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中国葛藤叶蝉名录及新种、新记录描述(同翅目:叶蝉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系统报道我国葛藤上的叶蝉种类,共有11亚科40属50种,其中含3新种、1中国新记录属、5中国新记录种,建立1新组合种,并对折板叶蝉属Paradaevicephalus Ishilhara的属征进行了厘订。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安徽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2.
葛藤主要节肢动物种群种间协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葛藤节肢动物中10个主要种群的相互关系。采用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有9个种对呈极显著相关,有3个种对呈显著相关。以叶蝉类和豆突眼长蝽种对间的关联程度最高,为-0.781,二者均取食叶片,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关系;隐翅虫类和叶甲类种对,其相关系数为0.737,两者之间为极显著的正协变,即随着一个种群的数量上升另一个种群的数量也会跟着上升,二者之间表现为捕食关系。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有7个种对问呈极显著相关,2个种对呈显著相关。以叶蝉类和豆突眼长蝽种对间的接相关系数最高,为-0.728,积矩相关分析的结论一致;豆突眼长蝽和筛豆龟蝽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协变,相关系数为0.408,二者具有某种程度上的依存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东北地区兴安落叶松和红皮云杉球果种实害虫危害调查初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1993年4-9月与法国农科院合作,北地区兴安落叶松和红皮云杉球果种实害虫危害调查的初步总结得出:危害兴安落叶松球果的害虫以球果花蝇属为主,共5种,落叶松球果花蝇。贝加尔球果花蝇,黑胸球果花蝇,稀球果花蝇和斯氏球果花蝇。其中斯氏球果花蝇在我国是首次报首为新记录。这几咱花蝇造成的落叶松要被害率,其中有些地区可达100%,平均为63%。以黑胸球果花蝇为绝对优势种,占花蝇种群数量的53%。兴安落叶松种子 相似文献
14.
15.
通过GIS对发病信息的空间定位以及发病林型几何质心的挖掘,对空间点(单元)发病属性数据建立距离矩阵,利用空间自相关性指数研究探询安徽滁州地区松树萎蔫病发生的空间扩散机制,结果表明:松树萎蔫病在安徽滁州和马鞍山地区的发病率从0.18%到46%不等,严重发病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明光县管店林业总厂及其相邻的鲁山林厂和老嘉山林场,发病率都在40%~46%;其次为马鞍山地区的横山林场及其附近的薛津镇.在安徽滁州地区和马鞍山地区松树萎蔫病的发生和扩散有适宜的生境条件,该地区松材线虫易感植被集聚分布的特点使松树萎蔫病持续发生和蔓延成为可能.空间自相关性的分析发现,松树萎蔫病在该区域内发病的Moran's Ⅰ的空间自相关指数高达74.86%(0.05水平检验),推断在安徽滁州和马鞍山地区1316个以林型为发病单元的发病点的分布格局为高度聚集型,同时也说明松树萎蔫病在安徽滁州和马鞍山地区的发生具有一定强度的传染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根据有关资料组建了葛藤天敌的等级评价方法,并利用该方法评价了杂草葛藤的四种天敌豆突眼长蝽、筛豆龟蝽、斑鞘豆叶甲和紫茎甲,结果表明,紫茎甲综合得分最高,为28分,是最有希望作为葛藤生防作用物的。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开展青绿饲料代替部分全价配合饲料对母兔繁殖性能影响研究,选择105只第2胎的空怀新西兰母兔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青草组(A)、全价饲料组(B)、80%全价配合饲料组(C)、70%全价配合饲料组(D)、60%全价配合饲料组(E)、50%全价配合饲料组(F)、40%全价配合饲料组(G)。试验组A、B、C、D、E、F、G的受胎率分别是60.0%、77.9%、92.9%、92.3%、84.6%、83.3%、72.7%;平均窝产活仔数分别是6.0只、7.3只、7.6只、7.4只、6.9只、6.5只、6.3只;平均泌乳力分别是1 219.5g、2 401.0g、2 384.1g、2 130.5g、1 723.6g、1 553.5g、1 444.2g;平均断奶个体重分别是464.6g、652.3g、617.6g、601.2g、582.5g、513.6g、482.5g;平均断奶仔兔成活率分别是83.3%、98.0%、97.0%、94.4%、93.4%、90.8%、86.0%。结果表明,母兔饲养中饲喂一定数量的青草有利于提高繁殖性能,全价配合饲料影响母兔的发情;高营养日粮结构,有利于仔兔的生长发育和仔兔的成活。 相似文献
18.
天牛科Cerambycidae和小蠹亚科Scolytinae昆虫是我国林业主要害虫类群,分布范围广、适应能力强,部分种类是重要检疫对象,给我国林业生产带来巨大威胁。笔者以天牛科和小蠹亚科两类常见重要蛀干害虫为对象,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综述其信息素、寄主植物挥发物、共生菌等信息化学物质的成分鉴定、室内行为生测、电生理活性物质筛选、林间诱捕效果;最后综述近年来两类昆虫化学通讯分子机制研究进展,包括相关化学感受蛋白基因鉴定、同源基因进化分析、蛋白功能鉴定。以期为两类害虫的化学生态调控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