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33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0篇
  6篇
综合类   29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3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61.
贵阳市花溪河大型浮游动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溪河地处贵州省贵阳市郊,是长江流域乌江水系清水河的源头河流,该河流水质清澈,水生生态保持较好,整个河段水质除个别指标外,都符合地表水Ⅰ类水质标准.2007年9~10月,对花溪河的浮游动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群落及其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显示,花溪河中有大型浮游动物75种,分属4目、加科、36属.轮虫、枝角类、桡足类分别占总种数的48.0%、29.3%、22.7%.研究表明,在花溪河中浮游动物种类组成丰富,群落结构复杂,水生生态良好.  相似文献   
62.
光照、底质颜色是影响鱼类行为、生存的重要环境因子,为探究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tsinlingensis)稚鱼对光照及底质颜色环境偏好,本研究以秦岭细鳞鲑子代为实验鱼[平均全长为(3.31±0.67) cm;平均体重为(0.42±0.18) g]开展了秦岭细鳞鲑稚鱼对底质颜色、光照强度及光照颜色的选择行为。结果显示,秦岭细鳞鲑稚鱼个体与群体均对黑色底质偏好明显;个体对3种光照强度(弱光区为1~5 lx,过渡区为5~10 lx,强光区为10~25 lx)均无明显趋向性(P>0.05),而群体对强光(10~25 lx)有明显趋避性;在相同光照强度(1~3 lx)下,个体对4种光照颜色(黄、红、绿和蓝)无明显趋向性(P>0.05),而群体对绿光有明显趋避性(P<0.05)。秦岭细鳞鲑个体和群体对光照强度和光照颜色的差异性表现可能与其信息传递特征或环境反应机制不同有关,而个体和群体均偏好黑色底质,其偏好光照强度为1~10 lx,对绿光具有趋避性,这可能与该物种生活环境特征相关。本研究结论可进一步为秦岭细鳞鲑苗种培育和增殖放流环境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3.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与理论探讨相结合的方法,在系统总结位山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实践情况的基础上,对位山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综合效益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位山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综合效益主要表现为节水效果明显,经济效益巨大,有利于社会稳定,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建管改革,推动科技进步.  相似文献   
64.
在水温(21±1)℃条件下,研究了大鳍鱯(Mystus macropterus)在短期饥饿胁迫下生化组成、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的变化。实验时间分别为饥饿0d(S0)、饥饿3d(S3)、饥饿6d(S6)、饥饿9d(S9)和饥饿12d(S12)。随着饥饿时间延长,水分显著升高(P<0.05),蛋白质、肝糖原和肌糖原显著降低(P<0.05),脂肪和灰分先显著降低(P<0.05),饥饿9d均出现回升(P<0.05)。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均呈规则波动,饥饿12d均出现反弹现象,略高于实验起始值。饱和脂肪酸(SFA)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先上升后呈规则波动,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变化规律与饱和脂肪酸恰好相反,饥饿12d时仅高不饱和脂肪酸被保留,略高于实验起始值。双键位置不同的脂肪酸在饥饿过程中的损失速度也有差异,具体为∑n-9PUFA>∑n-3PUFA>∑n-6PUFA。  相似文献   
65.
短期饥饿对大鳍鱯生化组成、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水温(21±1)℃条件下,研究了大鳍鱯(Mystus macropterus)在短期饥饿胁迫下生化组成、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的变化.实验时间分别为饥饿0 d(S0)、饥饿3 d(S3)、饥饿6 d(S6)、饥饿9 d(S9)和饥饿12 d(S12).随着饥饿时间延长,水分显著升高(P<0.05),蛋白质、肝糖原和肌糖原显著降低(P<0.05),脂肪和灰分先显著降低(P<0.05),饥饿9 d均出现回升(P<0.05).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均呈规则波动,饥饿12 d均出现反弹现象,略高于实验起始值.饱和脂肪酸(SFA)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先上升后呈规则波动,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变化规律与饱和脂肪酸恰好相反,饥饿12 d时仅高不饱和脂肪酸被保留,略高于实验起始值.双键位置不同的脂肪酸在饥饿过程中的损失速度也有差异,具体为∑n-9PUFA>∑n-3PUFA>∑n-6PUFA.  相似文献   
66.
为研究黄连等30种中草药对鲟鱼源海豚链球菌的抑菌、杀菌作用,通过水煎煮法对30种中草药进行提取,采用牛津杯打孔法,在观察鲟鱼源海豚链球菌对30种中草药敏感性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中草药对鲟鱼源海豚链球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和最小杀菌质量浓度。试验结果表明,鲟鱼源海豚链球菌对黄连、黄芩、连翘、丁香高度敏感,其中黄连的体外抑菌效果最佳,抑菌圈直径为(28.35±0.65) mm;对秦皮、山楂、女贞子、苦楝皮、石榴皮等均中度敏感;对丹参、猪苓、苍术、茯苓、贯众和生首乌低度敏感。黄连、黄芩、连翘、丁香、秦皮对鲟鱼源海豚链球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和最小杀菌质量浓度分别为1.95 mg/mL和3.90 mg/mL、1.95 mg/mL和15.62 mg/mL、3.90 mg/mL和7.81 mg/mL、3.90 mg/mL和15.62 mg/mL、7.81 mg/mL和7.81 mg/mL,其余中草药对病原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和最小杀菌质量浓度均高于15.62 mg/mL和31.25 mg/mL。综上可知,黄连、黄芩、连翘、丁香、秦皮对鲟鱼源海豚链球菌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7.
为初探虹鳟鱼源杀鲑气单胞菌对杂交鲟是否具有感染性及人工感染后的主要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本研究使用虹鳟鱼源杀鲑气单胞菌对杂交鲟进行人工感染,通过对半数致死量的测定、临床症状观察、发病杂交鲟解剖学变化观察及组织病理切片观察(HE染色)来确定杀鲑气单胞菌对杂交鲟是否具有致病性及致死性.结果 显示:虹鳟鱼源杀鲑气单胞菌对杂交鲟...  相似文献   
68.
为了解引起鲤鱼皮肤溃疡的病原分子分型特征及其毒力基因,从患溃疡症鲤鱼体内分离到1株致病性菌株GZGY2 019,鉴定其为气单胞菌,并运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进行分类研究,利用PCR和测序方法分析6种毒力基因Aer、Ser、Alt、Lip、Act和Hly.通过对分离株的16S rDNA基因进行分析,确认其属于杀鲑气单胞菌.分离株对复方新诺明等9种抗菌药物耐药,毒力基因扩增结果显示:分离菌能检出气溶素基因(Aer)等6种毒力基因.基于气单胞菌6个管家基因分析,与MLST数据库中等位基因序列比对,发现其属于新的序列型(ST),隶属于杀鲑气单胞菌无色亚种.这一研究对发病鲤鱼的病因进行了准确诊断,为该病的防治与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9.
本试验于2013年1-3月份对上海地区9个牧场3400个血液样品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显示血液早孕检测法对奶牛配后28-33d空怀检出准确率达到98%,对怀孕牛检出准确率达到94%,通过使用该技术,使成母牛的计划配次完成率提高了9%-18%。  相似文献   
70.
通过临界点理论中的鞍点定理和极小化作用原理证明了具有非自治的p次线性的常维的p-Laplacian系统的周期解的存在性.
Abstract:
The existence of periodic solutions is studied for ordinary p-Laplacian systems involving non-autonomous p-sublinear by using the saddle point theorem and the least action principle in critical point theo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