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19篇
农学   63篇
基础科学   19篇
  22篇
综合类   115篇
农作物   21篇
水产渔业   25篇
畜牧兽医   40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目的]优化农杆菌介导创伤胚转化的方法,提高转化率,培育具有特定功能的转基因品种,改善作物的生存能力和生态环境适应力。[方法]参照农杆菌划胚介导植物萌发种子基因转化方法,以燕麦、玉米和高粱的萌发种子为试验材料,农杆菌菌株LBA4404(含质粒P3301ubi Ac)侵染转化燕麦、玉米和高粱的萌发种子,优化转化条件,探索燕麦、玉米和高粱遗传转化体系,探讨菌液浓度、种子萌发时间、超声波功率、乙酰丁香酮和草丁膦浓度对3种作物的影响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农杆菌菌液浓度为0.6OD600≥0.4时转化效果最佳;第1次超声波功率为900 W,处理时间为10 min;第2次超声波功率为200 W,处理时间为4 min效果最佳。转化效率最高;添加乙酰丁香酮对燕麦、高粱和玉米的发芽有明显促进作用,但转化效果有明显区别;燕麦、玉米和高粱的转化植株对草丁膦的耐受性差异不大,与非转化植株相比,0.8 mg/L除草剂胁迫下燕麦、玉米和高粱种子萌发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用1 mg/L除草剂溶液对T0和T1代转化植株幼苗进行筛选,转化植株的存活率高于对照。[结论]经除草剂筛选和PCR对T0和T1代幼苗检测,初步证明获得了转化植株。  相似文献   
202.
吉林省半干旱区玉米超高产品种、密度与产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11,他引:7  
研究高肥量水平下不同玉米品种、种植密度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对产量影响差异6.1%~46.6%,不同密度对产量影响差异1.98%~12.80%。郑单958种植密度9.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单产为13214kg/hm2。在此密度下主要通过群体来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203.
以粘土和花生粉为主原料制作人工种子,添加不同含量的蚕沙(5%、10%、20%、40%,分别记为SE5、SE10、SE20、SE40)模拟不同程度被昆虫取食损坏的种子,研究啮齿动物对昆虫取食损坏种子的取食和搬运行为策略。结果表明:1种子投放2 d后,纯粘土(NC)种子的留存率最高(92.9%),其次为蚕沙含量较低(SE5)的种子(47.1%),不含蚕沙种子(SE0)的留存率最低(36.1%);种子投放4 d后,NC种子和SE40种子留存率仍分别高达76.4%和60.8%;NC种子在投放10 d和17 d后仍分别有6.8%和5.6%留存,但其他类型种子留存率均为0。2NC种子被啮齿动物的就地取食率最高(63.2%),SE40种子次之(59.2%),且随种子蚕沙含量的减少呈波动性降低趋势;种子被搬运后的取食率以SE20种子最高(45.0%),SE0种子略低(33.7%),NC种子仅有4.1%;SE0和SE5种子被动物搬运后的贮藏率分别高达34.1%和22.9%,NC、SE20和SE40种子均低于1.5%;3SE0种子被动物搬运后取食和贮藏的平均距离最大(5.9 m),且随蚕沙含量的增大而逐渐减小,NC种子被动物搬运后取食和贮藏的距离均最小(分别为1.2 m和0.1 m)。  相似文献   
204.
孙毅 《中国水产》2016,(2):99-100
正南美白对虾与草鱼、鲤鱼的混养模式利用了养殖对象之间的生物学互利关系,建立起以发挥稳定池塘生态系统功能为基础的养殖结构。混养模式提高了南美白对虾机体的活力,增强其免疫力和对饲料的消化吸收利用率,有效控制了虾病的发生和蔓延,极大地降低养殖风险,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5.
以甜玉米(正甜68)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干热河谷甜玉米种植株距、叶片温度和光照强度对其光合特征的影响。采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控温,测定分析了大田条件下甜玉米灌浆期不同株距(20、30、40cm)和不同叶片温度(20、30、40℃)的穗位叶光合作用光响应特征。结果表明:种植株距、叶片温度、光照强度对甜玉米穗位叶光合特征均有显著影响,株距为40 cm的甜玉米穗位叶Pn、Gs和WUE均最高;随着叶片温度增加,Pn、Gs和Tr均明显增加,WUE明显降低;随着种植株距、叶片温度的增大,LCP、LSP、Pnmax、Trmax均呈现增大趋势,WUEmax呈现降低趋势。株距与叶片温度之间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种植株距30 cm与叶片温度40℃组合处理的Pn、Gs、Tr均最大,WUE较低,且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最高。可见,种植株距为30 cm时甜玉米叶片光合作用光响应特征可以较好地适应40℃叶片温度。  相似文献   
206.
高粱A2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SSR标记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SSR(Short Sequence Repeat,短序列重复)分子标记技术对高粱A2细胞质雄性不育(CMS)恢复基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A2CMS的育性恢复表现为基因多位点的独立作用。在三个高粱杂交组合A2V4×1383-2、A2V4×晋粱5号和A2Tx622×晋粱5号中,至少有3个不同的基因位点与A2CMS的育性恢复有关。恢复系核基因组中只要有一个显性位点的存在,与线粒体基因相互作用,便能够使育性得到恢复。SSR标记分析发现,在A2Tx622×晋粱5号和A2V4×晋粱5号的F2群体中,分别找到标记Xtxp65和Xtxp141与育性共分离,标记与恢复基因位点的遗传距离分别为9.1 cM和13.4 cM,分别位于高粱5号(SBI-05)和10号染色体(SBI-10)上。  相似文献   
207.
<正> 油桐是信阳地区的主要经济树种之一,桐油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和出口物资.桐油质量的高低,决定于油质的优劣,我们通过油质理化性质的化验,测定及其分析,可鉴别出桐油品种(类型)的好坏,以及不同的品种生长在不同的立地条件下,而导之油脂的品质有所差异,这项工作对信阳地区油桐的发展和栽培技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现将化验分析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08.
以不育系A3晋粱5号和相应保持系B3晋粱5号为材料,对A3不育系花药发育及雄配子形成过程进行了细胞学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与A1、A2型CMS不同,A3 CMS孢母细胞减数分裂正常,从四分体形成到幼龄花粉粒发育阶段都未观察到不同于B3晋粱5号的异常现象。A3晋粱5号花药经石蜡包埋切片观察,在造孢细胞期、减数分裂前间期及减数分裂期,均未观察到异常现象,不育系花粉母细胞能完成正常的减数分裂过程,四分体正常游离,绒毡层发育正常。但在成熟的花药中,观察到所有的花粉粒皱缩、凹陷、变形。在开花前约1周内的花粉粒成熟期,不育系花粉粒蔗糖—淀粉代谢途径受阻,花粉粒壁上无淀粉粒沉积。A3 CMS小孢子败育发生在小孢子形成晚期的花粉粒成熟期。  相似文献   
209.
就油菜转基因过程中外植体褐化现象发生的可能原因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转导的农杆菌菌株、菌液浓度、预培养和共培养时间对外植体发生褐化无直接影响,虽存在差异,但不显著。在培养基中加入抗氧化试剂PVP(聚乙烯吡咯啉酮)和Vc(抗坏血酸),PVP比Vc对褐化的抑制作用更大。培养温度对褐化的影响是显著的,当培养温度高于30℃时,外植体的褐化程度非常严重,褐化发生率(褐化外植体数/总外植体数)为100%;而当培养温度为25~26℃时,褐化率大大降低(17.6%),褐化程度也较轻。此外,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对褐化也有影响,光照时间过长、光照强度过大都使褐化现象变得严重。  相似文献   
210.
植物转化过程中影响转化成功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植体特征、外源基因、培养基中补加成分和培养条件对植物转化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并进而影响植物的高频再生。了解影响转化的各种因素对转化的影响方式及程度,对制定植物转化试验方案和分析试验结果是非常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