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9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4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71.
要闻     
<正>河北省畜牧兽医学会第六次全省会员代表大会于2003年8月25日~26日在省会石家庄市召开。来自全省各地的畜牧兽医科技工作者代表共100余人参加了会议。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阎汉平,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张子仪,中国农大教授刘少伯应邀出席了大会。省畜牧局局长李忠文作了重要讲话,副局长李景华、刘肇清出席了会议。这次大会是河北省畜牧兽医工作者的一次盛会。会议代表既有老一辈的畜牧专家,又有在畜牧兽医战线科研、教学、生产等各个领域做出优异成绩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还有畜牧企业的优秀企业家。各路英杰会聚一堂,共商科教兴牧、推进  相似文献   
72.
周艳波  翟印礼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816-817,836
通过辽宁省北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现状的实地调查,从农村基层组织的角度,探讨了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状况,利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的方法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方面分析了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并从资金、思想认识、体制、基础条件等方面分析了制约现阶段该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73.
为了解音响驯化技术对南海北部真鲷(Chrysophrys major)幼鱼的驯化效果,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200Hz方波连续音对体长4.4~6.6 cm的真鲷幼鱼进行连续8 d音响驯化,结果表明:对照组(无音响驯化组)真鲷幼鱼试验期间在水池中随机分布,试验组(音响驯化组)真鲷幼鱼在驯化期间出现次数最大的区域逐渐向声源靠近。驯化期间试验组真鲷幼鱼的反应时间逐渐缩短,驯化第4天后反应时间无明显变化,驯化全过程反应时间均快于对照组;驯化期间聚集时间逐渐缩短,驯化第4天后聚集时间无明显变化,从第3天起快于对照组;停留时间从第3天增加明显并远高于对照组;聚集率呈逐渐增加趋势,第4天后聚集率无明显变化,整个驯化过程,试验组聚集率均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200 Hz方波连续音对南海北部真鲷幼鱼具有明显的驯化效果,且在驯化4 d后真鲷幼鱼即可建立明显的条件反射。  相似文献   
74.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500 Hz方波连续音对体长范围为4.4~6.6 cm的南海真鲷(Chrysophrys major)幼鱼连续进行8 d音响驯化研究,试验数据利用Origin软件的Gaussion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试验鱼在水池中随机分布,试验组试验鱼在驯化第1天至第8天出现频次最大的区域分别距离水池中心点105.40 cm、93.51 cm、88.04 cm、83.40 cm、71.86 cm、83.06 cm、83.23 cm和96.85 cm。试验组反应时间从第5天起缩短趋势已无明显变化,一直处于最短状态,驯化第2天开始低于对照组;聚集时间第4天起缩短趋势变化不明显,一直处于最短状态,驯化全过程低于对照组;停留时间第5天起增加趋势变化不明显,均处于最长时间,驯化全过程高于对照组;聚集率在第4天起达到最佳,驯化全过程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500 Hz方波连续音对真鲷幼鱼具有良好的驯化效果,并且在驯化5 d后即可建立良好的条件反射。  相似文献   
75.
为了掌握紫海胆(Anthocidaris crassispina)苗种增殖放流后的生长和存活情况,本研究设计试验装置,于2013年9月-2014年5月,在大亚湾海域进行增殖试验。试验装置的表面积均为0.473 m2,紫海胆苗初始苗种壳径范围为3-9 mm,初始苗种数量密度梯度范围为3-25 ind/装置(6-52 ind/m2),初始苗种重量密度梯度范围为1.48-13.32 g/m2。设3种苗种规格、各5个数量密度梯度、各3个平行试样的试验组,共45组,进行了240 d的海上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增殖放流规格和数量密度对紫海胆苗种的存活率具有显著影响,高数量密度、低规格组死亡率高。在试验初期,壳径5-7 mm和7-9 mm两种规格紫海胆苗种的壳径特定增长率(SGR)、壳径增长率(GSD)以及壳径净增长率(NY)与增殖数量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增殖重量密度对紫海胆的产量也有显著影响,其中,10 g/m2为紫海胆产量的临界最佳增殖重量密度。紫海胆苗种在11月到翌年3月生长速度缓慢,壳径特定增长率(SGR)较小。  相似文献   
76.
10种人工鱼礁模型对黑鲷幼鱼的诱集效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了解不同人工鱼礁的集鱼效果,在试验水槽内观察了深圳杨梅坑人工鱼礁区实际投放的10种礁体模型对黑鲷的诱集效果。结果表明,未投放礁体模型时,试验鱼在距离水槽中心40~70 cm的区域出现频次最高,且在试验水槽中分布较为分散。分别将10种礁体模型放入水槽后,对有礁及无礁时试验鱼随距离出现的频次进行曲线趋势回归显示,1-8号礁体模型试验中试验鱼出现频次最大的区域为距离水槽中心20~50 cm,而9号和10号礁为体试验鱼出现频次最大的区域则为距离水槽中心10~40 cm,分别比对照组试验鱼最大出现频次区域向中心点近移了20 cm和30 cm,说明10种礁体模型对试验鱼均有一定的诱集效果。对试验结果做模型礁诱集效率指数显示,模型礁体对试验鱼的诱集效果由强到弱分别为10号礁>9号礁>1号礁>2号礁>7号礁>4号礁>5号礁>6号礁>8号礁>3号礁。  相似文献   
77.
为了对南海伏季休渔秩序进行评估,查阅文献收集伏季休渔秩序影响因素,利用德尔菲法筛选出符合南海伏季休渔秩序影响因素的指标,基于层次分析法分析、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进行实例验证,综合评价各项指标对南海伏季休渔秩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利用德尔菲法从收集的33评价指标中共筛选出28个符合南海伏季休渔期秩序评价标准;基于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得出一级指标权重中伏休相关人员(A1)(0.345)和伏休设施建设(A3)(0.370)所占权重较大,二级指标中执法设施(B6)(0.200)和渔民(B1)(0.193)所占权重较大。三级指标中执法经费(C16)(0.100)、执法装备(C17)(0.100)、 休渔期的补贴(C3)(0.087)、涉渔“三无船舶(C26)(0.072)及越南渔船的侵渔(0.052)所占比重较大;实例验证得出渔政执法经费、执法装备对目前南海伏休秩序具有关键性影响;渔民的休渔期补贴、涉渔“三无船舶”及越南渔船的侵渔对南海伏季休渔秩序具有较大影响。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各评价指标对南海伏季休渔期秩序的影响程度,可为规范我国南海伏季休渔期秩序,完善伏季休渔制度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