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39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11篇
  14篇
综合类   210篇
农作物   32篇
水产渔业   55篇
畜牧兽医   84篇
园艺   38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母羊多在秋季发情配种,孕产期正处在气候寒冷、青饲料短缺的冬春季,如果饲养管理不好,很容易造成母羊流产。生产实践中可采用以下措施预防。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索不同播期下甜高粱不同生育阶段茎秆糖分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对新高粱3号和新高粱9号在5个不同播期条件下的秸秆进行糖分测定试验.[结果]2个品种总糖含量总的变化趋势一致,呈升高的趋势,成熟期达到峰值.2个品种不同播期处理拔节期、挑旗期、开花期、成熟期总糖含量的差异均极显著.新高粱3号总糖均随着播期的延后而降低、新高粱9号总糖均随着播期的延后而升高.新高粱3号不同播期处理还原糖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动态.新高粱3号的还原糖含量始终高于新高粱9号.两个品种在整个生育期蔗糖含量总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升高的变化趋势.[结论]新疆,尤其是在北疆新高粱3号糖分积累的最适播期为5月初,新高粱9号最适播期为5月中旬.  相似文献   
83.
自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呈现出繁荣发展之势。截至2010年年底,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超过39万家。随着合作社的快速发展,如何能规范合作社发展,实现其应有的作用则成为实际运作的关键。针对此种态势,国家及各省市均出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相关政策法规,进一步规范合作社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村繁荣。  相似文献   
84.
毛叶枣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最早从国外引种栽培的热带果树之一。干热区种质资源标准化整理、整合及共享项目组,在品种改造过程中发现芽变单芽——金粟枣,其植物学特征、产量与长果形毛叶枣差异不大,但果实品质方面的可食率、果实硬度、果实耐贮藏期、蛋白质含量、Vc含量、总糖含量明显高于当地种植的高朗1号、滇刺枣、圆果形毛叶枣、长果形毛叶枣品种,是值得推广应用的优良芽变单芽。  相似文献   
85.
基于AOD数据的新疆大型露天煤炭开采区PM2.5和PM10反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MODIS气溶胶产品AOD与PM2.5、PM10浓度高度相关,已广泛应用在PM2.5、PM10浓度模拟.该研究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型露天煤炭开采区准东矿区为研究对象,结合实测的2014年5月、7月、9月、12月PM2.5、PM10质量浓度数据与经过垂直湿度订正的MODIS气溶胶产品AOD,利用多元回归进行拟合建模,从建立的40个模型中选取最优模型并据此对研究区PM2.5、PM10的质量浓度进行定量估算.结果表明:AOD与PM2.5、PM10呈极显著正相关;4个月AOD与PM2.5、PM10质量浓度估算模型最优模型均为多项式模型;其中7月AOD与PM2.5质量浓度拟合模型较好(R2=0.6258),实测值与预测值拟合趋势线R2为0.8057;9月PM10拟合模型效果理想(R2=0.7329),实测值与预测值拟合趋势线R2为0.8077;将AOD代入最优模型反演PM2.5,从空间层面上反映出各区域PM2.5浓度差异明显.研究结果可为AOD的深度利用与PM2.5、PM10浓度的遥感估算提供参考,在大气污染物空间分布、监测大气环境质量、污染预测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6.
GC检测鱼体中残留溴氰菊酯农药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数学拟和方法,研究了用气相色谱测定鱼体中的残留溴氰菊酯农药的影响条件并创建了相应的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石油醚对溴氰菊酯有较好的提取效果,最佳pH值为7.8,最佳温度为25.7℃,提取率可达82.5%。数学模型为:y=61+18.6e-(x/6.7);y=-118.2+199.7e-(x-7.8)/200;y=-6230.6+6313.1e-(x-25.7)/217800。最佳净化和浓缩方法分别是:弗罗里硅土层析柱进行净化;旋转蒸发仪进行浓缩,最低检出浓度为0.0079mg/kg。同时构建了对溴氰菊酯的提取率同振荡提取时间之间的动力模型和方程:C/C0×100%=87.9-120.5/t。  相似文献   
87.
2006年10月11~14日对连江的浮游植物进行了初步调查,发现浮游植物共182种(含变种、变型和未知藻种),其中硅藻最多、占总种数的68.13%,绿藻门次之、占总种数的14.84%,其他门类合占12.09%,未知8种。调查期间,连江浮游植物种群不存在优势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均处于较高水平,水域环境质量良好。浮游植物种群密度范围为4.40×104~7.54×104cells/dm3,均值为5.38×104cells/dm3,平面分布上游明显高于下游。连江浮游植物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是由占绝对优势的硅藻决定的。  相似文献   
88.
2007年4月23~24日对西江两个天然广东鲂产卵场——青皮塘和罗旁的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及分布进行了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98种(含变种、变型和未知藻种),其中硅藻门(Bacillariophyta)70种,占总种数的71.43%;绿藻门(Chlorophyta)12属20种,占总种数的20.41%;蓝藻门(Cyanophyta)3属4种;裸藻门(Euglenophyta)2属2种;隐藻门(Cryptophyta)和金藻门(Chrysophyta)均为1种。两产卵场中,硅藻在浮游植物总密度中所占百分比均大于70%。青皮塘的浮游植物种类数和种群密度均呈自上游至下游增加的趋势;罗旁则相反。变异直链藻(M.varians)是两个产卵场共有的绝对优势种,根据该种的污染指示性作用,其在两个产卵场的分布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或一个侧面反映出,罗旁的水质环境略优于青皮塘。  相似文献   
89.
潘澎  赖子尼 《海洋渔业》2016,38(6):616-622
以2011~2015年间以及2001年度珠江口水域渔业生态环境监测数据为基础,选取pH、溶解氧、总氮、总磷4个监测指标,分析研究了近5年来的变化趋势特点及其年代间差异。结果表明:2011~2015年间,珠江口水域pH值指标尚处于相对合理范围内,但呈现波动上升趋势;溶解氧指标仅2015年符合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和渔业水质标准,从中长期来看呈逐步下降趋势;总氮含量显著超标、总磷含量超标幅度略低,但均较2001年水平有大幅上升。目前,珠江口水域生活污水对渔业生态环境影响整体仍处于重污染状态。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建议相关管理和执法部门强化珠江口水域及整个珠江流域的生活污水排放与处理监管,以期逐步改善和提高珠江口水域渔业生态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90.
利用两期TM数据对塔里木河上游典型绿洲的地表温度进行反演,并查询实时陆面地表温度进行了对比检验,其差值均在1.5℃以内。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时期塔里木河上游典型绿洲的温度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2007~2011年,下垫面温度主要集中在18~51℃,其中,水体温度在18~24℃(低温区),耕地地表温度在24~29℃(中温区),林地地表温度在29~36℃(偏高温区),绿洲周边的裸地地表温度在36~42℃(高温区),远离绿洲的荒漠地带地表温度在42~51℃(极高温区);(2)2007~2011年,水体地表温度平均增高0~4℃,植被地表温度平均增高0~12℃,绿洲周边的裸地地表温度平均增高0~7℃,远离绿洲的荒漠地带地表温度平均增高0~9℃。其中林地对温度的变化影响较大。总之,地表温度呈现沿中心逐渐向四周增高的分布规律,表现出明显的"冷岛效应"。此研究对进一步理解塔里木河上游绿洲土壤-植被-大气系统能量交换状况以及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域地表热量分布差异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