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畜牧兽医   3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自然衰减曲线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在自然环境中的衰减规律,有助于养殖场中IBV的防控和检测.本试验模拟养殖场的空气环境,应用气管环组织培养(TOC)法对IBV进行散布试验.试验通过采集不同时间段的空气样品,对SPF鸡胚气管环进行攻毒试验,以气管环纤毛运动情况及上皮细胞完整性为判定依据,绘制IBV自然衰减曲线.结果显示,IBV在进入自然环境1h内其存活率显著下降,1~4 h趋于平缓,4 h后其存活率极低.  相似文献   
12.
作者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首次对我国一类保护物种宁夏滩羊各组织中朊蛋白(PrP)的分布进行定性、定位研究。结果显示,PrP在滩羊的大脑、脑干、小脑、心脏、肝脏、脾脏、肾脏及淋巴结均有表达,尤其在脾脏、肾脏、脑干、淋巴结中的表达量丰富,而肺脏检测结果为阴性。此研究确定了朊蛋白在滩羊各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状况,并优化了朊蛋白检测的技术条件,为羊痒病的诊断与检测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将质量浓度为15 μg/L的IFN-γ作用于不同荆量M.bovis(MOI 10:1,20:1)北京株感染的THP-1细胞,在感染后12,24,36,48、72 h,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其细胞凋亡百分比.结果表明:IFN-γ诱导了牛分枝杆菌北京株感染的细胞凋亡,并且凋亡呈时间相关性.在相同时间,感染剂量为MOI 10:1和MOI 20:1的THP-1细胞经IFN-γ诱导后,细胞凋亡数无显著差异(P>0.05).将IFN-γ(15 μg/L)和牛分枝杆菌北京株(MOI 10:1)处理的THP-1细胞孵育36 h后,使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检测细胞核内凋亡诱导相关因子(AIF)的变化,结果发现,细胞核内牛分枝杆菌单独感染和IFN-γ刺激的牛分枝杆菌感染的巨噬细胞的AIF的百分比分别为(11.38±1.00)%和(23.26±1.85)%,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表明在IFN-γ诱导的牛分枝杆菌感染的THP-1细胞凋亡过程中,AIF介导的凋亡信号通路被激活.本研究首次报道了在IFN-γ诱导的牛分枝杆菌北京株感染的THP-1细胞凋亡过程中AIF相关信号通路,对阐明IFN-γ在牛分枝杆菌感染中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牛结核病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牛结核病是由牛分支杆菌、结核分支杆菌、禽分支杆菌等引起的一类慢性消耗性疾病,是牛各种传染病中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该病在人畜之间可以相互传染,很难根治,是影响养牛业和全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因此控制本病的传播和蔓延迫在眉睫。控制牛结核病的主要措施是及时检疫和根除病牛,定期对牛群进行检疫监控。近年来,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进一步将传统细菌检测法、免疫学检测法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法3种方法相结合,特别是分子水平上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牛结核病的诊断方法逐渐得到完善,同时获得了许多牛分支杆菌的特异性抗原及其基因,对于阐明结核分支杆菌和牛分支杆菌的分子进化和遗传变异规律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对PrP106-126处理的大脑皮质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模型进行了朊蛋白基因表达相对定量的研究。大脑皮质神经元经PrP106-126处理后,与SCR处理组和对照组相比,基因表达量明显下降。PrP106-126处理的星形胶质细胞与对照组和SCR处理组相比,朊蛋白基因的表达量显著升高。该试验结果为深入了解TSEs的分子致病机制和正常朊蛋白的功能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6.
PrP106-126诱导的神经毒性机制仍不清楚。作者以小鼠成神经瘤细胞N2a为细胞模型,应用WesternBlot方法首次发现PrP106-126导致核转录因子NF-κB的亚单位p65蛋白转移到细胞核内,激活了NF-κB细胞信号分子。转核抑制剂NF-κB SN50预处理细胞减弱了PrP106-126诱导的NF-κB激活程度;并且DNA Ladder凋亡检测及Annexin V-FITC和PI双染流式细胞凋亡检测发现,NF-κB SN50能够抑制p65蛋白转核,在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PrP106-126对N2a细胞的神经毒性效果。结果表明NF-κB信号分子参与了PrP106-126的神经毒性,且NF-κB信号分子的激活对N2a细胞具有促凋亡作用。PrP106-126激活N2a细胞NF-κB信号分子以及NF-κB促凋亡功能的体外研究对于阐明朊病毒病致病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细胞型朊蛋白对小神经胶质细胞不同激活方式的影响。【方法】用IFN-γ、IL-4和IL-10分别刺激BV2细胞,RT-PCR方法检测PrPC的mRNA表达量。SiRNA干扰将PrPC沉默,用上述因子刺激细胞,用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相关参数。【结果】用IFN-γ、IL-4和IL-10分别刺激小神经胶质细胞后可导致PrPC的mRNA表达量下降;PrPC沉默后的小神经胶质细胞对IFN-γ刺激的反应应答减弱;PrPC沉默可以显著地改变由IL-4诱导的神经胶质细胞的激活表型;但是对IL-10诱导的小神经胶质细胞激活却没有影响。【结论】PrPC既能影响小神经胶质细胞从静止状态到激活状态的转换,也在小神经胶质细胞的经典激活和替代激活途径中发挥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梭形细胞脂肪瘤为脂肪细胞瘤中的一种特殊类型,从形态学上属于梭形细胞软组织肿瘤的一个亚型,该病在人类中多见于45岁以上男性,但在动物身上至今发现极少,仅见有犬得此病的报道[1].本实验室于2010年接收一例来自于哈士奇颈部皮肤肿物,经诊断为梭形细胞脂肪瘤,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哈士奇犬,雄性,3岁,颈部皮肤肿物,大小2×1 cm,与皮下组织无明显联系,表面有破溃.  相似文献   
19.
成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是一种来自牙源性上皮的牙源性肿瘤,临床上比较少见,约占口腔肿瘤的1%.成釉细胞瘤具有局部侵袭性,术后易复发,虽然大多在形态和临床上是良性的,但是可以引起广泛的局部破坏、复发和转移[1].本文报道了1例犬牙龈成釉细胞瘤,总结成釉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并就相关病理学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0.
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其病因复杂,难以防制,给奶牛饲养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作者通过对某奶牛场的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从105份样品中共分离出76株细菌,经培养特性、染色镜检、生化鉴定等试验,鉴定出无乳链球菌58株,占分离菌的76.32%;大肠杆菌18株,占分离菌的23.68%。本试验结果表明,无乳链球菌是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其次是大肠杆菌。这为奶牛乳房炎的防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