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篇
农学   1篇
  3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15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菠萝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内源激素变化及品质形成特点,为菠萝品种改良和优质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巴厘菠萝果实发育过程中的主要内源激素、可溶性糖、有机酸和维生素C(Vc)含量,并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在菠萝果实发育过程中,其单果重呈不典型的单S形曲线变化趋势;玉米素(ZT)含量最高,呈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的变化趋势;吲哚乙酸(IAA)含量呈先降后升、再降再升的动态变化;脱落酸(ABA)含量变化与ZT相似,幼果期ABA含量随着果实发育不断升高,进入果实膨大期后趋于稳定,成熟期缓慢上升;赤霉素(GA3)微量存在.在菠萝果实发育过程中,糖分积累以果糖、葡萄糖和蔗糖为主,果糖和葡萄糖含量随果实发育逐渐升高,而幼果期蔗糖含量逐渐下降,进入果实膨大期至成熟期后蔗糖含量急剧升高;有机酸积累以马来酸、柠檬酸和苹果酸为主,幼果期以苹果酸和马来酸积累为主,进入果实膨大期后柠檬酸含量急剧升高,成为成熟菠萝的主要有机酸;此外,在菠萝果实发育过程中检测到微量的富马酸和酒石酸.Vc含量在果实发育初期不断升高,进入成熟期后急剧下降.[结论]ZT和ABA是影响菠萝果实发育及成熟的重要内源激素,其含量随果实的发育呈动态变化;蔗糖和柠檬酸是决定巴厘菠萝果实品质的主要可溶性糖和主要有机酸.  相似文献   
22.
对12个台农菠萝品种进行试种,比较各品种特性。结果表明:12个菠萝品种的株高变幅为47.60~92.40 cm;叶长变幅为54.40~97.00 cm,叶宽变幅为4.28~6.48 cm;大多数为无刺品种,各品种叶面颜色有所不同;圆锥形果和圆柱形果居多,各品种果皮颜色由黄绿色至金黄色,果肉颜色大多数为淡黄色。其中10个品种的单果重大于650 g,6个品种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于15%,总酸含量最低的为台农19号,Vc含量最高的为台农4号,粗纤维含量高的品种有台农1号、2号和20号,菠萝蛋白酶含量高于500 U/g的品种有台农13、16-19号。从果实大小、果形外观、口感品质3方面综合评价,台农16-19号符合当前生产和消费需求,适于在中国菠萝主产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3.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Josapine、MacGregor、MD-2等6个菠萝品种成熟果实挥发物种类的异同。结果表明:Josapine成熟果实挥发物以萜烯类为主,顺式β-罗勒烯含量最高,其次为己酸甲酯;Phuket 以酯类为主,异戊酸乙酯含量最高,其次为异戊酸甲酯;台农13以酯类为主,己酸乙酯含量最高,其次为异戊酸乙酯;MacGregor以酯类为主,含有极少萜烯,辛酸乙酯含量最高,其次为乙酸乙酯;台农21香气以酯类为主,含有极少萜烯,己酸甲酯含量最高,其次是乙酸乙酯;MD-2以酯类为主,己酸乙酯含量最高,其次为丁酸乙酯。聚类分析显示,MD-2、台农13与Phuket能较好地聚在一起,相似系数为0.77;引自马来西亚的Josapine与其他5个品种的遗传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24.
对展毛野牡丹的种子特性和花粉活力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展毛野牡丹的种子细小、数量多,千粒重约0.053 g,每果种子数3 000粒左右;种子为不规则三角形,有深浅2种颜色,浅色与深色种子数量比约为1∶1.45。展毛野牡丹种子的适宜萌发温度为25℃,发芽率可达64.73%;能萌发的是浅色种子,深色种子基本不萌发;光对其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在展毛野牡丹的异型雄蕊中,具有紫色花药的较长雄蕊的花粉活力要高于具有黄色花药的较短雄蕊。  相似文献   
25.
对展毛野牡丹的种子特性和花粉活力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展毛野牡丹的种子细小、数量多,千粒重约0.053 g,每果种子数3 000粒左右;种子为不规则三角形,有深浅2种颜色,浅色与深色种子数量比约为1∶1.45。展毛野牡丹种子的适宜萌发温度为25℃,发芽率可达64.73%;能萌发的是浅色种子,深色种子基本不萌发;光对其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在展毛野牡丹的异型雄蕊中,具有紫色花药的较长雄蕊的花粉活力要高于具有黄色花药的较短雄蕊。  相似文献   
26.
孙伟生  王跃进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1):9913-9914
以农杆菌GV3101侵染预培养的无菌烟草叶方块,共培养2 d后,外植体通过5种表面脱菌处理后转接在培养基上进行抑菌和筛选培养。结果表明,共培养后的材料先用无菌水冲洗6~8遍,以脱去材料表面大部分农杆菌,再用2%(V/V)NaClO漂洗10 min,然后无菌水冲洗5遍,捞出后放在无菌滤纸上吸干多余水分,转接在抑菌和筛选培养基MS+BA 2.0 mg/L+NAA 0.1 mg/L+Cef 500 mg/L+HygB 20 mg/L上的抑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7.
为解决目前生产"MD-2"菠萝种苗稀缺的问题,通过分级处理、切片刀扦插和移栽基质的筛选,研究其冠芽叶芽扦插技术。经过近3年的摸索,获得了"MD-2"菠萝叶芽扦插技术:用Feather R35切片刀,割取冠芽叶片,按叶片着生位置分好级后,于2000mg/L多菌灵溶液浸泡10min,晾干表面水分后,扦插于4∶1的河沙∶椰糠基质中,覆盖70%遮阳网。60d后炼苗10~15d,进行消毒,移栽于1∶1∶1的河沙∶椰糠∶泥炭混合基质中,保持基质湿润,10个月即可成苗。目前运用此技术已培育种苗10余万株。  相似文献   
28.
考察了无刺卡因、巴厘和珍珠3个菠萝品种吸芽苗冠芽的变异情况,结果显示:无刺卡因冠芽全为单冠芽,巴厘和珍珠则存在冠芽变异,其中珍珠发生冠芽变异显著高于无刺卡因和巴厘,主要是因为珍珠的复冠率显著高于无刺卡因和巴厘,但3个品种鸡冠状冠芽发生率的差异未达到显著.利用从巴厘和珍珠中发现的3株鸡冠状冠芽及其母株再次繁育成苗,所有鸡冠状冠芽苗成熟时均未再现鸡冠状冠芽表型,表明鸡冠状冠芽不能稳定遗传,受环境影响.然而珍珠鸡冠状冠芽母株的吸芽苗却又再现复冠和鸡冠状冠芽.再次表明品种珍珠的吸芽易于产生冠芽变异.  相似文献   
29.
以菠萝品种‘巴厘’的吸芽或腋芽为外植体,从灭菌消毒、愈伤组织和芽的诱导、继代增殖、生根培养和练苗移栽等方面,阐述了菠萝组织培养技术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30.
菠萝对乙烯利诱花的敏感性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造成2种不同类型菠萝品种对乙烯敏感性差异的发生环节,进一步揭示乙烯促进菠萝成花的分子机制,本研究以乙烯敏感型‘巴厘’菠萝品种和乙烯钝感型‘台农16’菠萝品种为试材,对乙烯催花过程中成花基因及乙烯信号转导途径中乙烯受体、信号转导和核内调控等过程涉及基因的表达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AcERS1a、AcETR2a、AcETR2b、AcCTR1、AcENI2和AcERFs等基因在2种成花类型中的差异可能是导致2个品种对乙烯信号感知敏感度不同的重要原因;AcERS1a、AcERS1b、AcETR2a和AcETR2b等乙烯受体可能参与乙烯诱导菠萝成花信号的感知,然后通过AcCTR1下调和AcENI2上调将信号转导至核内调控基因(AcEIN3和AcERFs),从而启动菠萝成花关键基因AcFT和花器官形态建成重要基因AcAP1的表达,引起菠萝成花的生物学效应,这将为进一步阐明乙烯诱导菠萝成花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也为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开展菠萝新品种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