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4篇
综合类   49篇
畜牧兽医   15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中1H NMR技术方法筛选出Ⅰ型酮病、Ⅱ型酮病与健康对照组之间血浆差异性代谢物。【方法】选取产后7—28 d,平均胎次为2—3胎的实验奶牛50头。根据血糖(Glc)、β-羟丁酸(BHBA)和游离脂肪酸(NEFA)的含量与临床发病特点分为Ⅰ型酮病、Ⅱ型酮病与健康对照组,其中Ⅰ型酮病20头,Ⅱ型酮病为20头,健康对照组为10头。当患病牛血中BHBA>1.20 mmol·L-1,Glc<2.50 mmol·L-1,NEFA>0.50 mmol·L-1时,被认为患I型酮病;当患病牛血浆中BHBA>1.20 mmol·L-1,Glc>2.80 mmol·L-1, NEFA>0.50 mmol·L-1时,被认为患II型酮病;当奶牛血中BHBA<1.00 mmol·L-1,Glc>3.75 mmol·L-1,NEFA<0.40 mmol·L-1时,被认为健康对照组。运用代谢组学中1H NMR技术对实验奶牛的血浆代谢物分析,获得相应的代谢图谱,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的模式判别,从而寻找潜在的生物标记物。【结果】通过1H NMR分析,Ⅰ型酮病、Ⅱ型酮病与健康对照的代谢图谱差异明显,3组代谢产物各自聚集,分散区域显著。Ⅱ型酮病与健康对照比较,获得7种血浆差异代谢物,主要为丙氨酸、赖氨酸、β-羟丁酸、丙酮、乳酸等,其中血浆中β-羟丁酸、丙酮、乳酸浓度升高;丙氨酸、赖氨酸、酪氨酸、肌酸浓度呈现下降。Ⅰ型酮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获得19种血浆差异代谢物,主要为酪氨酸、苯丙氨酸、肌酸、β-羟丁酸、丙酮等,其中β-羟丁酸、丙酮浓度升高;酪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组氨酸、丙氨酸、肌酸、肌醇、β-葡萄糖、谷氨酰胺、谷氨酸、柠檬酸、α-葡萄糖、甲酸、甘氨酸、O-乙酰葡萄糖胺、磷酸胆碱浓度呈现下降。Ⅰ型酮病与Ⅱ型酮病比较,获得24种血浆差异代谢物,主要为柠檬酸、组氨酸、β-葡萄糖、异亮氨酸、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其中β-羟丁酸、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异亮氨酸、缬氨酸、丙酮、亮氨酸、乙酸浓度升高;柠檬酸、酪氨酸、组氨酸、肌醇、谷氨酰胺、β-葡萄糖、苯丙氨酸、谷氨酸、α-葡萄糖、赖氨酸、甲酸、甘氨酸、磷酸胆碱、丙氨酸、O-乙酰葡萄糖胺浓度呈现下降。【结论】1H NMR技术与多元统计分析的有效结合能够有效的筛选出Ⅰ型酮病、Ⅱ型酮病与健康对照组之间血浆差异性代谢物,为进一步探究奶牛Ⅰ型酮病、Ⅱ型酮病的发病机理和诊断与防治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2.
本研究旨在了解过瘤胃脂肪对奶牛产后发情的影响,为提高集约化牛场奶牛繁殖性能提供科学依据。选取年龄、体重、胎次及泌乳量相近的健康泌乳奶牛40头,按添加过瘤胃脂肪的量分为高(H,400g/d·头)、中(M,300g/d·头)、低(L,200g/d·头)和对照组(0g/d·头)四组,每组10头,试验期为产后30d至70d。在产后30d、45d、60d、70d以及发情时记录试验奶牛采食量、体况分及泌乳量,调查繁殖性能,检测血浆血糖、游离脂肪酸、雌激素和孕酮的浓度。结果显示,试验奶牛繁殖性能从高到低依次为H组、M组、L组和对照组;第一情期血浆葡萄糖浓度为H组〉M组〉L组〉对照组(P〉0.05);第一情期间血浆雌激素水平随着能量摄入增加而升高,孕激素水平变化不大(P〉0.05)。M组奶牛产后发情最早,繁殖性能最高。本研究得出结论:集约化奶牛场奶牛日粮能量水平能明显地影响奶牛产后生殖机能。日粮能量摄入越低,奶牛配种率与受胎率越低,产犊间隔越长。产后30d每天饲喂300g过瘤胃脂肪能改善奶牛生殖机能,提高奶牛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103.
为探讨奶牛酮病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选取产后14 d的酮病组(T)16头和健康对照组(C) 24头奶牛,比较酮病与对照组在能量平衡、肝功能状况、氧化应激、胰岛素敏感性以及耐糖量试验的差异.结果显示:酮病奶牛机体处于能量负平衡状态;肝功能指标中酮病组奶牛血浆天门冬氨酸转移酶、直接胆红素含量极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总胆红素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胆碱酯酶含量极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总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间接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含量与健康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表明病牛肝脏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酮病组奶牛血浆丙二醛、超氧化歧化酶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表明病牛处于氧化应激状态;酮病奶牛血浆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表明病牛的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葡萄糖耐量试验显示部分酮病奶牛血糖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在注射完葡萄糖120min后血糖浓度高达4.24 mmol/L,组间差异极显著(P=0.006),表明病牛存在胰岛素抵抗.奶牛酮病与胰岛素抵抗存在密切的关系,可能与肝功能与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104.
兔病毒性出血症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兔出血症俗称兔瘟 ,是兔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呼吸系统出血、实质器官水肿、淤血及出血性变化为特征。本病于 1984年初 ,首先在我国江苏等地爆发 ,随即蔓延到全国多数地区。此后 ,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也报道了本病。兔病毒性出血症在临床上易与兔巴氏杆菌相混淆。因此 ,有必要通过实验室来确诊该病 ,提出正确的防治措施 ,确保养兔业的发展。现将养兔户发生的兔出血症诊治介绍如下 :1 发病情况某养兔户饲喂种兔、子兔、青年兔共 70余只 ,2 0 0 2年 5月2 6日突然有 1只死亡 ,随后连续发病 ,5d内共死亡 3 0只 ,死亡率高达 44 %。…  相似文献   
105.
改良的水杨醛比色法检测奶牛血酮、尿酮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研究采用改良式水杨醛比色法与水杨醛比色法测定11头对照组奶牛、8头尿酮阳性奶牛及5头酮病奶牛血酮,尿酮含量。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在测定血酮、尿酮方面差异不显著,改良式水杨醛比色法的回收率为108%,线性范围为3—389μg/mL,批内变异为2.94%-8.97%,批间变异为3.48%-11.07%。稳定性试验l周,血酮,尿酮无显著变化。因此,改良的水杨醛比色法测定血酮、尿酮具有简便,准确性较好,线性范围宽,稳定性较好及批量测定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6.
,吴明福,赵君明对40只0.5~9岁,平均体重3.41±0.88kg(2.25~6.25kg)平均心率105±31次min(71~250次/min)观赏猫,右侧卧保定,以846合剂麻醉(0.1ml/500g体重),10~20min后记录心电图。心电图的测定项目如下:心电轴和心电向量分类(无偏、右偏,左偏)和测定;Ⅰ.Ⅲ导联在不同心电轴时和aVL、aVF导联在不同心电位时心电图QRS复合玻的波型分类及比率,心电轴偏移分布率和心电位分布率;在不同心电轴和心电位时Ⅰ、Ⅱ、Ⅲ、aVR.aVI、aVF各导联QRS复合波的波幅。  相似文献   
107.
应用内含子法构建PC基因mRNA竞争RT-PCR内参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运用PC基因mRNA与PC基因DNA相比缺少1个81bp内含子序列的基本原理,应用PCR技术和生物工程原理,通过1对引物,进行1次克隆,成功构建了PC基因mRNA的466bp竞争DNA模板重组质粒,PC基因mRNA与PC基因DNA可以互为内参照。为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糖代谢过程中PC基因mRNA水平奠定方法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8.
鸡有机磷农药中毒试验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三组健康鸡,每组5只,平均体重分别为1.75±0.22 kg,1.8±0.24 kg,1.83±0.25 kg。未攻毒组为对照组,口服敌百虫、敌敌畏为攻毒组。口服三次敌百虫,口服一次敌敌畏,口服后,隔7 h采取血液,测定血中ChE、LDH、ALT、AST、RBC的变化。结果表明:攻毒组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极显著地低于对照组,随着剂量的增多,时间的延长,胆碱酯酶的活性越来越低。但攻毒组血清LDH、ALT、AST、RBC值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09.
当前牛病的发生特点和流行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当前牛病的发生特点1.1牛疫病种类增多,发病率增高,危害严重当前常发的疫病有口蹄疫、轮状病毒感染、冠状病毒感染、恶性卡他热、牛流行热、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布氏杆菌病和副结核病等。呈世界性分布,各国发生程度不同。同时流行新的病毒性传染病如牛玻纳病、心水病、中山病、赤羽病、牛病毒性  相似文献   
110.
乳脂球膜蛋白是乳腺在泌乳时包被在脂肪滴外的膜蛋白。乳脂肪球膜(milk fat globule membrane,MFGM)是磷脂、鞘脂和多种蛋白质组成的3层膜结构。乳脂球膜蛋白包含100余种蛋白质,含量最丰富的8种蛋白质为黏液素1、黄嘌呤氧化还原酶、黏液素15、CD36、嗜乳脂蛋白、乳凝集素、脂肪分化相关蛋白和脂肪酸结合蛋白。乳脂球膜蛋白已被证明具有丰富的开发利用价值,包括:反映奶牛母体的生理状态;作为幼体的营养和免疫来源,会影响犊牛的发育和母源抗体;会影响人和动物的免疫调节和体质,未来可能应用于疾病的治疗。作者介绍了乳脂球膜蛋白的来源、组成及一种新建立的乳脂球膜蛋白结构,阐述了几个主要蛋白的生理特性及乳脂球膜蛋白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