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19篇
农学   63篇
基础科学   19篇
  21篇
综合类   115篇
农作物   21篇
水产渔业   25篇
畜牧兽医   39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导入APX基因提高了普那菊苣植株的抗逆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把CaMV35S启动子驱动的来自棉花(Gossypium spp.)的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基因导入普那菊苣(Cichorium intybus L.cv.Puna)。结果表明:经过卡那霉素(Km)筛选和对抗性植株的PCR和Southern杂交分析,证明APX基因成功地整合到普那菊苣基因组中。转APX基因普那菊苣植株对NaCl和甘露醇胁迫表现出一定的抗性,在NaCl浓度为500mmol·L-1、甘露醇浓度为30g·L-1的条件下,转APX基因不定芽能够正常生根和生长,转基因植物叶片外植体能够形成愈伤组织和再生植株,而野生型植株不定芽不能正常生根、已生根幼苗不能正常成长,野生型植株叶片不能形成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242.
【目的】获得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几丁质酶基因10(OcCht10)的cDNA序列,预测其功能域,并做聚类分析明确该基因的系统发育关系。绘制OcCht10在5龄若虫不同组织部位和发育时间的表达图谱,研究其在中华稻蝗蜕皮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为害虫防治提供高效安全的候选基因。【方法】从中华稻蝗转录组数据库搜索OcCht10 cDNA片段,经过blast分析、比对、拼接后,翻译为氨基酸序列,预测其功能域,并与其他昆虫几丁质酶家族基因进行聚类分析,进一步确认该基因的系统发育关系并进行准确命名;选取中华稻蝗5龄第6天不同组织部位及5龄若虫不同天数表皮样本,总RNA提取后反转录为cDNA模板,采用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方法获得OcCht10在5龄稻蝗若虫不同组织部位和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谱;设计OcCht10 dsRNA引物,用试剂盒体外合成dsOcCht10,采用注射法进行RNA干扰;取注射24 h稻蝗表皮样本,用qPCR方法检测OcCht10基因沉默效率;并仔细观察dsRNA注射后稻蝗表型,统计其死亡率。【结果】经对中华稻蝗转录组数据库的搜索,获得OcCht10 cDNA片段长度为9 318 bp,开放阅读框为8 613 bp,编码2 870个氨基酸;其3′非编码区为705 bp,推测OcCht10 5'端有500多碱基尚未获得;预测其氨基酸序列具有多个结构域,包含有5个几丁质酶催化域和6个几丁质结合域;与其他昆虫几丁质酶基因聚类分析结果显示OcCht10属于昆虫几丁质酶家族基因Ⅱ组,该组基因与昆虫蜕皮相关;5龄若虫组织特异性分析表明该基因主要在表皮、前肠和后肠等外胚层发育而成的组织器官中表达,提示OcCht10可能参与表皮几丁质代谢;发育时间表达图谱表明该基因在5龄第6-7天,即蜕皮前的表皮中高表达,表明OcCht10可能负责蜕皮时表皮几丁质降解;5龄若虫第2天注射该基因的dsRNA,24 h后取表皮检测其干扰效率,结果显示该基因被沉默70%;与注射dsGFP的对照组相比,注射dsOcCht10 5龄若虫表现为龄期延长,旧表皮无法开裂,蜕皮受阻,昆虫无法正常活动导致死亡,死亡率达到100%。【结论】获得OcCht10的部分cDNA序列,该基因在昆虫蜕皮前表皮中高表达;OcCht10参与中华稻蝗的蜕皮发育,注射dsOcCht10可有效沉默靶基因,并导致试虫无法完成正常蜕皮而死亡。  相似文献   
243.
油菜蜂花粉生理活性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油菜蜂花粉抗前列腺增生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明确了所含的长链脂肪酸类、黄酮类、生物碱、脑苷脂类及甾体化合物为抗BPH有效成分群,其中长链脂肪酸类活性最强。油菜蜂花粉抗BPH显示出多成分、多靶点、多环节的特点,特别是对激素的调节和抗炎作用明显,其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基本得以阐明。黄酮类提取物是油菜蜂花粉抗氧化性的活性物质;油菜蜂花粉多糖通过提高机体IL-2、TNF-αmRNA的表达而发挥抗肿瘤作用;油菜花粉超临界CO2提取物具有降低高血脂和抗炎的作用。以上的研究成果为油菜蜂花粉深层次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44.
以毛白杨插条为材料,研究了3种超声波强度、3种生长素及3个浸泡时长对其扦插生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生长素、相同浸泡时间下,以200,400 W超声波处理的毛白杨扦插生根率明显优于600 W及对照;在相同超声波及相同浸泡时间下,ABT对毛白杨生根具有促进作用,IBA和NAA与对照之间有差异,但差异不显著;在相同超声波、相同生长素处理下,以蘸根的插条生根率最高,6 h次之,12 h最差。在所有处理组合中,以400 W超声波,ABT100 mg/L,蘸根的组合生根率最高,达90%。  相似文献   
245.
为解决便携式医疗设备中高精度温控系统的温度补偿问题,采用粒子群算法,建立系统补偿器模型,并进行模块仿真研究。使用MATLAB-Simulink搭建动态温控系统模型与补偿器模型,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显示,该方法使动态温控系统在响应速度与超调量上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46.
盐池毛乌素沙地白榆树干液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基于热扩散原理的ES-SF茎流测量系统,监测了盐池毛乌素沙地白榆树干液流的动态变化,同时用自动气象站记录附近的太阳辐射、最高与最低气温、空气相对湿度、风速等气象因子,探讨气象因子对树干液流的影响。结果表明:白榆树干液流日变化为多峰型,昼夜变化显著且夜间液流量小而稳定,晴天变化幅度最大,阴天变化幅度最小;树干液流主要集中在8:00-18:00,占全天液流总量的80%多;白榆树干液流变化趋势与环境因子变化趋势相吻合,相关性分析表明,影响液流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依次为太阳辐射、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和风速。  相似文献   
247.
高粱抗丝黑穗病菌4号生理小种SRAP标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粱丝黑穗病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重要高粱病害,该病会对高粱穗部的结构造成破坏,导致高粱减产,甚至颗粒无收。为培育高粱抗丝黑穗病新品种,筛选与抗病基因相关的分子标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以高粱感病品种三尺三与抗病品系961541为研究材料,以F2群体为定位群体,采用BSA方法筛选与抗丝黑穗病基因相关的SRAP标记。结果表明,感病亲本三尺三的发病率为37.5%,抗病亲本961541的发病率为0,F1的发病率为0;田间种植的F2群体共211株,其中,感病植株16株,抗病植株195株,发病率为7.58%,F2群体抗感植株比率接近15∶1(χ2值分别为0.027,0.406),推测4号生理小种受2对非等位基因控制;289对SRAP引物中有119对引物在亲本间表现差异,119对引物中有9对引物在抗感池间表现差异,抗池的条带与抗病材料961541带型一致,感池的条带与感病材料三尺三带型一样。经抗感单株验证,结果显示,仅有1对SRAP引物(Em4/Me6)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48.
249.
杂色蛤是中国四大养殖贝类之一,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食材,采用冻煮杂色蛤肉的方法可提高贝肉品质,增加风味。将HACCP体系引入到冻煮杂色蛤肉生产过程中,对杂色蛤肉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危害程度分析,建立了批判性思维模型,可以有效识别、评估和控制各个环节的潜在危害。本文探讨了如何将HACCP体系应用在水产品生产工艺中,找出了关键限值(CL),确定了原料接收、蒸煮、金属检测、X光机检测四个环节作为关键控制点(CCP),结合工艺对判别树进行了改进,分析了体系的关键因素,构建了冻煮杂色蛤肉生产的HACCP体系。最终我们发现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系统也可以用作预防措施,并提出了体系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希望为为养殖企业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250.
转双价基因抗虫杨抑制美国白蛾的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明确双价基因chitinase-BmkIT对鳞翅目害虫的作用机制,以美国白蛾为供试虫源,用转双价基因(烟草天蛾几丁质酶基因和东亚钳蝎昆虫特异性神经毒素基因)杨树叶片饲喂其幼虫,至3龄时,采用石蜡切片法,对美国白蛾幼虫中肠结构进行观察,并对其头部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取食转基因杨树叶片的美国白蛾幼虫中肠结构不完整,中肠细胞出现排列不整齐、脱落等现象;而取食非转化杨树叶片的美国白蛾幼虫中肠结构完整,中肠细胞排列整齐紧密.转基因杨树叶片还显著抑制了美国白蛾幼虫头部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p<0.05).取食转chitinase-BmkIT基因杨树叶片抑制了幼虫的生长,并使部分幼虫身体溃烂.该双价基因可作为防治美国白蛾的基因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