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篇
  1篇
综合类   40篇
畜牧兽医   72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01.
几种新优造型植物引种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多年的引种栽培、繁殖试验和生物学行性的观察,筛选出在花、叶、果方面都具观赏性的6种新优造型植物--厚皮香、长柱小檗、伞房决明、金焰绣线菊、金山绣线菊和布什绣线菊。这些植物适于在杭州市区栽植。  相似文献   
102.
本试验在间接ELISA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检测抑制素(inhibit hormone, INH)表位多肽疫苗抗体的方法并对ELISA试剂盒进行优化,为今后测定主动免疫后细毛羊体内INH表位多肽疫苗抗体提供理论参考。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间接ELISA法测定血清中INH表位多肽疫苗抗体的含量,通过对不同试验条件的控制摸索出最佳试验条件,即以脱脂奶粉为封闭液,INH及GnIH以表位多肽疫苗抗体稀释度为20 000倍,最佳反应时间60 min,最佳显色时间为15 min。本试验建立了一种检测细毛羊体内INH及GnIH抗体的方法,为今后对INH表位多肽疫苗抗体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观察2种甾体抗原对甘肃高山细毛羊排卵数的作用。[方法]在甘肃省张掖市肃南县和武威市天祝县,用2种甾体抗原免疫甘肃高山细毛羊,研究2种甾体抗原对甘肃高山细毛羊繁殖率的影响。[结果]肃南县试验点,试验组甘肃高山细毛羊的排卵率为168.00%,对照组排卵率为108.62%,试验组比对照组排卵率提高59.38%,差异极显著(P0.01)。天祝县试验点,试验Ⅰ组排卵率为158.97%,对照组排卵率为103.92%,试验Ⅰ组比对照组排卵率提高55.05%,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Ⅱ组排卵率为137.92%,试验Ⅱ组比对照组排卵率提高34.00%,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2种甾体抗原均可以提高甘肃高山细毛羊的排卵率。  相似文献   
104.
利用15个微卫星位点对甘肃高山细毛羊优质毛品系153只母羊的个体基因型进行检测,并用SPSS13.0程序下的GLM对具有多态性的14个微卫星位点与羊毛及体重的关系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发现7个微卫星位点与甘肃高山细毛羊优质毛品系羊毛及体重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同时在这些位点上找到了对经济性状有利的基因型,为集成甘肃高山细毛羊优质毛品系的早期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技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5.
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甘肃高山型细毛羊优质毛品系111只KRT35CDS区部分序列的遗传多态性,并与羊毛弯曲度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KRT35CDS区部分序列存在1个等位基因3种基因型.χ2检验表明,该群体在这一位点上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4526,属于中度多态(0.5>PIC>0.25).测序结果显示,与绵羊该基因序列(EU216426)相比,A等位基因在154处发生T→C的突变.关联分析表明:优质毛品系不同基因型之间羊毛弯曲度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6.
绵羊穿衣提高羊毛产量和羊毛品质途径的研究肖西山孙晓萍郭健(中国农科院兰州畜牧研究所兰州730050)前言家畜的生产性能和畜产品质量受遗传和环境两方面影响,处于逆境中的家畜其生长速度、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都会降低。有关寒冷对绵羊及其生产性能的影响,国内外...  相似文献   
107.
1990—1991年在三角城种羊场进行青海细毛羊穿衣试验。试验结果,绵羊个体净毛率、净毛量、羊毛长度明显提高。羊毛油脂含量、含水能力得到加强,羊毛中灰尘、杂质含量明显下降。试验表明,绵羊穿衣技术是我国西北地区提高绵羊生产性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8.
此文引用大量资料,综述国内外不同品种猪在不同繁殖生理阶段生殖激素的代谢规律,总结激素对母猪主要繁殖性状的影响,为提高猪的繁殖性能及开展繁殖新技术的应用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9.
本文以20世纪初以来国内外探险家和众多学者发表的科考资料及2001—2003年国家科技基础专项“中国野牦牛遗传资源信息动态调查及种质资源库建设”为背景,对中国野牦牛遗传资源全息动态进行了缜密研究。构建了野牦牛种质资源信息收集、整理及调查的方法;研究了野牦牛的生境、种群数量、种群密度和分布区域;建立了具备群体水平上保护利用野牦牛的50头规模的高效、动态及良性运作的现代遗传繁育基地,具有在细胞水平上保护利用野牦牛的可年产2万支冷冻精液的动态保存库,具备在细胞水平上保护利用野牦牛的可生产0.1—0.15万枚野牦牛冷冻胚胎动态保存库的条件与规模;创建了联合我国相关野生动物保护组织、行业、协会、自然保护区、科研机构、企业及公众,有条件地接轨国际上有关野生动物保护组织的现代、高效、动态、监测、可持续性保护利用牦牛遗传资源的共享平台,其形式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字版、光盘版和Internet网络形式与全社会共享。  相似文献   
110.
采用VORTEX7.3软件对野牦牛的种群生存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野牦牛集合种群在100年内的种群动态变化接近于根据野外工作得到的种群动态,种群在100年内的灭绝概率为零。在10年内野牦牛的种群数量呈急剧下降趋势,在20~50年内野牦牛的种群数量下降趋势逐渐缓和,50年后野牦牛种群数量呈稳定下降状态,在95年时野牦牛种群数量最小为50头。在60年内野牦牛的灭绝概率为0,在60~70年内野牦牛的灭绝概率有升高的趋势,在70~90年内野牦牛的灭绝概率急剧升高,在95年时野牦牛的灭绝概率达28%。野牦牛已处在濒危状态,急需保护。野牦牛死亡率的变化对它们种群生存力的影响要大于环境变化;逐步使野牦牛生境良性发展有利于野牦牛种群的良性发展;通过野牦牛种群间进行个体交换有利于保持它们的进化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