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55篇
农学   25篇
基础科学   17篇
  22篇
综合类   219篇
农作物   25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110篇
园艺   66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从微粒体甘油三酯转运蛋白(MTP)的活性与多态性、在脂代谢中作用、表达与调节等方面综述了MTP是一种重要的脂质转运蛋白。MTP的活性、基因表达状态是控制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合成、装配和分泌速率的重要因素,研究MTP基因表达与调节对预防动物脂肪肝,提高家畜家禽生产品质,探讨人类脂类代谢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等重要疾病形成机制,以及防治这些疾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2.
试验旨在探讨仔泻康口服液治疗仔猪腹泻的药效学和分子机制,为药物的进一步开发提供试验依据。通过小肠推进试验、止泻试验、耳廓肿胀抑制试验、镇痛试验及体外抑菌试验验证仔泻康口服液的药理作用,同时利用网络药理学对仔泻康口服液活性成分进行筛选和靶点预测,并结合生物信息学手段确定仔泻康口服液治疗腹泻的特异性靶点,通过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探讨其治疗腹泻的分子机制。结果显示,随着剂量的增多,仔泻康口服液抗炎及镇痛效果呈上升趋势,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仔泻康口服液低、中、高剂量组均能显著抑制小鼠小肠碳素墨汁推进距离及推进率,低剂量组差异显著(P0.05)。仔泻康口服液对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菌作用,对大肠杆菌效果更明显。本试验利用网络药理学预测了仔泻康口服液的止泻机制,其参与Wnt信号通路,调控细菌侵袭上皮细胞,同时也影响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信号等通路;MAPK信号通路通过促进或抑制基因的转录来调控其他炎症介质的生成,同时炎症介质可通过激活MAPK通路和增加细胞表面多种黏附分子的表达促进细胞间黏附和炎症的进展等;NRG/ErbB信号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多个方面,在中枢神经系统,主要通过MEK/ERK通路激活小胶质细胞,释放一系列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促进神经性疼痛;同时通过调节突触可塑性及中枢去抑制等方式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在外周神经系统,NRG/ErbB信号通过调节非髓鞘形成细胞和髓鞘形成施万细胞功能,参与外周神经痛ErbB信号,对镇痛起重要作用等。综上所述,仔泻康口服液可能从肠蠕动、抗炎、镇痛及抑菌4个方面来抑制腹泻。  相似文献   
63.
1目前动物检疫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动物检疫实施主体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 大部分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还不是一个独立的法人,是附属于其主管部门畜牧水产局的一个二级机构,事业编制,动物检疫和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是以畜牧局的名义进行的,自己根本不具备执法主体资格。  相似文献   
64.
为提高辣椒亲本的选配效率,以6个辣椒自交系为亲本,按照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的第四组方法配制15个杂交组合,对7个农艺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671、678和716是较优良的亲本,671×716是较优良的杂交组合。株幅、果宽、每株果数和平均单果质量主要受加性效应控制,株高、果长和单株产量主要受非加性效应控制。根据性状间的相关性,株高可作为产量选择的间接指标。  相似文献   
65.
卧龙自然保护区功能区的模糊划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然保护区功能区的划分是保护区规划和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长期以来,我国自然保护区功能区的划分一直采用人为定性划分方法,主观随意性较大,缺乏科学依据。卧龙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是1984年人为确定以磨子沟大桥为界,以西划为核心区,以东划为试验区。实践证明,这种划分不符合卧龙的实际,结果未能发挥出功能区划分应有的作用,本文在大量调查,计算和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出旅游、农业活动、距离公路的远近,海  相似文献   
66.
家蚕丝素固定化果胶酶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家蚕茧丝经高浓度氯化钙或碱溶液处理后,可制成不同形状的丝素,将这些丝素分别 胶酶通过吸附以及与戊二醛交联结合,制备了不同形状固定化酶,对固定化酶性质 的研究表明:丝素能有效地固定果胶酶;其最适PH值的为4.0,比游离酶提高0.5个单位;最适温度为60℃,比游离酶提高了10℃,改善了果胶酶的适应范围,同时还发现:在制备固定化酶时,戊二醛的浓度以0.25%为好;酶浓度以3mg/L为宜。  相似文献   
67.
选择12种有抑菌作用的中药的有效成分,采用平板挖洞法对3种水产常见致病菌作药物敏感试验,然后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12种中药有效成分对3种致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12种中药有效成分对3株细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没食子酸、槲皮素、黄岑苷、大黄酸、盐酸小檗碱、大黄素甲醚对温和气单胞菌抑制效果最好, 没食子酸、槲皮素对温和气单胞菌MIC,MBC最小,MIC为0.03125 mg/ml,MBC为0.0625 mg/ml;大黄素甲醚、没食子酸、甘草酸、槲皮素对嗜水气单胞菌抑制效果最好, 大黄素甲醚、没食子酸、甘草酸对嗜水气单胞菌MIC,MBC最小,MIC为0.03125 mg/ml,MBC为0.0625 mg/ml;大黄素甲醚、甘草酸、没食子酸、盐酸小檗碱对变形杆菌抑制效果为最好,没食子酸,大黄素甲醚、甘草酸对变形杆菌MIC,MBC均最小,MIC为0.03125 mg/ml,MBC为0.0625 mg/ml。  相似文献   
68.
为研究闽楠幼苗耐低温胁迫的能力,以闽楠一年生盆栽苗为材料,人工模拟不同的低温环境(10℃、5℃、0℃、-5℃)进行培养试验,以25℃条件下生长的幼苗为对照,观察幼苗叶片在胁迫下的形态变化,并测定其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胁迫10d时,5℃和10℃处理的幼苗其叶形、叶色和枝梢形态与对照相比未见明显变化,但0℃处理的幼苗叶片则有明显变化;20d时,10℃条件下闽楠成熟叶片萎蔫下垂并伴有少许叶片脱落现象,而0℃处理的叶片还伴有失绿现象。经过-5℃/24h处理,幼苗叶片失绿且伴有结冰现象;常温恢复1h和12h后,叶片出现反卷、失绿严重、叶片重度萎蔫并脱落的现象。随着胁迫温度的降低和持续长时间的处理,闽楠幼苗叶片细胞质膜透性、SOD酶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增加,MDA含量先下降后上升,叶绿素含量呈持续下降趋势。经过24h的冻害处理及常温恢复1h和12h,闽楠幼苗叶片细胞质膜透性、叶绿素含量、MDA含量、SOD酶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呈不同程度的变化趋势。用Logistic方程计算出闽楠幼苗半致死温度为-2.9℃。试验结果说明闽楠幼苗可以抵抗一定程度的低温,但持续20d的冷害和-5℃/24h冻害及常温恢复12h处理,其幼苗叶片的正常代谢及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69.
吴楚  税蓉  韦巧  张文英 《草地学报》2018,26(3):786-790
植物根内生真菌印度梨形孢(Piriformospora indica)具有广泛的侵染能力,可以提高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抗逆性。通过盆栽试验对黑麦草进行印度梨形孢接种,以研究印度梨形孢对黑麦草气体交换和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印度梨形孢对黑麦草的侵染可以显著提高其黑麦草光系统Ⅱ光量子产量Y (Ⅱ)和光化学淬灭qP以及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而显著降低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同时显著降低黑麦草的水分利用效率,而显著提高其光能利用效率。印度梨形孢与黑麦草共生使黑麦草的总生物量增加了10.87%。  相似文献   
70.
【目的】研究提高酿酒葡萄苗木品质(质量)和良种繁育速度(效率)的技术,建立酿酒葡萄品种紫大夫、小味儿多和长相思等品种的组培脱毒快繁技术体系,为提高小众酿酒葡萄品种苗木的品质及快速繁殖提供依据。【方法】以3个酿酒葡萄1年生腋芽为外植体,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分析不同消毒方式对外植体成活率的影响,研究不同浓度6-BA、IBA、NAA和不同培养基组合对腋芽萌发、增殖及生根培养的影响。【结果】腋芽经10%次氯酸钠消毒7.5 min, 75%乙醇消毒30 s, 0.1%HgCl2消毒10 min能提高腋芽的成活率,降低污染率;经消毒后的外植体接种到添加1.0 mg/L 6-BA和0.05 mg/L NAA的MS培养基中,其萌芽率最高;将启动培养的无菌新芽接种到添加1.0 mg/L 6-BA和0.3 mg/L IBA的1/2MS培养基中,丛生芽增殖效果最佳,将增殖培养后的单芽切下接种到添加0.4 mg/L IBA和0.4 mg/L NAA的1/2MS生根培养基中,组培苗的生根综合质量最佳。【结论】建立了3个酿酒葡萄品种组培快繁脱毒技术体系。采用热处理结合茎尖进行组培苗的脱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