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2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58篇
林业   77篇
农学   101篇
基础科学   63篇
  50篇
综合类   553篇
农作物   43篇
水产渔业   33篇
畜牧兽医   203篇
园艺   128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3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基质改良和耐性物种选择是重金属矿业废弃地生态修复的关键。本文通过室内盆栽试验,以4kg尾矿为植物盆栽基质,分别加入腐熟鸡粪0、8、16、32g混匀,记作MA0(CK)、MA8、MA16、MA32处理方式,研究不同比例腐熟鸡粪改良对铜尾矿基质中无机氮组分及3种豆科植物决明(Cassia tora)、田菁(Sesbania cannabina)、菽麻(Crotalaria juncea)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鸡粪改良处理后,3种豆科植物生长的尾矿基质中均以硝态氮为有效氮的主要形态,总无机氮含量为17.96~44.82mg·kg-1。其中菽麻MA32处理组尾矿基质中铵态氮含量(5.31mg·kg-1)最高,菽麻MA16处理组尾矿基质中硝态氮含量(43.06mg·kg-1)和总无机氮含量(44.82mg·kg-1)最高。MA16处理时,田菁和菽麻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值均表现最大。3种豆科植物叶绿素a/b为0.92~1.08。在同一鸡粪比例处理中,菽麻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值均显著高于决明和田菁(P〈0.05)。鸡粪改良铜尾矿基质能够促进3种豆科植物生长,植物株高、冠幅、根长均增加,并且随着生长期延长,增加明显。其中MA32处理菽麻70d株高(94.40cm)最大,阻止尾矿风蚀水蚀的效果最好。综合分析表明,MA16处理方式可作为鸡粪改良铜尾矿基质理想的比例模式,菽麻可作为铜尾矿生态修复优选植物种。  相似文献   
42.
小麦倒伏信息无人机多时相遥感提取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两期无人机可见光遥感图像,对灌浆期冬小麦倒伏图像特征及倒伏信息提取方法进行研究。从增强图像空间域方面,对图像进行二次低通滤波,获取地物散点图,以散点存在明显分界线为判定标准,选出小麦倒伏信息提取的单特征,对两单特征线性拟合构建倒伏小麦两时期提取特征参数F_1和F_2,再以两特征参数相似性构建综合特征参数F_3。将特征参数结合K-means算法提取冬小麦倒伏信息,整体精度(OA)达86. 44%以上,Kappa系数达0. 73以上,倒伏信息提取精度(F)为81. 07%以上,因此综合特征参数可作为两个时期冬小麦倒伏信息提取特征参数。分别用本文方法、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法和最大似然法提取验证区域倒伏小麦信息,经验证,本文方法提取小麦倒伏信息整体精度(OA)达86. 29%以上,Kappa系数达0. 71以上,倒伏信息提取精度(F)达80. 60%以上;其他3种常用方法提取的整体精度(OA)为69. 68%~87. 44%,Kappa系数为0. 49~0. 72,倒伏信息提取精度(F)为65. 33%~79. 76%。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整体精度和倒伏信息提取精度均高于目前常用分类方法。因此,综合特征参数与K-means算法对冬小麦在灌浆期倒伏信息提取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43.
为了探讨施硫量对不同基因型大豆7S和11S球蛋白亚基组成及含量的影响,寻找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最佳施硫水平,以期提高大豆籽粒球蛋白的含量,改善期品质。选用在黑龙江省种植面积较大的‘黑农48’(高蛋白)、‘黑农37’(中间型)和‘黑农44’(高油)3种大豆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种植,每个品种设S1、S2、S3、S4 4个S处理(即每千克土壤分别施单质硫0、0.02、0.04、0.06 g)。采用SDS-PAGE凝胶电泳方法,对成熟大豆籽粒球蛋白亚基组成和含量2个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3个大豆品种中,7S球蛋白由α′、α、γ、β 4个亚基组成;11S球蛋白由酸性亚基和碱性亚基组成;各种亚基分子量在品种间的差异不显著。同一品种不同处理中均以S3水平下蛋白含量最高,对不同品种施用硫肥时,以高油品种提高球蛋白含量效果显著。施用硫肥对3个大豆品种的7S和11S球蛋白各种亚基组成都没有影响,对分子量的大小影响很小。施用硫肥对3个大豆品种中的7S和11S球蛋白和亚基含量有显著影响,适宜的施用硫肥有利于提高各品种球蛋白和亚基的含量。  相似文献   
44.
甘蔗种植的重要环节是种蔗的选取与切断。为此,根据种蔗的选种与切断质量的要求,设计了一种切断机构,并能保证农艺要求。设计该机构的总体思路如下:根据工作的性能要求初步选取电动机,设计出整个机构各个部件的基本布局,选出合适的动力传递装置;通过计算与校核,设计传动装置中的带轮、传动轴、轴承型号、轴承盖以及工作部件中的圆盘与刀片;最后,将各个零部件进行组装。该机构集中一个地点进行切断种蔗,可装配于预先砍种的甘蔗种植机使用。该机构设计与研制,可减轻甘蔗种植过程中的劳动强度以及生产成本,为争取农时、加快甘蔗生产机械化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45.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对30个油菜品种薹和蕾中硫代葡萄糖苷(glucosinolate,简称硫苷)的组分及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30个油菜品种的总硫苷含量变异范围较大,在21.67~119.29μmol·g-1之间;大多数油菜品种蕾中的硫苷含量高于薹,蕾中硫苷含量均值为37.26μmol·g-1,薹中为28.06μmol·g-1;薹和蕾中的硫苷组分相似,均以4-戊烯基硫苷和2-羟基-3-丁烯基硫苷为主要成分,两者在薹和蕾中的含量分别占总硫苷含量的46.24%、28.52%和45.19%、29.13%。进一步分析高、中、低硫苷含量油菜品种的硫苷组分及含量,结果表明油菜不同品种间硫苷含量的差异主要是由4-戊烯基硫苷引起的。  相似文献   
46.
近几年,国内市场对茶叶的需求量不断加大。茶叶种植面积也在不断扩大。另外,茶叶对人体的保健功能也逐渐受到重视。因此,人们开始对茶叶的成分进行了更为细致的研究。同时,由于环境污染的加剧,对茶叶的受污染情况进行了解,也需要从茶叶的成分鉴定入手。化学计量学的方法,即是对茶叶内所含成分的鉴定分析方法之一。本文全面阐述了化学计量法的原理、内容、应用。重点分析了化学计量学方法在茶叶成分鉴定中的优越性。最后,通过实例论证,简述了化学计量学方法在茶叶成分检测中的流程。  相似文献   
47.
晋霞苹果新品种从2010年开始在山西省长治地区进行引种试栽,综合性状表现良好。通过合理定植、增施肥水、整形修剪、疏花疏果、果实套袋、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措施的综合运用,达到了提高产量和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48.
利用性信息素监测是目前松毛虫监测预报的重要方法。为了对同一林地中混合发生的两种或多种松毛虫同时进行监测,在桂阳县2个乡镇开展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思茅松毛虫Dendrolimus kikuchii双诱芯诱捕器和靶标昆虫诱捕器的诱捕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3块样地中,双诱芯诱捕器和马尾松毛虫诱捕器诱捕到的马尾松毛虫分别为(10.22±3.15)头/器、(9.78±3.61)头/器,无显著差异(P>0.05);双诱芯诱捕器和思茅松毛虫诱捕器诱捕到的思茅松毛虫分别为(13.22±4.39)头/器、(14.33±4.73)头/器,无显著差异(P>0.05)。在两种松毛虫混合发生的林地,将两种靶标昆虫的诱芯放置于同一个诱捕器中,可以同时有效地监测两种松毛虫,节约人力物力。  相似文献   
49.
【目的】在玉米–玉米–大豆轮作体系下,基于棕壤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东北地区大豆生物量、产量、各部位吸氮量及收获期土壤0―100 cm硝态氮累积的影响,为该地区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方法】棕壤肥料长期定位田间试验始于1979年,包括不施肥(CK)、单施氮肥(N)、氮磷钾肥配施(NPK)、低量厩肥(M1)及其与化肥配施(M1N和M1NPK)、高量厩肥(M2)及其与化肥配施(M2N和M2NPK)9个处理。厩肥为猪厩肥,1992年后大豆季不施猪厩肥,仅在玉米季相关处理中施用。39年后,调查分析了大豆生物量、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及大豆收获期0―100 cm土壤硝态氮累积特征。【结果】高量、低量厩肥配施化肥处理大豆生物量、产量、总吸氮量及各部位吸氮量均显著高于单施氮肥和不施肥处理,其中,M1NPK处理大豆生物量、产量和总吸氮量最高,分别为9107、2979和314.2 k g/h m^2,较其他处理分别提高了6.1%~133.6%、23.9%~232.5%和11.7%~359.4%。施肥提高了大豆氮收获指数,但氮素生理效率降低。NPK和M1NPK处理的氮素收获指数最高,均为63.5%,而氮素生理效率较CK分别降低了30.6%和28.1%。大豆收获期各处理土壤硝态氮累积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与播前相比,大豆收获期单施氮肥处理的0―100 cm土层硝态氮积累量显著增加,NPK处理变化不显著,M1、M1N和M1NPK处理显著降低。低量厩肥配施化肥处理收获期0―100 cm土壤硝态氮积累量远低于高量厩肥配施化肥处理,较播前平均降低了79.2%。所有处理中,土壤硝态氮积累量以M1NPK处理最低,比其他处理平均降低了58.2%。【结论】在东北棕壤地区玉米–玉米–大豆轮作体系下,玉米季低量厩肥(13.5 t/hm^2)与氮磷钾化肥配合施用时,大豆季仅施氮磷钾化肥既可提高大豆生物量、产量,促进氮素吸收,同时还可降低大豆收获期土壤硝态氮累积量,降低环境风险,是该轮作体系较为合理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50.
种植方式对水稻产量及根系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1—2012年在湖南长沙以超级杂交稻Y两优1号、杂交稻汕优63和常规稻黄华占为材料的大田定位试验,比较了垄作梯式栽培技术(两种垄规格)和垄厢栽培技术(3种厢规格)对水稻产量和根系性状的影响。与平作栽培(T0)相比,窄垄作梯式栽培(T1)和垄厢栽培(T3)均可提高水稻产量,其中以T1的产量最高,比T0平均增产22.2%(17.1%~27.2%),其次T3平均增产10.4%(5.8%~15.0%),但随着垄宽或厢宽的增加,产量增幅逐渐下降。较高的穗数和每穗粒数、良好的根系特性(根系氧化力、根表面吸收面积、根系孔隙度)以及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大是上述两种栽培技术增产的重要原因。同时,根解剖结构表明垄作梯式栽培的根皮层减小、中柱和导管面积增大,增强了水分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