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9篇
  3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热带玉米种质在温带玉米育种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介绍了玉米域带分布不同的玉米种质特点,重点阐述了在温带地区如何利用热带种质的方法和途径;同时,以育成的温带育种用的热带种质优良自交系S37为例,说明在温带地区玉米育种如何利用热带种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以8个在杂交后代表现出不同秃尖程度的自交系及其组配的一套8×8的双列杂交组合为材料,对其总小花数、退化花数和未受精花数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各组合总小花数目的多少是由基因型决定的,F1代的多花优势与双亲的多花性呈高度的正相关。雌穗上的小花能否发育成有效花,组合间有差异。一般在果穗的顶部出现退化花和未受精花,是影响有效花数目最直接的因素,雌穗上退化花和未受精花数目的多少主要受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6种植密度对玉草1号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种植密度对玉草1号产量、品质及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45 000与52 500株/hm2 2种密度的总鲜草产量差异不显著(分别为128 944和133 167 kg/hm2),但二者均显著的高于密度为37 500株/hm2的总鲜草产量(117 370 kg/hm2);但这3种密度处理的总干草产量差异不显著。分析这3种密度间各品质指标、植株性状指标总体表现,结果密度为37 500株/hm2的粗蛋白(CP)含量、CP产量、相对饲用价值(RFV)、分蘖数、总茎粗、干物率均为最高,密度为45 000株/hm2次之,处理52 500株/hm2最低;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密度为37 500株/hm2最低,52 500株/hm2最高。综合产量与饲用品质比较研究表明,玉草1号种植密度为45 000株/hm2左右在我国南方最适宜。  相似文献   
14.
玉米及其野生近缘材料的分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根据大刍草形态学性状的显著区别,大刍草可分为5个植物学种。大刍草是玉米亲缘关系最近的野生近缘材料已被众多研究结果证实,玉米的直接祖先是否是大刍草还没有定论。对玉米与大刍草的分类系统作了介绍,同时对5个大刍草植物学种的特征特性、玉米与摩擦禾分类作了描述。  相似文献   
15.
转Bt基因后代玉米新不育胞质A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四川雅安、云南元江两地,多次对四川农业大学从农杆菌介导法所获得的转Bt基因再生植株后代中发现的玉米新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编号为A)进行育性观察和遗传分析。育性观察表明,A是一个不育性及恢复性稳定的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其稳定性受环境条件和回交代数的影响不大;雄花育性恢复专效性测定和特异性引物PCR扩增两种鉴定结果一致表明,A属C组细胞质雄性不育;测交后代的育性分离表明,A的育性恢复涉及3对基因,其中1对基因能单独控制育性的恢复,另两对基因具有互补的作用效应。  相似文献   
16.
17.
为充分挖掘四川地区丰富的水热资源,建立饲草料周年生产体系,进行了不同种植模式下青贮玉米(Zea mays)与饲用燕麦(Avena sativa)产量和品质的研究。结果表明:随播期延迟,燕麦和青贮玉米生育期均缩短。晚秋播种‘林纳’综合表现良好,可前作青贮玉米。青贮玉米播期为5月21日时,‘奥玉3628’表现最优,可作为两季青贮玉米轮作模式中的第一季饲草。播期为8月21日时,‘雅玉158’综合表现最好,可作为两季青贮玉米轮作模式中的第二季饲草。“青贮玉米‘奥玉3628’→青贮玉米‘雅玉158’→饲用燕麦‘林纳’”轮作模式下饲草全年生长时间长达339 d,全年干草产量高达48 905.15 kg·hm-2,粗蛋白产量达5 388.35 kg·hm-2,显著高于其他种植模式,具有良好的推广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18.
通过比较玉米近缘野生材料和栽培玉米自交系48-2及其杂种F1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表现后发现,玉米近缘野生材料与栽培玉米48-2由远到近的亲缘关系,酶谱表现(除极少的弱带外)为酶带数目的逐次减少和强度减弱;其远缘材料与栽培玉米杂种F1酶带数、酶活性趋向于中亲值;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其数目与植物生长习性和抗逆性有较密切的关系,1年生大刍草酶带数目和活性强于栽培玉米,多年生大刍草材料酶带数目和活性又强于同属的1年生种;其中,玉米近缘野生材料1年生大刍草小颖玉米和墨西哥大刍草与玉米杂交的F1出现一条所有亲本都不具有的新带,表明与遗传距离适中的亲本间杂交,其遗传物质易于发生基因的重组。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我国近30年来甜玉米研究的发展情况,本研究基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数据源,查阅了1984-2013年甜玉米研究的中文文献;利用Note Express文献管理软件分析工具,从论文年度变化趋势、主要载文期刊分布、研究机构、研究内容、研究人员等5个方面进行了计量分析,可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玉米作为食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多年,早在墨西哥的Tehuaeanvalleg,古老的印第安人已经把玉米当作主要的食用作物,玉米被他们称颂为"人之本源”"神的礼物”"生命的象征”(maize希腊语意为"生命之源”),玉米孕育了印第安人部落的文明.在玉米的发展史上,真正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是1492年9月哥伦布从库巴岛把这种"非凡”的食物带上西班牙餐桌,随即这种作物在欧洲栽植,约1530年传到中国.玉米生产发展至今,已经具有十分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估计在全世界的"基因种质库”中约有5万种不同类型的玉米品种.根据其质量、数量和胚乳的组成,玉米可划分爆裂玉米(pop)、马齿玉米(dent)、硬粒型玉米(Flint)、粉质玉米(Flour)、甜玉米(Sweet)等类型. 玉米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除用作饲料外,也作为人们直接食用及食用产品.1997年世界玉米总产量约60亿t,其中78%用作饲料,13%用作食用及食用产品,6%用作能源,剩下的3%用作淀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市场的需求,各种特殊的食用玉米生产育种也应运而生.随着我国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深化,将给各种食用玉米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