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篇
  1篇
综合类   40篇
畜牧兽医   72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01.
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甘肃高山型细毛羊优质毛品系111只KRT35CDS区部分序列的遗传多态性,并与羊毛弯曲度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KRT35CDS区部分序列存在1个等位基因3种基因型.χ2检验表明,该群体在这一位点上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4526,属于中度多态(0.5>PIC>0.25).测序结果显示,与绵羊该基因序列(EU216426)相比,A等位基因在154处发生T→C的突变.关联分析表明:优质毛品系不同基因型之间羊毛弯曲度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2.
绵羊穿衣提高羊毛产量和羊毛品质途径的研究肖西山孙晓萍郭健(中国农科院兰州畜牧研究所兰州730050)前言家畜的生产性能和畜产品质量受遗传和环境两方面影响,处于逆境中的家畜其生长速度、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都会降低。有关寒冷对绵羊及其生产性能的影响,国内外...  相似文献   
103.
1990—1991年在三角城种羊场进行青海细毛羊穿衣试验。试验结果,绵羊个体净毛率、净毛量、羊毛长度明显提高。羊毛油脂含量、含水能力得到加强,羊毛中灰尘、杂质含量明显下降。试验表明,绵羊穿衣技术是我国西北地区提高绵羊生产性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4.
此文引用大量资料,综述国内外不同品种猪在不同繁殖生理阶段生殖激素的代谢规律,总结激素对母猪主要繁殖性状的影响,为提高猪的繁殖性能及开展繁殖新技术的应用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5.
本文以20世纪初以来国内外探险家和众多学者发表的科考资料及2001—2003年国家科技基础专项“中国野牦牛遗传资源信息动态调查及种质资源库建设”为背景,对中国野牦牛遗传资源全息动态进行了缜密研究。构建了野牦牛种质资源信息收集、整理及调查的方法;研究了野牦牛的生境、种群数量、种群密度和分布区域;建立了具备群体水平上保护利用野牦牛的50头规模的高效、动态及良性运作的现代遗传繁育基地,具有在细胞水平上保护利用野牦牛的可年产2万支冷冻精液的动态保存库,具备在细胞水平上保护利用野牦牛的可生产0.1—0.15万枚野牦牛冷冻胚胎动态保存库的条件与规模;创建了联合我国相关野生动物保护组织、行业、协会、自然保护区、科研机构、企业及公众,有条件地接轨国际上有关野生动物保护组织的现代、高效、动态、监测、可持续性保护利用牦牛遗传资源的共享平台,其形式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字版、光盘版和Internet网络形式与全社会共享。  相似文献   
106.
采用VORTEX7.3软件对野牦牛的种群生存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野牦牛集合种群在100年内的种群动态变化接近于根据野外工作得到的种群动态,种群在100年内的灭绝概率为零。在10年内野牦牛的种群数量呈急剧下降趋势,在20~50年内野牦牛的种群数量下降趋势逐渐缓和,50年后野牦牛种群数量呈稳定下降状态,在95年时野牦牛种群数量最小为50头。在60年内野牦牛的灭绝概率为0,在60~70年内野牦牛的灭绝概率有升高的趋势,在70~90年内野牦牛的灭绝概率急剧升高,在95年时野牦牛的灭绝概率达28%。野牦牛已处在濒危状态,急需保护。野牦牛死亡率的变化对它们种群生存力的影响要大于环境变化;逐步使野牦牛生境良性发展有利于野牦牛种群的良性发展;通过野牦牛种群间进行个体交换有利于保持它们的进化潜力。  相似文献   
107.
我国是世界上绵、山羊品种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全国有绵羊品种约79个,山羊品种48个,然而我国还没有育成经国家审定的肉用绵羊专门化品种.为适应肉羊生产发展需要,自上世纪80~90年代始,我国花费大量外汇陆续引进了国外专门化肉羊品种,主要有徳国肉毛兼用美利奴、波尔山羊、陶塞特、特克塞尔、波德代、夏洛莱、萨福克、南非美利奴等.受价格因素限制,进口品种数量还远远不能满足我国肉羊生产需要.“十五”期间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甘肃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争取到国家和地方资助,有计划系统地开展了肉用绵羊新品种育种工作.培育形成包括肥羔系和多胎系两个品系,核心育种群母羊达3000只,种公羊216只的新品种群.  相似文献   
108.
从生态园林谈含笑属树种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城市园林绿化是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为达到在单位绿地面积上最大的生态效益,根据叶面积指数与生态效益的相关原理,着重阐述了常绿阔叶乔木在城市绿化中的重要作用。在总结20余引种驯化实验的基础上,推荐乐昌含笑,川含笑和灰毛含笑等10个含笑属树种在杭州城市园林绿化中推广应用。图3参5  相似文献   
109.
【目的】研究高山美利奴育成羊的能量与蛋白质需要量,为制定其饲养标准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撑。【方法】试验选取健康、体况良好的14月龄高山美利奴育成公羊(46.50±2.12 kg)和母羊(35.75±2.31 kg)各24只作为供试动物。试验共计40 d,包括5 d过渡期,10 d预试期和25 d正试期;过渡期每天早晚饲喂燕麦干草,中午饲喂少量全混合颗粒料;预试期试验羊单栏自由采食全混合颗粒料,并记录采食量;正试期根据预试期羊只的采食量进行分组并单栏饲养,育成公羊和育成母羊各分为4组,按照自由采食(AL组),自由采食量的80%(IR80组),自由采食量的60%(IR60组)和自由采食量的40%(IR40组)4个水平饲喂,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采用全收粪尿法于正试期最后5d连续进行消化代谢试验,在这期间准确记录并收集每只羊每天的饲料、粪和尿,并于最后2d采用呼吸面具间接测热法进行呼吸测热试验,测定其生长性能,能量利用和氮平衡指标,通过回归分析得出高山美利奴育成羊的能量和蛋白质需要量参数及预测模型。【结果】育成公羊和育成母羊的初重在各饲喂水平间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饲喂水平的降低,育成羊的末重、平均日增重、干物质采食量、食入总能、粪能、消化能、代谢能、能量沉积量、氮采食量、粪氮、消化氮、沉积氮、沉积氮/氮采食量和沉积氮/消化氮显著降低,即AL组>IR80组>IR60组>IR40组(P<0.05)。但饲喂水平对高山美利奴育成母羊的气体排放有显著影响(P<0.05),IR40组的氧气消耗量和二氧化碳产生量显著低于其余3组(P<0.05)。随着饲喂水平的降低,育成公羊的总能消化率、总能代谢率和氮表观消化率显著升高(P<0.05)。高山美利奴育成公羊和育成母羊的维持净能(NEm)需要量分别为227和213 kJ·kg-1BW0.75·d-1,维持代谢能(MEm)需要量分别为283和279 kJ·kg-1BW0.75·d-1,代谢能维持利用效率(Km)分别为0.80和0.76,当ADG为1 g·kg-1BW0.75·d-1时,消化能(DE)需要量分别为760和830 kJ·kg-1BW0.75·d-1,代谢能(ME)需要量分别为570和750 kJ·kg-1BW0.75·d-1,净能(NE)需要量分别为290和370 kJ·kg-1BW0.75·d-1。高山美利奴育成公羊和育成母羊的维持净氮需要量分别为220.8和190.4 mg·kg-1BW0.75·d-1,维持净氮需要量乘以6.25即维持净蛋白(NPm)需要量分别为1.38和1.19 g·kg-1BW0.75·d-1,当ADG为1 g·kg-1BW0.75·d-1时,粗蛋白(CPI)需要量分别为7.75和6.55 g·kg-1BW0.75·d-1,可消化蛋白(DCP)需要量分别为6.02和4.38 g·kg-1BW0.75·d-1。【结论】高山美利奴育成羊的能量和蛋白质需要量与既定的绵羊推荐值存在差异,可能是与品种、生理状况、年龄阶段和环境等因素有关。此外,本研究所建立的模型可用于估算高山美利奴育成羊的能量和蛋白质需要量。  相似文献   
110.
园林苗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园林苗圃的可持续发展遇到了一些问题,为此,依照可持续发展原则,提出了园林苗圃的发展应采取立足市场、做好指导、加强科研、改善方法、建立较为完善的服务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