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采用质粒快速检测法从供试33株费氏中华根瘤菌中分别检测出2~4个内源大质粒。用根据豌豆根瘤菌的repC基因设计1对引物RCI和RC3,从供试菌株及3株华癸中生根瘤菌和1株大豆慢生根瘤菌中扩增得到repC基因片段,证明在费氏中华根瘤菌中广泛存在repC基因。通过对扩增产物的测序,并与已报道的repC基因序列进行聚类分析,发现供试菌株可分为2个群,群a和群b,群内十分保守,但群间差异明显;其中群b的序列与已知类型的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2.
笔者采用4种分离培养基对10份采集自海南岛西线海岸的红树林植物进行了茎的共附生放线菌分离,并利用16S rRNA序列分析法对分离得到的放线菌进行鉴定,采用滤纸片扩散法对分离得到的放线菌的发酵产物进行抗菌活性分析。结果共分离获得63株放线菌,初步确定16株代表性放线菌的分类地位。16株代表性放线菌中,有13株放线菌属于链霉菌属,有2株放线菌属于小单孢菌属,其中5株链霉菌为潜在的新物种。抗菌活性测试结果显示,16株代表性放线菌的发酵产物对至少1种指示菌具有抗菌活性。从菌株HNM0645的发酵粗提物中分离获得了1个化合物A,经过结构鉴定为已知化合物K-252a。通过测试不同浓度化合物A对山药炭疽病原菌的抑菌率,利用Excel求出毒力回归方程,计算出EC50值为286.61 μg·mL?1,化合物A对供试细菌没有明显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化棕榈科植物基因克隆方法,为其基因组学研究和分子育种奠定基础。【方法】通过优化DNA提取和目的片段回收步骤,检测其对提取DNA质量和纯度、目的片段回收率与阳性克隆等的影响。【结果】DNA提取方法优化后,提取获得的DNA完整性好,无杂质、无弥散现象,质量较好,其OD260/OD280在1.88-1.93;优化前不同样品提取的DNA仅为40.0-60.0 ng/μL,优化后样品DNA在104.5-214.8 ng/μL,为优化前的2-3倍;目的片段回收方法经优化后,可以从扩增的PCR产物中回收获得条带较清晰的目的片段,其胶回收率较高;对回收的目的片段进行亚克隆,以gyspy74引物鉴定阳性克隆,每个样品的菌落均在700 bp左右扩增获得清晰的目的条带,且其中3个菌落的目的条带测序结果与预期核酸序列一致。【结论】优化后的方法适用于棕榈科植物基因克隆。  相似文献   
14.
采用固体培养的方法,研究不同碳源、氮源和无机盐营养因子对松乳菇菌丝的影响。通过观察菌丝密度和计算菌丝生长指数筛选出最适合松乳菇菌丝生长的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松乳菇的最适碳、氮源分别为葡萄糖与蛋白胨;MgSO4、CuSO4、VB2促进菌丝生长,FeSO4、CoCl2则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正交试验,确定松乳菇菌丝生长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20 g/L,蛋白胨1 g/L,KH2PO40.3 g/L,MgSO40.3 g/L,VB22 mg/L,琼脂20 g/L, pH自然。经过优化以后,在28℃下培养,菌丝生长指数为4055.9。  相似文献   
15.
应用NCBI网站上公布的EST序列,挖掘SSR位点,并根据SSR位点的侧翼序列设计引物,对18份油棕资源的DNA进行了PCR扩增,扩增结果显示,在72对引物的PCR扩增中,25对引物具有多态性特征,并且其杂合度在0.1049和0.6605之间,平均杂合度为0.4702,这暗示了这些标记具有中度的多样性。同时,应用这些有多态性的标记评估了这些油棕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结构显示:椰子研究所油棕资源圃的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此外,聚类分析表明不同位置来源的油棕资源展现了显著的遗传差异。本研究开发的SSR标记将能被应用到油棕的遗传育种研究中。  相似文献   
16.
肖勇  雷新涛  王永  曹红星  石鹏  金龙飞  夏薇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1):154-155,159
[目的]对油棕乙酰CoA羧化酶(ACC)基因进行鉴定与表达分析。[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油棕的ACC基因,并应用拟南芥的ACC基因蛋白质序列比对油棕的蛋白质库,应用已有油棕转录组信息,研究ACC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油棕中鉴定了2个ACC基因,命名为EgACC1和EgACC2。EgACC1不含内含子,而EgACC2含有32个内含子;EgACC1在不同组织中都没有表达,而EgACC2在所有组织中都有表达,其中在组培苗中有较高的表达量,同时,在油棕果发育21 d时有高的表达水平,RPKM值为70.6,为所有组织中最高。[结论]该研究阐述了油棕ACC基因的表达模式,为油棕ACC基因的功能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克隆椰子的乙酰Co A羧化酶(ACC)基因.[方法]通过已发表的椰子转录组注释结果,鉴定潜在的椰子ACC基因.分析ACC基因在椰子果肉和嫩叶混合样转录组中的RPKM值,同时,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研究5个高RPKM值的ACC基因在椰子果肉发育的不同时期的表达情况.[结果]共获得21个椰子的ACC基因,这21个ACC基因在椰子果肉和嫩叶混合样品中有较高的表达量,4个ACC基因(Unigene7806、Unigene47155、Unigene7847和CL185.Contig1)在椰子果肉发育9个月时表达量最高.[结论]该研究为解析椰子脂肪酸积累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前期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18.
建鲤对7种饲料原料中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 Jian)对鱼粉、肉骨粉、豆粕、花生粕、棉籽粕、菜籽粕和玉米干酒糟及其可溶物(DDGS)7种常用饲料蛋白质原料中干物质、粗蛋白质、氨基酸、总磷和总能的表观消化率.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采用基础饲料(基础饲料Ⅰ、Ⅱ)和试验饲料(按基础饲料和待测原料7︰3的比例配制)测定,以0.5%的三氧化二铬(Cr2O3)为外源指示剂.选用平均体重为(200.0±4.7) g的建鲤240尾,随机分为8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尾.从8组中随机选取1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其余为试验组,饲喂试验饲料.试验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1~4周)采用基础饲料Ⅰ,用于干物质、粗蛋白质、氨基酸和总能表观消化率的测定;第2阶段(5~8周)采用基础饲料Ⅱ,用于总磷表观消化率的测定.结果表明,各试验原料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在35.44%~71.10%之间,其中花生粕和豆粕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分别为71.10%和65.15%)显著高于其他原料(P<0.05).各试验原料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在60.31%~88.75%之间,其中豆粕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最高,而最低的为玉米DDGS,并且豆粕和花生粕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他原料(P<0.05).本研究中总磷的表观消化率相对较低,最高的为玉米DDGS(38.69%),最低的为肉骨粉(6.52%).从总体上来看,鱼粉、豆粕和花生粕的单个氨基酸及总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均处在较高水平,而肉骨粉和玉米DDGS的单个氨基酸及总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均处在较低水平.由此可知,对建鲤而言,豆粕和花生粕是较好的植物性蛋白质原料.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通过对3个菜用型和3个果用型番木瓜品种的49个表型性状进行观测,分析菜用型和果用型番木瓜表型性状表达差异性,结果表明:菜用型和果用型番木瓜在“24.果实:纵径”、“27.果实:形状”、“32.果实:单果重”等24个性状上表达结果存在明显差异,且明显差异性状主要集中在果实完熟期,其中“27.果实:形状”、“32.果实:单果重”、“42.果实:中部空腔形状”等17个性状表达结果达到极明显差异。菜用型和果用型番木瓜品种间均在“15.叶柄:花青甙显色强度”、“20.花:花冠长度”、“24.果实:纵径”等14个性状上存在明显差异,可将其确定为菜用型和果用型番木瓜差异化表达的表型性状,并作为区分两者的主要性状,番木瓜DUS测试指南和操作手册可参考玉米DUS测试指南对其中“20.花:花冠长度”、“24.果实:纵径”、“25.果实:横径”等8个表达差异较大的个体测量性状分类型进行分级,以便DUS测试中给予不同类型品种准确描述和科学判定DUS三性结论。菜用型番木瓜品种间均在“2.植株:始花高度”、“4.植株:高度”、“14.叶柄:长度”等4个性状上存在明显差异,可将其作为区分菜用型番木瓜品种的主要性状,修订番木瓜DUS测试指南时可考虑将其作为分组性状或技术问卷性状。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海南海绵共附生放线菌资源的多样性及潜在的药用价值,采用 4 种分离培养基分离海南文昌海域海绵的共附生放线菌,利用 16S rRNA序列分析对分离的放线菌进行鉴定,采用滤纸片扩散法对分离放线菌的发酵产物进行抗菌活性分析。结果表明,从4种海绵中共获得50株放线菌,所分离菌株归属于5 个亚目、6个科和 7 个属,包括链霉菌属、小单孢菌属、红球菌属、糖多孢菌、栖白蚁菌属、分枝杆菌属和Krasilnikoviella属,其中Krasilnikoviella为首次从海绵中分离得到,4株海洋放线菌为潜在的新物种。抗菌活性测试显示48%的分离菌株呈现抗细菌活性,24%的分离菌株呈现抗植物丝状病原真菌活性。本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海南文昌海域海绵共附生放线菌的可培养物种多样性及其发酵产物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