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04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177篇
林业   455篇
农学   231篇
基础科学   271篇
  259篇
综合类   2006篇
农作物   259篇
水产渔业   300篇
畜牧兽医   1367篇
园艺   395篇
植物保护   126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135篇
  2018年   129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241篇
  2013年   224篇
  2012年   254篇
  2011年   231篇
  2010年   282篇
  2009年   306篇
  2008年   265篇
  2007年   194篇
  2006年   186篇
  2005年   203篇
  2004年   189篇
  2003年   175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137篇
  2000年   156篇
  1999年   169篇
  1998年   165篇
  1997年   143篇
  1996年   105篇
  1995年   138篇
  1994年   129篇
  1993年   100篇
  1992年   102篇
  1991年   107篇
  1990年   90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36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本文利用采用PCR-RFLP技术建立了大豆灰斑病菌生理小种分子检测体系。引物对ITS1和ITS4PCR扩增大豆灰斑病菌的16个生理小种的DNA,均得到600bp片段;继而用HinfⅠ、RsaⅠ和Hae Ⅲ三种限制性内切酶将扩增产物消化,得到15个多态性片段,可将16个生理小种区分开来。 used to amplif  相似文献   
982.
来兴忠 《河南农业》2011,(10):34-34
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形成是品种、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土壤环境、水利条件、病虫害发生、天气状况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只有在选择优良品种的基础上恰到好处地运用各项栽培技术.才能以最少的投资和用工,获得最好的产量和品质,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83.
不同品种中国柚果皮中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及质量分数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沙田柚、琯溪蜜柚、玉环柚、脆香甜柚及胡柚5种中国柚的外果皮中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和含量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柚子外果皮中共检测到75种挥发性物质,其中种类最多的是萜类,为55种;其他种类较多的依次为醛类7种、酯类4种、醇类3种。萜类物质质量分数为总挥发性物质的75%~90%,主要的是β-月桂烯、柠檬烯、萜品烯、α-蒎烯、罗勒烯。不同品种的柚子外果皮挥发性物质从种类、数量和含量上都有显著差异。胡柚含有独特挥发性物质达10种,沙田柚和玉环柚均为4种,脆香甜柚3种,琯溪蜜柚最少只有1种。  相似文献   
984.
为研究青藏高原沙棘雌株地膜硬枝扦插效果,分别采用长度16.0、18.0、20.0 cm,径级0.3~0.6、0.6~1.0、1.0以上的插穗作为试验材料,结果表明:在青藏高原,沙棘雌株地膜硬枝扦插较露天扦插成活率高,年生长量大,在相同地膜条件下,采用长20.0 cm、径级为0.6~1.0 cm的插穗,无论从其扦插成活率还是年生长量考虑都为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985.
澳洲坚果种质资源果实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对广东省湛江市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澳洲坚果种质资源圃内28份澳洲坚果种质的果实性状进行鉴定评价。结果表明:(1)28份种质中大部分果实形状为卵圆形,大小在15.0~20.0g,果皮为光滑亮绿色,腹缝线不明显,果顶乳头状突起明显;(2)多数壳果为扁圆形,腹缝线明显,表面斑纹分布分散、珠孔密闭;(3)果仁颜色以乳黄色和乳白色为主,大小在2.0~3.0g,出仁率在31.0%~37.0%,一级果仁率在88.0%~98.0%;(4)从带皮果到果仁,形状由卵圆形变为扁圆形,腹缝线明显程度也增强。  相似文献   
986.
本文探讨了种草育肥猪试验研究,旨在解决毕节地区人畜争粮的问题。本试验种植菊苣和紫花苜蓿养猪育肥试验,对不同牧草育肥效果和育肥效益进行对比分析,数据显示,净总增重达5kg,净增平均效益达425元,可见,添加紫花苜蓿的效果较好。因此,在育肥猪试验中适当添加优质牧草,既能减少精料用量,又能增加育肥效果,降低养殖成本。  相似文献   
987.
本研究目的在于制备抗猪带绦虫TSOL18单克隆抗体,并分析单抗对六钩蚴的杀伤作用。采用SephadexG-100纯化在毕赤酵母中表达的猪带绦虫六钩蚴TSOL18蛋白;纯化的蛋白免疫BALB/c小鼠,运用杂交瘤技术建立能分泌抗TSOL18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通过ELISA叠加试验进行mAb的抗原表位分析;采用间接ELISA法测定TSOL18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及腹水效价;采用抗TSOL18单克隆抗体对激活的猪带绦虫六钩蚴进行体外六钩蚴杀伤试验,观察单抗对猪带绦虫六钩蚴活力的影响。结果成功获得12株稳定分泌抗TSOL18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识别2个不同抗原表位,不同抗原表位的2株单克隆抗体腹水效价分别为1×102、1×106。抗体体外六钩蚴杀伤试验结果证明,在有补体的情况下,多抗和单抗作用6 d后,六钩蚴结构模糊,边缘不清晰。表明单抗对六钩蚴有一定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988.
镉诱导仔猪睾丸支持细胞氧化酶活性降低及DNA的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仔猪睾丸支持细胞为试验模型,采用二步酶消化法分离支持细胞进行培养。探讨了0、10、20、40、80μmol/L的氯化镉对支持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10μmol/L以上的氯化镉有抑制支持细胞生长的作用,并能使支持细胞氧化酶活性下降,造成支持细胞DNA的损伤。  相似文献   
989.
带属绦虫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利用生物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带属绦虫线粒体DNA(mtDNA)碱基组成、基因结构、密码子利用、基因变异及其在分子系统进化研究中的应用价值等,以期为带属虫种线粒体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分子分类学研究及其疾病诊断提供重要依据。从NCBI GenBank中下载已测序的6种带属绦虫线粒体基因组(mt genome)全序列,以细粒棘球绦虫mtDNA序列作为参考序列(外群),用ClustalX软件(1.83)(http://www2.ebi.ac.uk/clustal w/)进行多重序列比对,用DNAStar软件进行序列差异性分析,用MEGA4软件的邻接法(Neighbor-joining method)构建进化树,核苷酸进化距离算法用最大似然法(Maxi mumlikelihood method),氨基酸进化距离算法用泊松校正法(Poissoncorrection method),进化树检验用自展法(Bootstrap test)。tRNA和2个非编码区RNA二级结构预测分别使用软件ARWEN和RNAstructure Version 4.6。结果显示,带属绦虫mtDNA为双链闭环分子,为13.3~13.7 kb;4种碱基成分中,T含量最高(超过47%),C含量最低(低于9%);共有36个按照相同顺序排列的编码基因,其中蛋白质编码基因有12个,tRNA编码基因有22个(其中编码丝氨酸-tRNA和亮氨酸-tRNA的基因有2个,其余18种tRNA分子各有1个),rRNA编码基因有2个(包括1个大亚基和1个小亚基)。基因组结构紧凑,基因间存在重叠区域,如nad4L和nad4基因;除广泛使用ATG作为起始密码子编码蛋氨酸,部分基因如多头绦虫nad6基因用GTG作为蛋白质翻译的起始密码子。线粒体tRNA长度为58~76 nt,二级结构多数呈典型的三叶草结构,少数呈D-loop结构;2个线粒体rRNA亚基基因rrnL和rrnS被trnC基因分隔开;线粒体基因组有2个大的非编码区,1个长非编码区(LNR)和1个短非编码区(SNR);线粒体基因组中蛋白编码基因之间的差异为5.7%~28.9%,其中cox1和nad4L基因比较保守,而nad5和nad6则变异较大,进化较快。结果表明,根据线粒体基因组序列绘制的带属绦虫分子进化树表明,亚洲带绦虫(T.asiatica)和牛带绦虫(T.saginata)间的亲缘关系最近,成为姊妹种,而多头绦虫(T.multiceps)与前两者的亲缘关系比猪带绦虫(T.solium)与前两者的关系更近,但与虫种的生物学特征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990.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转基因抗虫、耐除草剂复合性状玉米NF6373YGRR(通过杂交育种聚合cry1A.105、cry2Ab2、cp4epsps基因)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ee)]初孵幼虫和3龄幼虫取食行为与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8h非选择性试验中,玉米螟初孵幼虫在转基因玉米心叶组织上的取食率显著低于非转基因玉米,转基因玉米48h的幼虫累计死亡率为53.75%.非转基因玉米为20.00%,差异显著;3龄幼虫在转基因玉米雌穗尖组织上的取食率、死亡率与非转基因玉米差异不显著.在48h选择性试验中,初孵幼虫在转基因玉米心叶组织上的取食率显著低于非转基因玉米,48h累计死亡率为55.00%;3龄幼虫在转基因玉米雌穗尖组织上的取食率与非转基因玉米差异不显著.转基因抗虫、耐除草剂复合性状玉米对玉米螟初孵幼虫的取食有显著的抑制和忌避作用,而对3龄幼虫的取食行为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