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85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104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29篇
园艺   26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为明确自然生长条件下芍药花芽感应低温的始期,以大田地栽的不同花型、不同花期4个品种芍药为研究对象,连续2 a观察其在北京地区冬季土壤自然封冻始期花芽所处的发育状态,对比其在山东菏泽地区1 a的分化状态,探讨不同品种可接受低温时花芽分化状态的规律性,为芍药生产栽培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冬季土壤自然封冻始期芍药花芽发育状态与翌年花期相关,花芽分化程度越高,花期越早;与花型间无明显联系;芍药花芽处于雌蕊原基分化期时可感应低温,花期较晚的品种花芽处于雄蕊原基分化期时亦可感应低温。  相似文献   
132.
以16个芍药品种为父本与芍药‘粉玉奴’为母本进行定向杂交,研究其杂交亲和性,并以隔年和当年种子为材料对种子休眠的解除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杂交组合的亲和性不同,父本为‘红羽球’‘粉面桃花’‘西施粉’‘蓝田飘香’4个杂交组合的亲和性表现最佳,种子结实率为4粒/朵以上;父本为‘老来红’的杂交组合亲和性最差,种子结实率为1.91粒/朵,其余杂交组合均介于两者之间。不同杂交组合的种子生根率也不同,父本为‘西施粉’的杂交组合种子生根率最高,达到54.00%;父本为‘乌龙探海’的杂交组合种子生根率最低,仅为17.39%。通过破除种子下胚轴和上胚轴休眠的试验发现,用质量浓度为100 mg/L GA_3处理的当年种子更有利于解除下胚轴休眠,生根率最高,为65.33%;低温30 d+300 mg/L GA_3浸泡4 h处理的种子更有利于打破上胚轴休眠,发芽率最高,为76.67%。  相似文献   
133.
[目的]构建落叶松人工林单木和林分水平的相容性生物量模型,使之既在数据采集区域内能够表征不同水平下的差异程度,又具有较强的通用性。[方法]基于64株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样木生物量实测数据和40个每木检尺样地数据,在考虑和未考虑林龄2种情形下,利用哑变量和非线性似然无关回归方法相结合,构建单木和林分水平的一元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1)地上及全株生物量模型单木水平下的R~均大于0.95,林分水平下的R~均大于0.78,(2)利用哑变量考虑林龄因素后,单木水平下各评价指标总体稳定,参数b值范围从0.905 5~2.512 5减小为1.047 0~2.202 8。林分水平下R~2提升0.201 9,参数b值范围从0.071 1~1.560 7减小为0.781 1~1.055 1;且具有更小的TRE、MPE和MSE。(3)利用对数转换的线性回归模型,全株及各组分生物量模型残差的分布趋势均平行于横轴。[结论]非线性似然无关回归和哑变量相结合的方法灵活、建模过程简单、模型稳定性好,适用于不同因素下落叶松人工林相容性生物量模型构建。林龄因素对林分模型拟合效果的改善更显著,在建模过程中,单木模型可以不考虑林龄的影响,而林分模型需要考虑林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4.
精确地估算林木生物量对于了解大尺度森林生物量、碳储量及其动态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以甘肃省、湖北省、辽宁省3个区域共计161株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feri单木各器官组分(树干、树皮、树叶、树枝、树根)生物量数据为例,基于似乎不相关回归和哑变量的方法,建立了适合不同区域、不同器官组分的日本落叶松单木通用性生物量方程。结果表明:与普通模型相比,构建的3个哑变量生物量通用模型不仅解决了不同器官组分的相容性,还提高了生物量估测精度,复相关系数增加了0.28%~0.44%,均方根误差减少了0.40%~6.61%,绝对偏差减少了1.63%~6.61%。单独引入1个哑变量时,区域哑变量构建的生物量通用模型预估精度高于发育阶段作为哑变量构建的生物量通用模型;而同时引入2个哑变量时,预估精度分别高于单独引入1个哑变量的生物量通用模型,表明同时考虑区域和发育阶段构建的日本落叶松生物量模型为最佳模型。因此,考虑将区域和发育阶段同时作为哑变量并应用似乎不相关法来构建单木生物量模型,可以解决大尺度生物量模型的通用性和不同组分的相容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5.
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与实施要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用水方式,真正达到节约用水、农民增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对高效农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着重探析农田水利工程项目中节水灌溉有关技术实际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归纳了节水灌溉相关技术的落实要点。  相似文献   
136.
近年来,欧盟国家,包括波兰,开始把森林不仅仅看作是木材加工业的原料基地,而且把它看作是人类居住环境与休闲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波兰的森林覆盖率高达28%,而且森林的面积还在增加。大部分森林是国家所有的,但有20%的森林已私有化,而且在一些地方(山区)森林私有化程  相似文献   
137.
用纤维素酶、离析酶、果胶酶、山梨醇的混合酶液提取"索蚌"百合的幼叶和愈伤组织的原生质体.对影响原生质体提取得率因素进行分析,用液体浅层培养法在MS、改良MS和NLN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6-BA,2,4-D等进行培养.结果表明:纤维素酶和酶解时间对原生质体提取得率有极显著影响,最适合百合幼叶原生质体提取的酶液组合为:2?llulase R-10,0.5% Macerozyme R-10,酶解4 h.百合愈伤组织的原生质体提取的酶液混合液组合为:2% Cellulase R-10 0.5% MacerozymeR-10 0.05%Pectolyase Y23 147 mg/L CaCl2·2H2O 976 mg/L MES 0.6 M Sorbitol.进行原生质体的培养仅愈伤组织为来源的观察到细胞的分裂,幼叶为来源的原生质体几乎没有分裂,但两者最终都没有形成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138.
研究了高,中柱式,矮台式整形修剪方法对不同年龄(2-10a生)日本落叶松采穗母株生长,产穗量,插穗生根(无激素处理)及2a生扦插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实生幼年母株每年进行整形修剪,虽然不能完全抑制老龄化对母株插穗生根的影响。但有助于幼化复壮母株组织。未加整形修剪的10a(实际为9.5a)生树形母株的插穗生根率只有24.8%。而同龄经不同剪控措施处理的母株插穗生根率可达55.2%-81.1%(平均64.9%),均极显著地大于对照。整形修剪方式不同,对母株生长(地径),产穗量和插穗生根率等的影响不同。高,中柱式母株由于修剪相对较轻,生长量大,产穗量高,3.5a,5.5a和8.5a生3个年龄阶段平均产穗量分别为110.5,237.0,173.0穗和85.9,150.7,98.0穗,均显著或极显著地大于矮台式母株(相应地分别为54.3,61.4,43.0穗)。高,中柱式母株虽在生长和产穗量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母株5.5a生以后插穗生根率呈下降趋势,至9.5a生时骤降至58.3%,55.3%。受连年重剪的影响。矮台式母株生长量小,产穗量小,死亡率高,但延缓老龄化和幼化效果好,7.5a以后插穗生根率才开始下降,与高,中柱式相比,母株插穗生根率开始下降的年龄推迟约2a,并且生根率下降的幅度小,至9.5a生时仍可达81.1%。母株幼年阶段(2.5a生)整形方式对2a生扦插苗的生长影响不明显,但当母株达到一定年龄阶段后(7.5a生)矮台式母株2a生扦插苗高度(44.8cm)显著大于高柱式母株(33.4cm)。为充分发挥采穗母株生产潜力和剪控的幼化效果,日本落叶松幼年实生母株在建圃最初几年应采用高柱式修剪,一定年龄阶段后(8a生)采用再截干幼化处理的方法降低母株高度,以改善插穗生根效果和延长采穗圃使用年限。  相似文献   
139.
美国的户外游憩资源管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户外游憩业的发展在带来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 也对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如何平衡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已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文中介绍了美国户外游憩的发展历程, 以及游憩资源管理中游憩承载力、环境影响评价及风景资源管理方面的发展概况及研究成果, 以期为今后我国开展游憩资源的有效管理和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0.
富锌水稻--改善人类锌营养的新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介绍了锌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回顾了富锌水稻研究的背景,评述了培育富锌水稻改善人类锌营养的潜力,对目前在富锌水稻研究中所取得的初步进展作了简单总结,并指出今后研究方向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