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44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153篇
林业   315篇
农学   268篇
基础科学   254篇
  187篇
综合类   1609篇
农作物   155篇
水产渔业   343篇
畜牧兽医   923篇
园艺   343篇
植物保护   178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14篇
  2022年   140篇
  2021年   142篇
  2020年   139篇
  2019年   159篇
  2018年   164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149篇
  2015年   121篇
  2014年   239篇
  2013年   182篇
  2012年   237篇
  2011年   237篇
  2010年   252篇
  2009年   226篇
  2008年   203篇
  2007年   164篇
  2006年   159篇
  2005年   141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篇
  1962年   2篇
  1961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内生菌在植物生长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分析不同品种荔枝果肉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挖掘和利用潜在荔枝内生菌种资源,为进一步研究荔枝与内生菌互作关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 6 个不同品种荔枝的果肉组织为材料,PCR 扩增 16S rDNA 的 V3~V4 区,利用 MiSeq 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果肉组织内生细菌在门、科、属和种分类水平上的群落组成及优势菌群,结合 Alpha 多样性分析评估内生细菌群落多样性。【结果】对 6 个品种荔枝果肉内生细菌 16S rDNA 的 V3~V4 区进行扩增,共获得 2 139 086 条序列,其平均长度为 376 bp。不同品种荔枝果肉内生细菌群落在相对丰度和多样性上无显著差异。在门分类水平,变形菌门为主要优势细菌门类,其次为放线菌门。在科、属和种分类水平上,不同品种荔枝内生菌群落结构相似,但相对丰度占比不同。差异菌群分析结果显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果胶杆菌属(Pectobacterium)、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和迪基氏菌属(Dickeya) 在优良品种‘鹅蛋荔’‘糯米糍’和‘观音绿’中显著富集,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和变形菌属(Snodgrassella)只在‘鹅蛋荔’中富集。根据菌群相对丰度进行聚类分析,‘观音绿’‘糯米糍’和‘鹅蛋荔’的相似性更高。Alpha 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6 种荔枝果肉内生菌群仅在丰度和多样性上存在差异,但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该研究首次分析了 6 个不同品种荔枝果肉内生细菌的群落结构,并在优良荔枝品种中发现特有的微 生物类群富集现象,可为后续提升荔枝品质、开发利用内生菌提供理论依据和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2.
1对草业重视不够   八十年代中期,一些著名系统工程理论家曾经从产业革命的高度,提出草业是21世纪农业型知识密集产业.国务院也曾在批转全国牧区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中,首次提出发展草业的要求,这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  相似文献   
73.
 寻找抑制植物病原菌III型分泌系统的植物源活性小分子化合物,是研发生物安全农药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采用水煮提取法从十字花科黑腐病菌寄主植物满身红萝卜中提取分离活性小分子化合物,利用高效液相-质谱联用解析出活性物质的单体结构。然后用荧光素酶基因luxAB构建融合报告系统以及定量PCR检测活性物质对十字花科黑腐病菌III型分泌系统的抑制效果,最后采用剪叶接种和压渗接种的方法研究活性小分子物质对十字花科黑腐病菌的生防作用。研究表明,植物鞘氨醇和二氢鞘氨醇对十字花科黑腐病菌III型分泌系统基因的转录表达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但是对I、II、IV型分泌系统基因的表达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植物鞘氨醇在XCM1上影响菌的生长,而二氢鞘氨醇不影响菌的生长。同时,还发现这两种物质能显著降低Xcc在寄主植株满身红萝卜上的病害症状以及能够使Xcc在非寄主植物辣椒上引起过敏反应的能力丧失。该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小分子化合物对十字花科黑腐病菌III型分泌系统的作用机制及后续开发植物源抑制剂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4.
农村社区教育与涉农培训都扎根于“三农”工作,均以提升农民农业生产技能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标,但两者分属于不同的培训主体,且组织形式和特点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探索两类教育资源一体化发展的可行性,对提升农民教育培训水平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对淮安市A区农村社区教育与涉农培训现状和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并通过开展农村社会教育资源整合意向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两类培训资源具有明显的互补性和互动性,可以通过整合现有的组织机构、培育对象、培训课程、培训师资、培训资源,逐步推进农村社区教育与涉农培训工作的相互融合,构建一体化发展平台。  相似文献   
75.
对野生鲫肌肉主要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雌鲫肌肉的粗蛋白含量为15.36%,显著低于雄鲫(P〈0.05),而雌雄鲫肌肉的水分百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雌雄鲫肌肉样品中均检测出18种氨基酸,雄鲫肌肉中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含量、鲜味氨基酸含量(分别为17.58%、7.23%、5.77%)极显著高于雌鲫肌肉(分别为16.22%、6.73%、5.24%;P〈0.01);无论以AAS进行评价还是采样CS值进行评价,雌雄鲫肌肉中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色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胱氨酸。雄鲫肌肉的EAAI为80.14,略高于雌鲫(77.43)。结果表明:于桥水库出产的鲫营养价值较高,且雄鲫的营养价值较雌鲫高。  相似文献   
76.
<正>1猪热应激对生猪生长的影响1.1对育肥猪生长的影响育肥猪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25℃,如气温在21℃时,育肥猪采食相等的饲料,增重最快,饲料转化率最高,低于或高于这个温度,对猪的生长均有影响。在高温(一般  相似文献   
77.
本研究通过60Co-γ辐射诱变,获得1个三月李红肉迟熟突变体,为了确定突变体的DNA变异情况,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检测。从22条引物中筛选出14条多态性较好的引物对三月李、表型未发生显著变异的诱变材料及红肉迟熟突变体进行遗传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共有8条ISSR引物可检测到三月李及其突变体在分子水平上的差异。因此,ISSR标记能较好地区分辐射诱变获得的李突变材料,可为李辐射诱变育种的早期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8.
摘要:为探究澳洲淡水龙虾受精卵发育到仔虾过程中营养物质变化情况,本研究分别对澳洲淡水龙虾前无节幼体期、复眼色素形成期、孵化准备期受精卵及初孵仔虾的营养成分组成进行了系统性分析,研究表明:水分含量随着受精卵逐渐发育成仔虾而显著升高(P<0.05),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则随发育过程而显著降低(P<0.05),灰分含量以初孵仔虾最高(P<0.05);总氨基酸(TAA)、必需氨基酸(EAA)和呈味氨基酸(DAA)均随发育过程而显著降低(P<0.05);在AAS模式下,受精卵和初孵仔虾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Met+Cys,受精卵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Leu,初孵仔虾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Ile。在CS模式下,受精卵和初孵仔虾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也是Met+Cys,前无节幼体期受精卵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Val,复眼色素形成期之后的受精卵和初孵仔虾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均为Ile。受精卵和初孵仔虾的EAAI随着受精卵发育到初孵仔虾而显著降低(P<0.05)。澳洲淡水龙虾受精卵和初孵仔虾共测出主要脂肪酸10种,初孵仔虾的PUFA及DHA含量显著低于受精卵(P<0.05),EPA+DHA含量却显著高于受精卵(P<0.05)。综上,澳洲淡水龙虾初孵仔虾灰分及EPA+DHA含量显著高于受精卵,故在澳洲淡水龙虾仔虾开口饵料配制中可考虑适当提高磷酸二氢钙及EPA+DHA添加量。  相似文献   
79.
多通道传感器供电电源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培  贺婷  姜树海 《森林工程》2009,25(6):43-45
基于充电专用芯片UC3906的结构与工作原理设计多通道传感器供电电源系统,主要包括:电池充电电路设计、电池电压状态指示电路设计和DC-DC电压转换电路设计,并给出这3种电路的具体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80.
研发和利用森林作业机器人对于提高森林作业的质量与效率、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基于森林作业应用领域,提出森林作业机器人的分类方法;从采运、培育方面详细论述了国内外采运机器人、种苗机器人、整枝机器人、嫁接机器人、林用清理机器人和消防机器人的研究动态;依据近50年森林作业机器人的发展历史,提出未来森林作业机器人的关键技术与发展方向应集中在多足移动机构、多机械手协调作业、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新机器人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