发展、生态环保、动物福利等宏观方面到氨基酸的营养作用原理等机制研究上均有明显进展,研究不断深入.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产蛋鸡理想蛋白质模式、产蛋鸡和蛋雏鸡氨基酸需要量以及氨基酸营养调控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探讨了蛋鸡氨基酸营养在未来发展的可能趋势. 相似文献
35.
36.
不同强度的运输应激对肉仔鸡血液应激指标和肌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强度的运输应激对肉仔鸡血液应激敏感指标和肌肉品质的影响.360只1日龄健康爱拔益加肉仔鸡公雏随机分配到5个处理中,分别为不运输且无休息的对照组,另4个处理采用2×2因子设计,处理因素分别为运输时间(45和180 min)、运输结束至屠宰的间隔时间(45和180 min).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46日龄时对肉仔鸡进行运输处理并采集样品.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肉仔鸡血浆皮质酮水平在45 min/45 min显著升高(P<0.05),但随运输时间和休息时间的增加又降至运输前水平;180 min/45 min组胸肌宰后24 h黄度(b*)值显著升高(P<0.05),45 min/45 min组胸肌宰后24 h亮度(L*)值较高(P>0.05),红度(a*)值下降幅度较大(P>0.05).因子分析结果表明,运输时间对所测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休息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血浆皮质酮水平,运输后45 min休息组皮质酮高于180 min休息组(P=0.05).休息时间对胸肌宰后24 h的L*值(P=0.07)和a*值(P=0.02)有一定影响,180 min休息组L*值较低、a*值较高(P>0.05).运输时间与休息时间的互作效应对所测指标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运输应激会引起肉仔鸡血浆皮质酮升高,使机体处于较强的应激状态,但运输后较长时间的休息则有助于降低肉仔鸡的应激水平,缓解肌肉品质的下降. 相似文献
37.
选择240只7日龄肉仔鸡按照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分别饲喂添加0%、0.01%、0.055%、0.1%、0.145% β-羟基-β-甲基丁酸(HMB)的试验日粮.采用三层笼养,试验期35 d.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水平HMB对肉仔鸡生产性能的总体影响不显著.7~21日龄时,与对照组相比,0.145% HMB组内仔鸡料重比降低6.06%(P>0.05);0.1%和O.145%HMB肥组肉仔鸡死亡率低于对照组水平.22~42日龄时,0.145%HMB组肉仔鸡采食量与对照组相比降低9.94%,各处理组体增重和料重比差异不显著(P>0.05);7~42日龄时.0.145%HMB组肉仔鸡采食量与对照组相比降低9.03%(P<0.05),各处理问体增重和料重比无显著差异,但0.145%HMB组肉鸡料重比最小.0.1%和0.145%HMB组肉仔鸡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和其他处理组.(2)肉仔鸡的屠宰性能包括屠宰率、半净膛、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和腹脂率在各处理问无显著差异(P>0.05),0.145%HMB组肉仔鸡腿肌率较对照组提高3.74%(P=0.075).可见,在7~42日龄内仔鸡日粮中添加适量的HMB可显著降低肉仔鸡采食量.而体增重和饲料效率无显著变化,并有促进肉仔鸡腿部肌肉生长发育的趋势. 相似文献
38.
理想氨基酸模式下低粗蛋白质饲粮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以理想氨基酸(AA)模式配制的低粗蛋白质(CP)饲粮对21~32周龄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全血氨浓度和血浆尿酸浓度及粪氮含量的影响.试验选用540只体重相近的健康海兰灰蛋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鸡,分别饲喂等能量( 11.00 MJ/kg)的5种CP水平(17.00%、16.50%、16.00%、15.50%和15.00%)的饲粮,试验期12周.结果表明:在理想AA模式下降低饲粮CP水平,蛋鸡产蛋率显著提高(P<0.05),平均蛋重有降低的趋势(P=0.06),但对平均日采食量、日产蛋重和蛋料比无显著影响(P>0.05);降低饲粮CP水平极显著影响了蛋白高度和哈氏单位(_P<0.01),显著影响了蛋黄颜色(P<0.05),未显著影响蛋壳厚度和蛋壳强度(P>0.05);饲粮CP水平对各鸡蛋成分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鸡蛋蛋白含量随饲粮CP水平的降低有降低的趋势(P=0.09);饲粮CP水平对血浆尿酸浓度及全血氨浓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降低饲粮CP水平极显著降低了蛋鸡粪氮含量(P<0.01).由此可见,在理想AA模式下,适当降低饲粮CP水平可提高蛋鸡产蛋率,改善鸡蛋品质,降低粪氮含量. 相似文献
39.
40.
本试验旨在研究育成期京红1号商品代母鸡的饲粮赖氨酸(Lys)需要量。选取450只8周龄京红1号商品代母鸡,随机分成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分别饲喂Lys水平为0.56%、0.62%、0.68%、0.74%和0.80%的饲粮,试验期为9周。结果表明:随饲粮Lys水平的增加,9~17周龄京红1号母鸡的平均日增重(ADG)和群体均匀度均呈显著先升高再降低的二次曲线关系(P0.05),料重比(F/G)呈显著先降低再升高的二次曲线关系(P0.05);0.62%Lys组的ADG显著高于0.56%和0.80%Lys组(P0.05),F/G却显著低于以上2组(P0.05),0.68%Lys组的群体均匀度显著高于0.56%和0.80%Lys组(P0.05)。17周龄京红1号母鸡的体重、胸宽和胫长随饲粮Lys水平的增加均呈显著先升高再降低的二次曲线关系(P0.05);0.68%Lys组的体重、胸宽和胫长均显著高于0.74%和0.80%Lys组(P0.05)。17周龄京红1号母鸡的卵巢重量、卵巢指数、输卵管重量、输卵管指数及输卵管长度随饲粮Lys水平的增加呈显著先升高再降低的二次曲线关系(P0.05);0.68%Lys组的生殖器官发育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随饲粮Lys水平的增加,17周龄京红1号母鸡的卵巢中各级卵泡数均呈显著先增加后降低的二次曲线关系(P0.05);0.68%Lys组的总卵泡数、初级卵泡数、次级卵泡数和小黄卵泡数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根据17周龄京红1号母鸡的卵巢重、卵巢指数、总卵泡数、初级卵泡数和次级卵泡数各自拟合二次曲线,得出饲粮Lys需要量分别为0.65%、0.65%、0.64%、0.64%和0.64%。综上所述,推荐9~17周龄京红1号母鸡饲粮Lys需要量为0.64%~0.65%。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