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06篇 |
免费 | 32篇 |
国内免费 | 89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72篇 |
农学 | 131篇 |
基础科学 | 85篇 |
85篇 | |
综合类 | 909篇 |
农作物 | 73篇 |
水产渔业 | 63篇 |
畜牧兽医 | 331篇 |
园艺 | 77篇 |
植物保护 | 10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7篇 |
2023年 | 56篇 |
2022年 | 89篇 |
2021年 | 100篇 |
2020年 | 67篇 |
2019年 | 93篇 |
2018年 | 84篇 |
2017年 | 44篇 |
2016年 | 57篇 |
2015年 | 37篇 |
2014年 | 112篇 |
2013年 | 96篇 |
2012年 | 87篇 |
2011年 | 83篇 |
2010年 | 80篇 |
2009年 | 93篇 |
2008年 | 84篇 |
2007年 | 90篇 |
2006年 | 70篇 |
2005年 | 45篇 |
2004年 | 49篇 |
2003年 | 45篇 |
2002年 | 42篇 |
2001年 | 31篇 |
2000年 | 40篇 |
1999年 | 47篇 |
1998年 | 36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20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19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20篇 |
1989年 | 25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5篇 |
1963年 | 1篇 |
1961年 | 1篇 |
1957年 | 4篇 |
195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大蒜是一种植物鳞茎 ,作为肉牛饲料添加剂尚未见报道。本文研究的目的是 :研究大蒜对肉牛增重的影响。试验选用西门塔尔杂交后代公牛 3 8头其中 3 5头牛随机分为七组 ,大蒜组 A( 50 g/ d.头 )、D( 1 0 0 g/ d.头 )、F( 1 50 g/ d.头 ) ;大蒜素组 C( 0 .2 g/ d.头 )、E( 0 .4g/ d.头 )、G( 0 .6g/ d.头 ) ;对照组。试验采用完全拉丁方设计。试验结果表明 :1 .大蒜在添加 74.6g/ d.头左右 ,对肉牛增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Y=-0 .0 0 2 2 x2 +0 .3 2 8x+2 8.3 2 ,R2 =0 .972 8( Y为增重 ,X大蒜用量 )。 2 .当大蒜素添加量为 0 .3 5g/ d.头时肉牛体增重最高 ,y=-92 .5x2 +65.4x+2 7.3 3 R2 =0 .91 96( Y为增重 ,X大蒜素用量 )。 3 .大蒜促进肉牛增重的主要成分是大蒜素 相似文献
993.
1979~1984年在萧山县和上海县等8个县重病田,经9~16点次,自然诱发鉴定了国内、外大麦品种(系)3822个,其中于潜六棱大麦和嵊县无芒六棱等12个品种均不发病,用电镜检查也未见到病毒质粒,这些品种可作为抗源,其中有2个品种已用于抗病育种。大麦品种抗性以二棱最弱,四棱中等,六棱较强,无芒六棱类型品种的抗性最强。至今在二棱大麦中还未找到高抗品种。上海病土的致病性远比浙江病土强,认为黄花叶病毒可能存在不同株系。同品种年间抗病程度差异不大,即年度间抗性较稳定。发病始期与大麦品种的生育期早、迟无关,而与品种感病性有关。 相似文献
994.
一种引起香石竹黄化病植原体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原体(phytoplasma)(原称类菌原体Myco- plasma-like Organism,简称MLO)是一类无细胞壁,存在于植物筛管细胞内的原核生物。迄今为止,世界上报道的植物植原体病害多达300余种, 且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其主要症状包括丛枝、黄化、花变叶、花器褪化等。由于植原体至今未能分离培养成功,其培养性状、生化特性、营养需求等都无从得知,所以长期以来对其检测及鉴定技术的发展都没有突破性进展。近十多年来,PCR技术使植原体检测、鉴定与分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对植原体16S rRNA基因的分析使人们从遗传本质上认识到了植原体与其它原核微生物间的差异,也使人们对植原体的检测达到了单拷贝基因水平。目前, 根据植原体16S rRNA和核糖体蛋白(rp)基因的序列分析形成了植原体分类和鉴定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995.
用黑尾叶蝉(Nephotettix cincticeps)经卵带毒虫接种47种禾谷类作物和禾本科杂草,以无毒若虫进行回接和血清学反向间接炭凝法检测被接种植物。结果水稻矮缩病毒的寄主除水稻(oryza sativa L.)外,还有:Oryza sativa var.fatua,O.australiensis,O.barthii,O.brachyantha,O.latifolia,O.nivara,O.glaberrima,Hordeum distichum,H.distichum var.nudum,H.vulgare,Triticum aestivum,Secale cereale,Avena sativa,Zea mays saccharata,Setaria italica,S.viridis,S.Faberii,Echinochloa crusgalli,E.crusgalli var.hispidula,E.crusgalli var.mitis,Alopecourus aequalis,Paspalum thunbetgii,Polypogon fugax,Leersia japonica,Setaria lutescens,Eragrostis ferruginea,Lolium multizlorum.和Beckmannia erucaeformis.等28种。 相似文献
996.
甘薯采后贮藏过程中受机械损伤,极易被病原微生物侵害,使得甘薯腐烂变质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基于采后高温预处理可加快果蔬受损组织的愈伤速度,该研究采用不同热激条件处理对甘薯块根,并探究其对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以人工损伤甘薯为材料,采用热空气对甘薯块根进行55~70 ℃温度和10~20 min时间的高温短时愈伤热激处理(High Temperature Short Time Callus,HTSTC)。在13 ℃条件下贮藏7 d后,对甘薯块根的外观色泽、木栓层厚度、木质素含量和失重率进行测定,并观察愈伤后软木脂沉积情况。结果表明,65 ℃热激15 min处理后甘薯伤口部位木质素积累和软木脂沉积现象良好,木质素含量、木栓层厚度比冷库内(35±0.5) ℃进行愈伤2 d的传统愈伤方式分别高出12.27%和19.41%。并且和传统愈伤相比,由于愈伤速度快,愈伤层厚度较高,使得热激处理组能有效降低损伤甘薯块根的失重率。通过响应面优化探究热激愈伤甘薯的最佳条件,计算得出最佳热激处理条件为67.01 ℃热激12.69 min,且此条件下愈伤效果与65 ℃热激15 min十分接近。综上,HTSTC处理不仅可以达到比传统愈伤更好的效果,还可以保证较低的失重率,保持外观品质,能够成为一种新型的块根类作物愈伤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997.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蔬菜轮作系统重金属污染和产品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孔文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1,17(4):977-984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等氮、磷、钾量条件下,单施化肥和禽畜商品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对番茄萝卜青菜轮作系统中的重金属污染和农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中、低量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T2和T3)使蔬菜作物轮作试验中第一季作物番茄的果实产量显著降低,但无机有机肥配施处理使后续作物萝卜和青菜的产量高于单施化肥处理。不同施肥处理番茄果实和青菜地上部的重金属含量和积累量没有显著差异,低量和中量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T2和T3)萝卜肉质根铅含量和所有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T2、T3和T4)的铅积累量显著低于单施化肥处理。各处理蔬菜可食部分的镉、铅含量均低于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GB18406.12001)。单施化肥会引起铜的亏缺,配施商品有机肥可有效地减少土壤中铅的积累。因此适量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铜和锌等微量营养元素的亏缺,也可有效地降低重金属铅、镉的污染。 相似文献
998.
不同引发剂处理对水分胁迫下小麦发芽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不同引发处理对水分胁迫下小麦萌发特性的生理机制差异,以半冬性小麦品种周麦18为试验材料,分别用H2O、0.25μM茉莉酸甲酯(Me JA)、20%聚乙二醇(PEG)、0.25μM Me JA+20%PEG引发处理6、12、18、24 h,然后在浓度为15%的PEG溶液中进行发芽试验,并测定幼苗生理指标。结果表明,4种引发剂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小麦种子在水分胁迫下的发芽特性,促进幼苗生长,其中H2O和Me JA均在引发处理12 h效果最好,而PEG和Me JA+PEG均在引发处理18 h效果最好。在最佳引发时间条件下,4种引发处理均能显著降低小麦幼苗丙二醛(MDA)含量,加速小麦种子内部碳水化合物代谢,提高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同时,显著提高酶促抗氧化系统的活性,有利于水分胁迫下小麦的生长。因此,适当的引发处理能增强水分胁迫下小麦种子的萌发能力,维持膜系统的稳定性,增强渗透调节能力和抗氧化能力,保证生物量的积累。本研究结果为旱地小麦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9.
[目的]分析不同利用方式下新疆巴音布鲁克高寒草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有机碳分布差异,为评价该区域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等生态功能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巴音布鲁克高寒草地开垦、弃耕还牧、放牧3种处理,以10 cm为一个梯度,采集0—40 cm土层土壤,采用干筛和湿筛两种方法筛分土壤团聚体,测算土壤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土壤团聚体破坏率(PDA)和土壤有机碳(SOC)含量,明确不同利用方式下高寒草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的差异。[结果](1)3种利用方式下,高寒草地土壤团聚体均以大团聚体(≥0.25 mm粒径)为主。亚表层(10—20 cm)土壤,弃耕还牧处理的PDA显著低于放牧处理(p<0.05),与开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而除亚表层(10—20 cm)外,弃耕还牧处理其余土层土壤PDA显著高于开垦处理和放牧处理(p<0.05)。表层(0—10 cm)土壤,开垦处理与放牧处理PDA无显著差异(p>0.05);而除表层(0—10 cm)外,开垦处理其余土层土壤PDA显著高于放牧处理。(2)弃耕还牧处理的SOC含...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