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76篇 |
免费 | 113篇 |
国内免费 | 5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24篇 |
农学 | 147篇 |
基础科学 | 153篇 |
115篇 | |
综合类 | 1100篇 |
农作物 | 93篇 |
水产渔业 | 173篇 |
畜牧兽医 | 525篇 |
园艺 | 169篇 |
植物保护 | 14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60篇 |
2023年 | 79篇 |
2022年 | 86篇 |
2021年 | 103篇 |
2020年 | 80篇 |
2019年 | 112篇 |
2018年 | 105篇 |
2017年 | 41篇 |
2016年 | 66篇 |
2015年 | 84篇 |
2014年 | 144篇 |
2013年 | 121篇 |
2012年 | 149篇 |
2011年 | 161篇 |
2010年 | 159篇 |
2009年 | 108篇 |
2008年 | 129篇 |
2007年 | 121篇 |
2006年 | 97篇 |
2005年 | 86篇 |
2004年 | 71篇 |
2003年 | 54篇 |
2002年 | 76篇 |
2001年 | 65篇 |
2000年 | 53篇 |
1999年 | 46篇 |
1998年 | 34篇 |
1997年 | 52篇 |
1996年 | 35篇 |
1995年 | 39篇 |
1994年 | 31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19篇 |
1991年 | 30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19篇 |
1988年 | 14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17篇 |
1981年 | 9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51.
952.
953.
954.
955.
956.
【目的】揭示β1-微管蛋白基因(β1-tub)和β2-微管蛋白基因(β2-tub)在赤霉病菌(Gibberella zeae)对多菌灵的抗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PCR克隆测序法测定Js449(EC50=7.911μg·m L-1)、Js462(EC50=6.515μg·m L-1)、Js484(EC50=5.031μg·m L-1)、Js506(EC50=8.455μg·m L-1)和Js519(EC50=6.280μg·m L-1)等5个多菌灵抗性菌株的α-、β1-、β2-、γ-tub序列,并与敏感菌株HG-1(EC50=0.552μg·m L-1)进行比对。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测定β1-tub和β2-tub在多菌灵胁迫下的抗性菌株Js506中的相对表达量。构建β1-tub和β2-tub的超量表达载体,分别在HG-1中表达。运用split PCR获得含有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和目标基因的融合片段,并对Js506进行原生质体转化,通过同源重组获得β2-tub的敲除体和互补体。对菌株Js506、HG-1及其突变体分别进行多菌灵敏感性测定、菌落生长观察和致病力测定。【结果】基因比对结果表明,5个抗性菌株的α-、β1-、γ-tub基因序列与敏感菌株的一致。对β2-tub序列比对结果表明,Js449、Js462和Js506菌株的第167位氨基酸由苯丙氨酸(Phe)变为酪氨酸(Tyr)。Js484菌株的第200位氨基酸由苯丙氨酸(Phe)变为酪氨酸(Tyr)。Js519菌株的第198位氨基酸由谷氨酸(Glu)变为谷氨酰胺(Gln)。5μg·m L-1多菌灵能诱导Js506菌株的β1-tub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10μg·m L-1的多菌灵对Js506菌株的β2-tub表达量影响不显著。β1-tub的超量表达使HG-1突变体的EC50增加至2.839μg·m L-1,抗药性显著增强(P0.05)。β2-tub超量表达突变体的抗性水平与野生型菌株无显著差异。对Js506菌株的β2-tub进行敲除试验,分别获得了2个转化体(△β2tub-Js506-1、△β2tubJs506-2),经潮霉素抗性筛选、PCR和Southern杂交验证,确认2个转化体均不含有β2-tub。与野生型菌株Js506相比,敲除体△β2tub-Js506-1(EC50=0.078μg·m L-1)和△β2tub-Js506-2(EC50=0.072μg·m L-1)对多菌灵均表现为超级敏感,且菌落生长变慢,致病力显著下降(P0.05)。对△β2tub-Js506-1进行互补转化获得了2个互补体,β2tub-Js506-C1(EC50=7.521μg·m L-1)和β2tub-Js506-C2(EC50=7.243μg·m L-1),2个互补转化体均使敲除体△β2tubJs506-1基本恢复了抗性、菌落生长速率和致病力。【结论】5个赤霉病菌菌株对多菌灵的抗性与β2-tub的第167、198、200位密码子突变有关,与α-、β1-和γ-tub序列的突变无关。β1-tub在多菌灵胁迫下诱导表达,且β1-tub的超量表达能增强赤霉病菌对多菌灵的抗性。β2-tub是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抗性所必需的,β1-tub和β2tub均能影响赤霉病菌对多菌灵的抗性。 相似文献
957.
一种改进的固相扣除杂交法直接克隆全长差异表达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集多种分离差异表达基因方法的优点于一体,自行优化了一种基于固相扣除杂交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直接克隆全长差异表达基因的策略.该策略中的所有操作步骤,包括poly (A)+mRNA的分离,cDNA的合成和扣除杂交都是在磁珠上进行的,操作简单易行.扣除杂交是用结合在磁珠上的以oligo(dT)为引物合成的对照材料(Driver)的cDNA第一链,直接扣除加有接头的处理材料(Tester)cDNA第二链中的共有序列.多次反复使用Driver一链与Tester二链进行杂交,能有效去除Tester二链中的共有序列.磁珠的分离能最小限度地减少每次杂交造成的损失.最后一轮扣除后的Tester二链中,含有大量差异表达序列,用Tester二链特有的接头引物进行扩增,能进一步提高扣除效率.该文选用此扣除方法,成功分离到了低温驯化沙冬青幼苗和对照苗2个群体的18个差异表达克隆,其中有4个克隆是全长cDNA序列.经序列分析发现,这些基因都与低温相关,进一步说明,该方法可用于克隆未知差异表达基因. 相似文献
958.
959.
960.
云斑尖塘鳢、线纹尖塘鳢及其杂交子一代间的遗传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RAPD技术研究云斑尖塘鳢、线纹尖塘鳢及其杂交子一代(F1)间的遗传关系。筛选得到25个随机引物均在亲本和杂交子一代间呈现多态,遗传相似性指数和遗传距离的计算结果显示,正交F1(云斑尖塘鳢♂×线纹尖塘鳢♀)与母本平均遗传相似系数(0.7090)高于与父本平均遗传相似系数(0.5948);反交F1(云斑尖塘鳢♀×线纹尖塘鳢♂)与母本平均遗传相似系数(0.6301)也高于与父本平均遗传相似系数(0.6089)。说明正反交子代在遗传关系上均偏向各自的母本,对扩增带和聚类图的分析均得到这一结果,表明F1所接受的双亲遗传物质并非完全对等的,所获得的遗传信息可能更多来自母本。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