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25篇
综合类   64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甜高粱重要种质材料的SRAP指纹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使用27个SRAP引物组合,对47个重要的甜高粱种质材料进行了遗传相关性和遗传多样性的分析。结果产生了可以明确区分所有参试的甜高粱基因型的SRAP指纹图谱,聚类分析将它们分为在糖产量性状及其他农艺、形态性状上具有明显差异的3类,其中第I类为具有高Brix和高糖产量的基因型,第Ⅲ类中的大多数基因型则与此相反。所建立的47个甜高粱基因型的SRAP指纹图谱可用于这些基因型的鉴定,同时,所得到遗传相关性与遗传多样性信息为进一步的遗传研究和杂交亲本的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2.
提高作物栽培和育种实验教学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农学院农学系修订了农学专业的教学计划,对实验课进行了系统改革和探索,把作物栽培学和作物育种学2门实验课合并为作物学实验,重新编写了实验讲义,增设了综合性实验项目,重点培养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研究和创新能力。提出了进一步改革完善该门实验课的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83.
分蘖作为饲用高粱的一项重要农艺性状,受基因和环境的共同控制,对饲用高粱的产量和品质有重要影响。为进一步探究饲用高粱分蘖的遗传机制以及分蘖对饲用高粱的形态和产量的影响,本试验以分蘖多的品种‘TS-185’和分蘖少的品种‘忻梁-52’为亲本配置杂交组合,得到F2代,对分蘖数、茎粗、茎节数以及具有形态差异的性状如主茎和分蘖的叶片数、株高、穗长、穗重、茎秆鲜重进行统计,计算不同性状在主茎和分蘖间的相对差异值,并利用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进行遗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株高、叶片数、穗长、穗重、茎秆鲜重在主茎和分蘖之间都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分蘖数、主茎和分蘖株高相对差异、穗长相对差异、穗重相对差异4个性状为两对主基因控制加性-显性-上位性混合遗传模型,广义遗传率分别是36.43%、82.71%、63.07%和85.06%,后3个性状能够在后代中稳定遗传,可在育种早代进行选择。茎粗、茎节数、主茎和分蘖叶片数相对差异,茎秆鲜重相对差异在本试验中表现为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性状,非主基因控制。本研究对饲用高粱分蘖的遗传效应和分蘖对饲用高粱形态学差异的影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4.
高粱南繁育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作物南繁可以加速世代繁殖、缩短育种年限、加快品种应用.是育种工作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进一步调整,高粱南繁育种规模不断扩大.而海南地区的气候、土壤及病虫害等,都跟北方有很大差异,这样就给南繁工作的顺利完成带来一定的困难.如果掌握好这一地区的特点,并加以应对和利用,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85.
高粱单叶对籽粒产量贡献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去叶法用贡献率指标确定出高粱最大功能叶为上数第5叶,这个最大功能叶具有明显的位置效应。各叶位在对籽粒产量共同起作用地,每一叶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补偿效应,这种补偿效应的大小因叶片功能强弱而异,叶片功能强所得到的补偿效应低。抽穗前贮存在茎鞘中的光合产物的输出率也因叶片功能强弱而异,叶片功能强,输出则少。  相似文献   
86.
4种高梁基因组DNA快速提取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建明  夏卜成  杨洪  曲荣桂  桂枝  罗峰  裴忠有  孙守钧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3942-13943,13946
[目的]寻找快速、简单、成本低的高粱基因组DNA提取方法。[方法]首先,分别使用液氮研磨法、缓冲液研磨法、烘干研磨法和直接研磨法这4种方法从高粱叶片中提取基因组DNA,然后,通过凝胶电泳、SSR分析和SRAP分析检测所提DNA的浓度和纯度。[结果]采用4种方法提取高粱基因组DNA时的产量相差不大;采用前2种方法提取的DNA降解少、纯度高,可进行有效的SRAP-PCR和SSR-PCR,但缓冲液研磨法的SRAP-PCR结果稍差;而采用后2种方法提取的DNA降解严重、纯度低,但可进行有效的SSR-PCR。[结论]采用4种方法均可在短时间内提取到足够几十次PCR反应的高粱基因组DNA,液氮研磨法和缓冲液研磨法所提取的DNA应用范围更大,而烘干研磨法和直接研磨法所提取的DNA只能用于对片段较小的目的DNA进行特异性PCR。  相似文献   
87.
水分胁迫对不同抗旱性玉米杂交种产量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抽雄期对玉米3个不同抗旱性杂交种进行中度水分胁迫处理,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后3个杂交种的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沈试29、掖单13号和丹玉13号的抗旱系数分别为0.44、0.39和0.27,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与杂交种的抗旱性一致,光合速率也与杂交种的抗旱性相关。  相似文献   
88.
水稻小球菌核菌的杀菌剂及抗性菌株室内筛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10种杀菌剂在500μg/g浓度下进行筛选,获得2种抑菌率达100%的杀菌剂--多菌灵原粉和50%扑海因。用平板稀释法和组织培养法获得11株生物菌株,其中4种抗性菌株对该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本文为水稻小球菌核病药剂防治和生物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9.
农杆菌介导粳稻高效转化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5个粳稻品种为材料,研究农杆菌介导转化中影响粳稻转化的几个重要因素。通过研究发现,根癌农杆菌菌株EHA105的转化率明显高于LBA4404,根癌农杆菌菌株EHA105介导的水稻转化率为25.3%,而LBA4404为7.6%;不同外植体的诱导率、转化率和分化率存在明显差异,以幼胚为外植体材料,它的出愈率和转化率明显比成熟胚高,而分化率则明显低于成熟胚;不同水稻品种在转化率与分化率上差异也很明显,反映了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的差异,同时研究发现同一品种不同批次在转化率和再生频率上差异比较显著,反映了在水稻转化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未知条件对于转化的影响;通过对抗性愈伤和转化植株的叶片、根的GUS染色,证明GUS基因在不同组织中表达;并且通过PCR和Southern杂交分子分析,发现所检测的植株均为转基因植株,足以证明这个高效转化体系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0.
叶部性状是粒用高粱重要的农艺性状,对提高高粱光合效率及株型育种适应机械化收获有着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探究粒用高粱叶部性状的遗传机制及不同环境下性状间的相互作用,本试验以植株矮小且叶片上冲、叶夹角较小的粒用高粱品种‘美引20’和植株较高且叶片披散具有较大叶夹角的‘忻梁52’为亲本配置杂交组合,对叶片数、叶夹角、叶长、叶宽、叶面积进行田间数据统计分析及遗传分析。研究表明:叶片数与叶夹角、叶长与叶宽以及叶宽与叶面积在3个环境中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他性状在3个环境下的相关性存在差异;叶片数在2019年天津静海和2020年天津宁河的最适遗传模型均为Model A_1;叶夹角在2019年天津静海和2019年天津宁河的最适遗传模型均为Model B_1;叶长在2019年天津静海和2020年天津宁河的最适遗传模型均为Model B_6;叶宽在2019年天津宁河和2020年天津宁河的最适遗传模型均为Model A_4;叶面积在2019年天津静海和2019年天津宁河的最适遗传模型均为Model A_1。3个环境下的群体叶部性状均为主多基因控制的数量遗传性状,主基因遗传率因环境的不同而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