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4篇
  6篇
综合类   11篇
畜牧兽医   2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建立针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可视化检测技术,为生产现场进行家蚕血液型脓病早期诊断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BmNPV多角体蛋白基因po如为扩增靶标,分别设计5组内/外引物和5条环引物,根据扩增效率筛选最佳引物组合;优化LAMP反应条件,并进行LAMP检测的特异性、敏感性及临床样本检测试验;使用羟基萘酚蓝(HNB)染色对结果进行比色观察,对简化样品处理的条件进行摸索.[结果]使用环引物后LAMP对BmNPV基因组DNA的最低检测浓度为7fg/μL,检测灵敏度得到有效提高,且反应时间缩短.建立的LAMP检测方法对靶标DNA扩增具有特异性,对样本的检出率高于常规PCR,其最低检测限是常规PCR的100倍.在反应前加入HNB,结果易判断且能减少交叉污染.感染家蚕血淋巴进行100℃煮沸处理后即可直接用于LAMP反应,既简化了操作步骤,又降低了检测成本.[结论]针对BmNPV建立的LAMP可视化检测技术具有灵敏、快捷、可靠的特点,适合用于生产现场的BmNPV感染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2.
蓖麻蚕原料茧生产中有大量鲜蛹.经分析测定蓖麻蚕不论品种与取食蓖麻叶或木薯叶,其蚕蛹的营养成分是基本稳定一致的.与家蚕蛹相比更是高蛋白、低脂肪,富含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动物蛋白源,而且还含各种矿质元素及微量元素,以及多种维生素,而有毒成分游离氨基态氮及铅均在食品卫生标准柱之下.因此适合作老年和婴幼儿的保健食品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木薯蚕南一品种,从五龄起蚕至化蛹第一天血液蛋白质含量的动态变化。五龄起蚕血液蛋白质含量为30.4mg/ml,摄食木薯叶一天后,反而略有下降,为29.2mg/ml,第三天后回升,第五天开始急剧直线上升,吐丝时达最高量96.4mg/ml,为起蚕时含量的三倍多,预蛹期逐渐下降,化蛹第一天下降幅度最大。电子显微镜观察五龄第四天脂肪体细胞,细胞质内只见脂肪球,未见蛋白质颗粒。证明五龄期脂肪体合成蛋白质后释放到血液中,化蛹期血液蛋白质又转输入脂肪体,脂肪体由合成蛋白质部位转变为蛋白质贮藏部位,符合昆虫变态与蛋白质代谢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世界金融风波,造成全球经济动荡,对我国外向型的蚕丝产业造成严重打击,蚕丝产品市场严重下滑,动摇了部分蚕丝产业发展者的信心。如何度过此次难关,维护与稳定中国在世界蚕丝业的中心地位,推动世界茧丝绸事业进步?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广西蚕丝产业特点、优势与困难所在,提出了增强蚕丝业综合实力,加强信息资源共享,以质量求生存,以效益求发展,克服暂时困境,促进我区蚕丝业持续发展的建议与策略。  相似文献   
15.
桑螟幼虫在广西桑园的空间分布型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聚集度指标测定桑螟幼虫在广西矮杆密植型桑园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型分布。通过1wao-Kuno的理论抽样数公式建立理论抽样模型确定了在一定虫口密度水平下的理论抽样数。为了筛选出科学适宜、操作简便的抽样方法,接下来将对抽样方法进行差异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6.
蓖麻叶的干物质,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含量,比木薯叶少一些,而它的总糖和作为营养物质及摄食因子的蔗糖,还有作为诱食因子的萜稀类挥发性物质的含量,比木薯叶多一些,造成蚕喜欢吃蓖麻叶,所以吃蓖麻的蚕体格粗壮,全茧量、茧层量高一些.到了蛹期,体内积累了多量的糖、脂肪和蛋白质,有利于繁衍后代.蓖麻叶和木薯叶的营养成份,对茧丝成分略有影响,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蓖麻蚕原料茧生产中有大量鲜蛹。经分析测定蓖麻蚕不论品种与取食蓖麻叶或木薯叶,其蚕蛹的营养成分是基本稳定一致的。与家蚕蛹相比更是高蛋白、低脂肪,富含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动物蛋白源,而且还含各种矿质元素及微量元素,以及多种维生素,而有毒成分游离氨基态氮及铅均在食品卫生标准柱之下。因此适合作老年和婴幼儿保健食品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8.
桑枝是蚕桑产业最大宗的副产物之一,具有作为新饲料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本文综述目前桑枝饲料的主要种类及其生产工艺,着重介绍了精加工桑枝饲料发酵制作工艺中的菌种选择和配比以及发酵条件等;在总结当前桑枝饲料研发状况的基础上,进一步展望桑枝饲料发展方向和提出亟需解决的行业规范化问题,旨在为推动桑枝的饲料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天蚕茧茧色化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广西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BmNPV)gp64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及进化特点,掌握BmNPV在广西蚕区的流行和传播情况,揭示BmNPV种群维持遗传多样性的模式与机制。【方法】对20株广西BmNPV毒株的gp64基因进行测序分析,根据gp64基因构建遗传进化树及绘制毒株流行分布图,并比对不同毒株的致病力。【结果】广西BmNPV毒株gp64基因开放阅读框(ORF)长度存在3种情况(1590、1593和1599 bp),分别编码含529、530和532个氨基酸残基的GP64蛋白。20株广西BmNPV毒株与标准参考T3株的gp64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97.6%~99.2%,其推导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96.4%~99.6%。在广西BmNPV毒株gp64基因近N端分别出现GCG缺失和GCGCCG/GTGCCG插入突变,发生核苷酸替换突变的位点数目在13~28个,但大部分为同义替换,对编码蛋白的三聚体空间构象无明显影响。广西BmNPV毒株gp64基因编码蛋白的N-糖基化位点为3~4个;除GXZS株外,所有毒株的O-糖基化位点均为2个,且预测位点一致。基于gp64基因构建的遗传进化树显示,几乎所有的广西BmNPV毒株聚类于Clade I分群,其又被分为2个主要亚群(Sub-clade I和Sub-clade II);而几乎所有的国外参考毒株聚类于Clade II分群。广西蚕区的BmNPV流行分布呈集中性与分散性并存;GXUA株对四龄和五龄起蚕的半数致死量(LD50)分别为3.3和3.1,而GXZZ株对四龄和五龄起蚕的LD50分别为5.5和5.3,说明GP64蛋白糖基化位点较少的Bm-NPV毒株表现出较弱的致病力。【结论】广西BmNPV毒株gp64基因在进化过程中其信号肽区出现明显变异,发生同义突变的频率较高,形成较独立的进化分群,毒株间的致病力差异可能与GP64蛋白糖基化位点不同有关,说明广西BmNPV毒株具有不同的基因型和表型,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BmNPV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