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林业   18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4篇
  6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利用“空间替代时间”的方法在赤水河中下游调查了86个样地,分别植被层和土壤层测定37和39个指标组成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了毛竹林立竹径级的龄级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不同龄级立竹间平均胸径的差异性显著,平均胸径随龄级降低呈波动式增加;平均胸径间相关性极显著,相关系数及贡献率随龄级降低而增加。2)不同龄级立竹的平均胸径与植被层、土壤层以及植被—土壤系统因子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相关性极显著,植被层及植被—土壤系统因子的相关系数随立竹龄级降低而增大、土壤层因子的相关系数趋势性则相反。3)Ⅱ~Ⅳ及Ⅰ~Ⅳ度竹林平均胸径与植被层、土壤层、以及植被—土壤系统因子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相关性极显著。除土壤A层及植被—土壤系统极少数因子外,Ⅱ~Ⅳ及Ⅰ~Ⅳ度竹林平均胸径的植被层、土壤层、以及植被—土壤系统因子贡献率的趋势性一致、数值大小不同。研究结果可为制定提高毛竹林径级的经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2.
基于产业链理论的贵州省竹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竹产业是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确立的12个特色优势产业之一,产业链模式及分布格局是影响贵州省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系统分析了基于行业和产值的贵州省竹产业企业分布状况,重点剖析了竹化学纤维制品、竹笋制品和竹材制品产业链,以及特色竹产业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竹产品、竹制工艺品和竹林旅游产业链。文章认为,贵州省竹产业链多属于成长型,产品多处于中低端阶段。竹产业高质量发展要贯彻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理念,有区别的区域化产业链建设是前提,打造竹产业高地是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3.
苦楝叶片的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对苦楝叶片光合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苦楝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最高峰出现在12:00,最大净光合速率为5.63μmol/m2.s,光饱和点为1300μmol/m2.s,光补偿点为34.9μmol/m2.s,表观量子效率为0.1031,CO2补偿点为78.5μmol/mol,羧化效率为0.0332。其光饱和点较高、光补偿点低,表明它是一种既有一定的耐荫能力,又能适应较强的阳光辐射,对光适应幅度较宽的植物。  相似文献   
64.
在农药残留检测领域,电化学传感器检测农药残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基于不同维度碳基材料修饰电极在农残检测中应用的最新研究和进展,重点介绍了碳基材料对修饰电极性能的影响,包括结构优势、灵敏度和稳定性,为电化学电极的设计在农药残留检测的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5.
为了探究石漠化区生物质能源树种香樟不同叶龄光合特性与其主要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试仪,分别测定6月、8月、10月贵州省凯里市石漠化区香樟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等光合因子及光合有效辐射(PAR)、大气温度(Ta)、大气二氧化碳浓度(Ca)、空气相对湿度(RH)等环境因子,对不同叶龄光合日变化、光响应曲线进行了研究,进一步运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阐述了香樟不同叶龄Pn的显著性及其与光合因子和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香樟不同叶龄Pn日变化曲线均呈单峰型;Pn表现为8月>10月>6月。香樟不同叶龄光饱和点(LSP)表现为8月<10月<6月,8月、10月均与6月差异显著;香樟不同叶龄光补偿点(LCP)表现为8月<6月<10月,10月、6月均与8月差异显著;香樟不同叶龄Pn主要受Tr、Ci和RH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其他光合因子与环境因子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66.
为了解潞党参根腐病发病前后根际土壤真菌的群落多样性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根腐病潞党参和健康植株根际土壤中的真菌微生物群落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潞党参根际真菌群落丰度的降低与潞党参根腐病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不同分类水平潞党参病健植株根际真菌组成和某些优势菌群的丰度在两组之间均存在差异。白粉菌属和拟青霉属只存在于健康潞党参植株土壤中,四枝孢属(Tetracladium)丰度在根腐病潞党参根际土壤中最高。冗余分析结果表明,QD(总氮)及YJZ(有机质)与枝孢菌属(Cladosporium)、镰刀菌属(Fusarium)和白粉菌属(Erysiphe)的含量呈正相关,SXJ(速效钾)对真菌群落分布的影响不具有显著性(P=0.082)。但其他各类差异菌群功能及其与潞党参根腐病病原菌的互作关系尚待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