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改良CTAB法提取濒危药用植物绶草基因组DNA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绶草的根、茎、叶和花为材料,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绶草基因组DNA,经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对所提DNA的质量和纯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改良CTAB法(2.5 mmol/L NaCI、30 mmol/L EDTA、100 mmo/LTris-HC1、2%CTAB、2%β-巯基乙醇、2%PVP-40)适合绶草根的基因组DNA提取,几乎没有蛋白质、酚及色素等杂质的污染,紫外吸收检测DNA的OD260nm/OD280nm为1.83,DNA浓度为8.819 μg/μl,产率为1102.4μg/g;提取的茎、叶DNA有少量杂质;花DNA的提取效果最差,含有较多的蛋白质、酚及色素等杂质.加入2%PVP-40的CTAB提取液对绶草DNA的提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4.
对宁夏发生6起临床怀疑为牛传染性支原体肺炎的疫情进行诊断。采集牛肺脏病变区和牛鼻腔棉拭子,采用RT-PCR法和序列比对进行初步鉴定和诊断。结果表明,外调牛经长途贩运后,1周内可发病,肺脏呈大理石样变,病原在同群牛之间可迅速传播。调查结果表明,在引进牛群时应对引进牛逐只进行牛传染性支原体肺炎检测;不要从疫区引进牛;对阳性牛扑杀和无害化处理,同时对检测阴性牛紧急隔离可以有效阻止疫情扩散和蔓延。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宁夏地区布鲁氏菌病在羊间和人间流行现状,对存栏200只羊以上规模养殖场(户)及相关从业人员开展了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和影响因素基线调查。自2008年开始到2013年,共检测羊75467只,其中阳性的有674只,总阳性率为0.89%,各年阳性率从2008年的0.71%波动上升至2013年的1.2%;2008—2013年,感染布鲁氏菌病人数亦呈递增趋势,各个年龄段均有发病,但以30~59年龄段的发病人数居多。造成人间布鲁氏菌病年龄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人接触传染源的频繁程度、从业人员自我防护意识、防护措施等。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宁夏牛传染性支原体肺炎的感染情况,采用牛支原体间接ELISA试剂盒对发生4起牛支原体肺炎的疫区及其周边地区的牛进行了支原体肺炎抗体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3月龄~1岁之间的牛发病明显,主要表现为肺炎和关节炎;调入牛经过长途运输后进入本地1周内发病,且发病数量急剧上升;调入隐性带菌牛与本地牛同群混合饲养后,3月龄~1岁之间的本地牛发病明显,有接触史的绵羊呈隐性感染。调查结果表明,在引进牛群时应该对全群引进牛进行牛传染性支原体肺炎检测;不要从疫区引进牛;发病后对疫区染疫牛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同时对检测阴性牛紧急隔离后,上述措施可以有效阻止疫情扩散和蔓延。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我国特有珍稀植物华木莲叶片的内生真菌菌群结构特征,以华木莲叶片为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华木莲的内生真菌。结果表明,PDA改良培养基(PDA培养基内加20 g/L华木莲叶汁液、30 mg/L链霉素)的分离效果最好。从华木莲的叶中共分离得到87株内生真菌,经显微形态鉴定,鉴定菌株74株,为4目5科10属,分别为青霉属、木霉属、曲霉属、小孢霉属、交链孢属、枝孢属、长蠕孢属、镰孢霉属、拟茎点霉属、丝核菌属,结果显示叶中内生真菌菌群多样性较丰富,优势属为无性丝孢类菌群中青霉属、木霉属、交链孢属和无性腔孢类拟茎点霉属;分离率分别为17.2%、12.6%、10.4%和11.5%,对开发和利用植物内生真菌及丰富真菌的物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评价定期发育监测及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早产儿120例随机分为早期干预组60例和常规育儿组60例,同时选择同期正常足月新生儿6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早期干预组从出生后1个月起结合抚触、婴儿操等综合方法对其进行早期干预。结果:纠正年龄12个月时早期干预组早产儿的智力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接近正常足月儿组(P〉0.05),而高于常规育儿组(P〈0.05)。而常规育儿组的MDI和PDI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常规育儿组有2例智力低下.早期干预组无1例智力低下。结论:定期发育监测及早期干预可以促进早产儿智能发育.有利于防治智力低下。 相似文献
10.
对盘龙参种子的形态、萌发及贮藏条件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种子的长度0.167~0.218 mm、胚长0.091 8~0.115mm、胚宽0.039~0.056 mm;种子萌发时首先形成类原球茎,在其表面附有菌丝;再分化芽与根,根上具有根毛;由种子萌发到3片叶子小苗,需要约40 d;不同贮藏温度对种子萌发率影响存在差异,4℃下有利于保持新鲜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