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2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6篇
  3篇
综合类   48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人工降雨条件下秸秆覆盖减少水土流失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秸秆不同用量对径流、入渗和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有增加入渗和减少水土流失的作用;覆盖率大于40%条件下能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但当覆盖度低于40%时对控制水土流失的作用不明显.在土壤含水量10%,降雨强度120 mm/h的雨强条件下,秸秆覆盖能推迟起流时间1~15min,增加累积人渗量37%~113%,减少径流总量3%~40%,减少土壤侵蚀10%~80%.  相似文献   
122.
为探究厚朴凋落叶分解的化感效应,采用盆栽试验,以不添加凋落叶为对照组(CK),设置4个凋落叶添加水平,研究厚朴凋落叶在土壤中分解对湖北贝母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苗期,湖北贝母的株高、叶长、叶宽、叶面积、鳞茎长、鳞茎宽、鳞茎鲜重和叶绿素含量表现为低剂量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高剂量处理显著抑制(P<0.05);花期和始枯期,湖北贝母的株高、叶长、叶宽、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则呈明显的“低促高抑”规律。而湖北贝母的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含量在不同发育时期变化规律不同。随着厚朴凋落叶剂量的增加,综合效应值先增大后减小,具体排序为:T2(10.50 g·kg-1)(1.16)>T1 (5.25 g·kg-1)(0.44)>T3 (15.75 g·kg-1)(0.02)>T4(21.00 g·kg-1)(-0.99)。主成分分析表明,苗期,叶绿素和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是影响湖北贝母生长的主要指标;花期,叶长、叶宽、叶面积和...  相似文献   
123.
针对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生源减少,高等院校扩招,职业教育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很大制约的突出问题,指出职业教育发展的出路重在创新,要把重点转向农村,以农村学生为重点对象进行职业教育,从而促进职业教育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4.
2015~2016年,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评价了60 g/L乙基多杀菌素SC、2%阿维菌素EC及其混用对稻纵卷叶螟和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单一喷施60 g/L乙基多杀菌素SC 9~18 g/hm~2或2%阿维菌素EC 30~60 g/hm~2对稻纵卷叶螟的控制作用较好,却难以控制二化螟危害;药后14 d,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1.01%~82.48%和75.52%~87.35%,而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0.97%~72.62%和62.73%~76.57%;以上2种药剂混用后,可有效控制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危害,药后14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9.70%~92.20%和71.03%~87.77%。这表明乙基多杀菌素与阿维菌素混合喷施可有效控制水稻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危害。  相似文献   
125.
我国现行的第三方科技成果评价工作机制距今已有数十载时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体系的变革,各地的第三方成果评价机构也对评价工作进行了适应性的调整。探讨在当今科技创新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第三方成果评价工作中所面临的挑战,并从评价人才的建设、评价管理人才的培养、科技成果的市场转化和微信平台的应用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促进第三方科技成果工作科学、可持续性发展,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更好发挥科技成果评价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6.
唐涛  叶波  刘雪源  王培  符伟  马明勇 《植物保护》2016,42(6):202-207
基于兼治水稻害虫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杀虫单剂缺乏的现状,2014-2015年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评价了三氟苯嘧啶与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甲氧虫酰肼、茚虫威、阿维菌素或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混配以及吡蚜酮与氯虫苯甲酰胺混配对以上几种害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三氟苯嘧啶与氯虫苯甲酰胺混配最为理想,能有效控制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为害;药后14~21d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9.40%~93.62%和86.57%~90.81%,药后42d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为77.60%~82.24%。其次为三氟苯嘧啶与溴氰虫酰胺混配,对二化螟和稻飞虱高效且兼治稻纵卷叶螟;药后14~21d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0.43%~86.75%和67.31%~75.30%,药后42d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为79.07%~84.30%。三氟苯嘧啶与甲氧虫酰肼、茚虫威、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或阿维菌素混配对稻飞虱高效,但难以有效控制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为害。而吡蚜酮与氯虫苯甲酰胺混配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高效,但后期对稻飞虱的控制作用一般。在水稻生产实践中,使用三氟苯嘧啶与氯虫苯甲酰胺或溴氰虫酰胺混配,可有效控制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及稻飞虱为害。  相似文献   
127.
以金洞林场杉木纯林、杉木-闽楠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密度和混交比例的林分进行研究,将物种多样性指数作为衡量林分密度和混交比例是否合理的参考指标,为人工混交林的经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典型抽样法,按其混交比例分为类型Ⅰ(10杉)、类型Ⅱ(9杉1楠)、类型Ⅲ(7杉3楠)、类型Ⅳ(5杉5楠)4种类型设置典型样地,同种类型林分设置3个密度等级,低密度(A:600~1000株/hm^2)、中密度(B:1200~1600株/hm^2)、高密度(C:2000~2400株/hm^2),对比分析其林下植被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差异。结果表明:从类型Ⅰ至类型Ⅳ随着闽楠比例的增加其林下植被的物种数增加。林下灌木及草本Patrick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表现为类型Ⅳ>类型Ⅲ>类型Ⅱ>类型Ⅰ。林分密度及混交比例与林下灌木及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拟合曲线表明林下植被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atrick丰富度指数达峰值时的闽楠比例为0.465~0.506,即闽楠比例在46.5%~50.6%之间其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达到最大值。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密度及混交比例均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可将物种多样性作为确定杉木-闽楠混交林最适密度和混交比例的因子之一。当前阶段,金洞林场杉木-闽楠混交林最适密度为1200~1600株/hm^2,杉木与闽楠的株数比例控制在0.97~1.10之间。  相似文献   
128.
对40%福戈WG进行了防治稻水象甲中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0%福戈WG防治稻水象甲效果良好,以8、10、15g/667m62防治效果最好,药后7d对成虫防效分别为93.6%、96.40%、96.69%。表明该药剂可以有效防治稻水象甲,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9.
6%五氟磺草胺·氰氟草酯油悬浮剂是陶氏益农公司开发的直播田新型除草剂。为明确该药剂对直播水稻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对水稻的安全性及对后茬作物的影响,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6%五氟磺草胺·氰氟草酯油悬浮剂对水稻田禾本科杂草、部分阔叶杂草及莎草防效优良,对直播水稻安全,增产效果明显;6%五氟磺草胺·氰氟草酯油悬浮剂对水稻田后茬作物小麦、油菜、萝卜的安全性好。因此,6%五氟磺草胺·氰氟草酯油悬浮剂在水稻直播稻区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0.
2010—2011年对湖南省水稻大面积生产中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该病的发生在不同年份、地区及品种间存在明显差异,发病面积和程度均为湘南>湘中>湘北。发病时间以湘南早于湘中、湘北,2010年发病重于2011年。分析其发病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与4—9月由西南暖湿气流引起带毒白背飞虱迁入湖南省的时间迟早、机会多少及是否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和品种抗病性等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