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19篇
农学   62篇
基础科学   19篇
  21篇
综合类   115篇
农作物   21篇
水产渔业   24篇
畜牧兽医   39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吉林省各级沙化土地资源的分布状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吉林省约有 97 8万h 的沙化土地 ,在根据“综合指数和法”将其划分的Ⅰ、Ⅱ、Ⅲ三个等级中表现出 :各等级在干燥度、沙土稳固性、有效土壤层次 (腐殖质层或土壤本身发育程度 )厚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速效磷、土壤物理性粘粒和 10℃积温等方面皆有一定差异 ;其分布为Ⅱ等沙地面积居多 ,在耕、草、林的不同沙地利用类型中Ⅰ、Ⅱ、Ⅲ三个等级的占有面积差别明显。同时还明确了三个等级的沙地在各县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272.
基因枪转化玉米愈伤组织参数的优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玉米愈伤组织为受体 ,借助GUS基因的短暂表达 ,优化了PDS 10 0 0 /He型基因枪和自制基因枪的基因枪转化参数。PDS 10 0 0 /He型基因枪转化玉米愈伤组织的最佳轰击参数为 135 0psi压力 ,2 5In·Hg真空度 ,6cm射击距离。自制基因枪转化玉米愈伤组织的最佳轰击参数为0 6MPa ,10cm射击距离  相似文献   
273.
合理实现蓄滞洪区防洪减灾、生态环境改善、人水关系协调、水土资源合理利用等多重功能,是滞洪区规划设计和运行管理的目标.通过经验公式计算和水槽试验选定物理模型加糙方案,提出了“水位—流量”自拟合功能的下游尾门“复合堰”控制方法,研究不同来流条件下滞洪区削峰滞洪对下游河道流量、水位的影响,对滞洪区削峰滞洪效果进行了验证.针对滞洪区进口堰结构形式、溢流堰与下游堤防衔接方式、溢流堰堰顶高程进行了优化试验研究,试验成果表明推荐方案工程效果显著,力图建立一套可推广至类似滞洪区设计方案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274.
选用高粱品种B2V4×1383-2杂交组合获得的F2分离群体(共150个个体)为材料,以SSR标记构建高粱的连锁图谱。通过对129对Xtxp型SSR引物组合进行筛选,共得到75对多态性引物,利用筛选出的75对引物进行选择性扩增,得到了75个SSR多态性位点。经Map maker/EXP(version 3.0)软件处理,构建了包含12个连锁群,46个遗传标记的连锁图谱,该图谱覆盖443.9 cM,平均图距为9.6 cM。  相似文献   
275.
有机物料改良苏打盐碱土增产玉米长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续7年盆栽试验表明,施用有机肥15、30、45、60、90 t/hm~2降低苏打盐碱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总孔隙度。玉米秸秆还田2、4、6 t/hm~2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总孔隙度。有机肥与秸秆还田均增大"土壤水库",降低土壤pH值,增加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土壤理化性质得到全面改善的同时减轻大气温室气体效应;促进玉米生长发育,增加了生物量及子粒产量。最佳处理为施用有机肥90 t/hm~2。  相似文献   
276.
转基因抗丝黑穗病玉米的遗传、表达及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几丁质酶基因导入玉米自交系海92-1所获得的转基因植株的种子作为试验材料,对其To代种子进行了潮霉素抗性筛选试验,结果表明T1代的分离比分别为3:1和15:1(表1).这证实大多数转基因植株中几丁质酶基因是以单拷贝、单位点整合到植株的基因组中,个别转基因植株中是以单拷贝、多位点整合到转基因植株的基因组中的.农艺性状调查分析,转基因株系的株高和穗位高都高于对照植株,单株结穗数基本不变,而转基因植株的穗长值和穗粒数值均比对照植株大,穗长增加4~7 cm,穗粒数增加1%~7%.对T1,T2,T3代株系的PCR检测结果说明目的基因在转基因植株中可稳定遗传.田间抗病鉴定结果显示,转基因株系的发病率比当代对照株系明显减少2~4级,选育得到的纯合系06006和06012的发病率为0,表现出高抗病性.  相似文献   
277.
孙毅  李娜  潘敏慧 《蚕学通讯》2007,27(4):12-15
以家蚕病原性微孢子虫Nosema Bombyx和SCM6交叉感染家蚕,每种交叉感染设不同病原浓度下的同时攻毒和先后攻毒处理,每2d取样测定中肠碱性磷酸酶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当家蚕受到不同浓度的N.b、SCM6感染及不同组合的交叉感染后,受到感染的家蚕中肠AKP活性均出现一定程度的降低,被SCM6/N.b组合感染的家蚕中肠AKP活性高于N.b/SCM6及N.b-SCM6组合.  相似文献   
278.
通过比较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在流水槽-池塘接力养殖和池塘养殖两种模式中的存活率、生长、性腺成熟、饵料系数的差异,以探索大口黑鲈流水槽-池塘接力养殖新模式的可行性.在8月初将大口黑鲈鱼苗(初始平均体重为23.933 g)分别放养于池塘和水槽中养殖,并于次年4月份将流水槽养殖的大口黑鲈转入...  相似文献   
279.
为研究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下投喂频率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salmoides)生长、生理及肝脏生长激素基因(GH)、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基因(IGF-I)相对表达丰度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为(5.0±0.4) g的大口黑鲈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投喂频率组(2次/d、3次/d、4次/d),每组3个重复,开展为期120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第30天和第60天时,大口黑鲈末体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未受到投喂频率的显著影响(P0.05),而在第90天时, 2次/d组试验鱼的生长显著高于4次/d组(P0.05),与3次/d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120天时, 2次/d组试验鱼的生长显著高于3次/d组和4次/d组(P0.05);投喂频率对血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溶菌酶、皮质醇和甘油三酯(TG)含量、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肝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血清总蛋白(TP)、血糖(Glu)含量呈降低的趋势且血清总胆固醇(TC)呈上升的趋势;第30天时投喂频率对肝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无显著性影响,而第60天、第90天和第120天时,4次/d组T-SOD活性显著低于2次/d组(P0.05)。第30天、第60天和第120天时, 2次/d组肝脏IGF-I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最高(P0.05),第90天时各组间肝脏IGF-I相对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0.05);第30天和第60天时,肝脏GH基因相对表达量未受到投喂频率的影响(P0.05),而第90天和第120天时4次/d组肝脏GH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2次/d组(P0.05)。因此,基于大口黑鲈的生长性能、生理效应及肝脏GH、IGF-I基因表达丰度的综合考虑,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下初始体重为(5.0±0.4)g的大口黑鲈适宜投喂频率为2次/d。  相似文献   
280.
转基因油菜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研究的快速发展,油菜的遗传转化研究日趋成熟。2003年,转基因油菜在全球种植面积为352万公顷。油菜基因工程研究的重点主要放在转化的目的基因、筛选标记、再生体系的建立和遗传转化方法方面。目前油菜已建立了子叶、下胚轴、茎段、原生质体培养、小孢子培养的再生体系;用于油菜基因转化的方法有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PEG法、激光微束穿刺法、显微注射法和花粉介导法等。在油菜转基因中所转化的目的基因趋于多样化,如:品质改良、抗病、抗逆、不育基因等;较常用的筛选标记基因是新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NPTII);本文主要从油菜转基因的再生体系建立、筛选标记及转化方法方面进行综述,并对油菜转基因上存在的问题及前景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