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纵条纹炭角菌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比较该菌5种培养物的化学成分差异。[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XDB C18(150.0 mm×4.6 mm,5.0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10 nm,流速0.8 m L/min,温度25℃。测定指纹图谱后,应用相似度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对不同培养物的化学成分进行比较。[结果]建立了纵条纹炭角菌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在色谱指纹图谱中,确定了35个共有峰,根据相似度分析、系统聚类分析的结果确定棉籽壳和麸皮共培养的纵条纹炭角菌与野生条纹炭角菌化学成分最为相似。[结论]该方法简便、稳定且重现性好,可用于纵条纹炭角菌培养物的质量控制和培养方法筛选。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秸秆还田后效对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在稻麦轮作下开展了长期钾肥施用和秸秆还田的田间试验,设置了秸秆不还田和不施用钾肥(CK)、秸秆还田(SR),只施用钾肥(K),秸秆还田和配施适量的钾肥(SR+K).结果表明:与CK相比,经过秸秆还田(SR+K、SR)和施用K的处理水稻产量分别提高了17.83%、9.39%和7.96%;秸秆还田处理和钾肥处理的产量无显著差异;SR+K处理的水稻秸秆氮磷钾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78.9%、38.5%、152.8%,养分吸收量分别增加41.4%、49.2%和159.2%,氮肥偏生产力提高了17.87%;秸秆还田(SR+K、SR)的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含量均显著增加,K处理的土壤养分没有显著变化.可知,对于粉沙壤水稻土,长期秸秆还田配施适量钾肥,可以维持土壤肥力,提高作物产量和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14.
运用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对国内外雨洪公园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综述雨洪公园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以及未来面临的挑战。结果表明:2003年到2015年,文献数量呈增长趋势;研究重点是雨水地表径流、雨水水质净化、低影响开发和最佳管理实践理论研究;研究热点是新型透水路面材料的开发,生物滞留池、生物过滤器等新兴技术手段;今后雨洪公园建设面临的挑战是雨水水质净化能力的提高,新型渗水材料、路面材质、过滤基质的开发与选择,景观设计与雨洪管理策略的有效结合;与国外研究相比,国内研究还停留在概念化的层次,相关基金资助还比较缺乏。研究结果可为未来雨洪公园的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间苯三酚法测定玉米芯水解液中木糖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玉米芯水解液中木糖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间苯三酚比色法测定玉米芯水解液中的木糖含量,并通过试验确定最佳测定条件。[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木糖与间苯三酚显色液反应后,在波长554 nm处有最大吸收峰;最佳显色时间在8min;木糖浓度在5.17~48.70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线性关系,其R2值为0.999 1。葡萄糖的存在对间苯三酚法测定木糖基本没有影响。最佳测定条件:将5.0 ml间苯三酚显色剂加入到1.0 ml木糖溶液中1,00℃水浴加热8 min,流水冷却至室温,立即在波长554 nm下测定吸光度(A)。该方法的检测浓度范围为5.17~48.70μg/ml,玉米芯水解液样品的木糖含量为40.69 mg/ml。[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精确度高,且测定木糖时不受葡萄糖干扰,可用于木质纤维素水解体系中木糖含量的快速、准确测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蔗渣中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分离条件。[方法]在溶剂-酸-水混合体系中对蔗渣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进行蒸煮分离,利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优化,得到最佳的分离条件。[结果]通过响应面分析法预测最佳的分离工艺条件为溶剂浓度(v/v)69.63%、酸浓度(v/v)6.41%、反应时间4 h,此条件下模型预测的半纤维素水解率为98.07%、纤维素存留率为92.49%、木质素去除率为66.72%,验证试验半纤维素水解率为99.00%、纤维素存留率为92.08%、木质素去除率为67.06%,接近理论值。[结论]研究结果可较好地用于蔗渣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分离。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1986—2016年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中收录的有关"臭氧和乙烯叉二脲(EDU)"的文章进行文献类型、研究学科方向、年度发文量、作者、国家或地区、研究机构、来源出版物名称、基金资助机构分析,并对研究重点、研究中采用的臭氧浓度、臭氧处理方式、EDU施用浓度、EDU施用部位、所选用的植物材料等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学科方向以生态环境科学为主;文献数量在年际间呈波动状态,2015年发表文献数量最多;Manning W J在此方向发表论文数量居于首位;美国、印度、意大利等国对该领域比较重视;《环境污染》期刊上发表的相关研究论文数量最多;目前,EDU对臭氧胁迫下农作物产量、植物可见伤害及植物光合作用变化情况较受关注。今后应加大EDU缓解臭氧伤害的分子机理及植物施用EDU后毒物学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光、氮及其互作对玉米光合特性与物质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豫玉22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设置2种遮光处理和3个氮肥水平,研究光、氮及其互作对玉米光合特性和物质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不遮光处理,抽雄前3 d开始遮光、吐丝后10 d恢复自然光照处理玉米叶片光合速率和叶绿素a含量下降,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升高,胞间CO2浓度上升;成熟期不施肥、施肥120、240 kg/hm2的干物质积累量分别降低33.66%、31.69%、24.84%,产量分别降低52.50%、49.10%、40.92%。抽雄前3 d开始遮光、吐丝后10 d恢复自然光照处理,随施氮量的增加,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以及光合速率均显著上升,成熟期施肥240 kg/hm2处理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比不施肥、施肥120 kg/hm2增加42.45%、17.39%,产量分别增加59.93%、22.24%。弱光胁迫条件下增施氮肥可以改善玉米的光合特性,增加玉米干物质积累量,减少玉米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19.
根区施肥是高效施肥的关键措施,确定根区施肥的最佳位置,需要了解肥料施用后肥料养分在土壤中的迁移规律。本研究通过室内模拟试验来研究尿素、聚磷酸铵和氯化钾复合肥穴施条件下,土壤水分、培养时间对两种土壤中氮磷钾养分迁移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随土壤水分由30%增加到42%,氮磷钾在土壤中的迁移距离都会显著增加,培养15d的姜堰和广德两种土壤中,铵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迁移距离分别由9-11cm、4cm和9-10cm增加到12-14cm、5-6cm和11cm。土壤含水量增加使氮磷养分的迁移距离平均增加了约三分之一。随培养时间从15天延长到30天,30%土壤含水量条件下两种土壤中速效磷迁移距离无显著变化,而速效钾的迁移距离显著增加,铵态氮迁移距离在硝化作用弱些的广德水稻土中增加显著,而在硝化作用较强的姜堰水稻土中增加幅度较小。肥料穴施条件下铵态氮的硝化作用除受土壤水分、pH和时间因素影响外,还受肥际高浓度养分的强烈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延缓了铵态氮向硝态氮的转化,是根区一次施肥技术中氮肥持续高效供应的重要原因。总体而言,氮磷钾养分迁移距离表现为:硝态氮>铵态氮>钾>磷,肥料氮的迁移受硝化作用影响大,肥料磷的迁移受土壤水分影响较大,而肥料钾与铵态氮的迁移规律较为类似,都因土壤水分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