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盐分和水分胁迫对补血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不同昼夜温度条件下用不同浓度NaCl(mmol/L)溶液及等渗聚乙二醇溶液处理大叶补血草(Limo-nium gmelinii(Willd.)Kuntze)和耳叶补血草(Limonium otolepis(Schrenk)Kuntze)种子,分别测定其萌发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测定处理9 d未萌发的种子移入蒸馏水后的萌发恢复率,以研究温度、盐胁迫和模拟干旱胁迫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补血草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15℃,在蒸馏水中的萌发率最高,随着盐浓度和PEG6000溶液浓度的增加,种子的萌发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递减,对萌发产生抑制作用;PEG6000溶液对种子的萌发抑制程度与等渗NaCl溶液相当。较高盐浓度和PEG6000溶液处理下的种子复水后萌发可以恢复。 相似文献
83.
84.
规模化猪场舍内外空气质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掌握规模化养猪场舍内外环境空气质量的变化,为猪舍空气质量对人、动物健康影响的风险评估和相关控制技术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环境检测方法对南京市郊某规模化养猪场的哺乳仔猪舍、保育舍和生长育肥舍进行空气质量检测。结果显示,春、夏、秋、冬猪舍内环境空气中平均细菌总数分别为118.77×103、28.51×103、102.04×103、62.71×103 CFU/m3,NH3的浓度分别为9.67、10.87、9.95、12.74 mg/m3,H2S的浓度分别为2.81、1.95、2.68、2.78 mg/m3;猪舍外环境空气中平均细菌总数分别为13.57×103、13.20×103、16.70×103、11.85×103 CFU/m3,NH3的浓度分别为1.01、1.44、1.07、0.42 mg/m3,H2S的浓度分别为0.06、0.08、0.03、0.01 mg/m3。猪舍内环境空气中细菌总数春季>秋季>冬季>夏季(P<0.05),且猪舍内细菌总数高于舍外(P<0.05),猪舍内在春、秋、冬季除生长育肥舍外,均超出国家规定的标准,而夏季在规定的标准范围内;环境空气中NH3、H2S的浓度在国家规定的标准范围内;猪舍内外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等环境指标均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相似文献
85.
86.
塔里木河下游胡杨三种异形叶的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塔里木河下游3个不同干旱程度样地中胡杨的锯齿卵圆形、卵圆形和披针形3种异形叶为试材,采用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了3种异形叶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等光合指标,应用叶绿素仪对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进行测定,研究了不同干旱程度下胡杨不同叶型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3种异形叶Pn和Tr日变化均为单峰曲线,Gs日变化除披针形叶为单峰曲线外,卵圆形和锯齿卵圆形叶为双峰曲线,而Ci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与Pn呈负相关;Pn、Gs、Ci、Tr在各时间点的均值大小均为卵圆形锯齿卵圆形披针形叶。3种异形叶的Pn、Gs、Ci日变化最大值大小均为123号样地,且Pn在3个样地间差异显著,Gs和Tr在1和3号样间差异显著,而Ci只有锯齿卵圆形叶的1和3号样地存在显著差异。样地间3种异形叶SPAD的变化趋势与Pn、Gs、Ci、Tr的基本一致,且各样地间差异显著。表明干旱胁迫可显著影响胡杨的光合特性和相对叶绿素含量,且3种异形叶中,锯齿卵圆形和卵圆形叶适应干旱的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87.
为评价一种新型黏虫抗菌肽(armyworm antimicrobial peptide 1,AAP-1)的抗菌活性,本试验首先采用固相化学合成法合成AAP-1,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纯化和质谱检验,用抑菌圈法测定AAP-1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效果,倍比稀释法检测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细菌平板计数法测定时间抗菌曲线;最后,通过超微量分光光度计评价AAP-1对大肠杆菌核酸泄露的影响,核酸凝胶电泳评价AAP-1对大肠杆菌胞内DNA的影响,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评价AAP-1对大肠杆菌的整体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合成的AAP-1纯度高于98%,分子质量为4 262.17 u;AAP-1对大肠杆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MIC为7.8 μg/mL;对大肠杆菌的抗菌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且在60 min内抗菌效果逐渐增强;AAP-1能够导致大肠杆菌核酸泄露,致使胞内DNA总量减少,且呈现浓度依赖性;AAP-1也会导致大肠杆菌细胞膜破坏、胞内电子密度明显降低、胞质溶解等现象。综上,本研究化学合成了一种新型抗菌肽AAP-1,且纯度高达98%,其对大肠杆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本研究可为深入研究AAP-1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机制提供前期数据,可为APP-1的临床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8.
89.
[目的]研究蚯蚓活动对铁尾矿中植物生长的影响。[方法]通过室内盆栽方法,研究蚯蚓对铁尾矿中高粱和紫花苜蓿生长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蚯蚓可以改善铁尾矿中高粱和紫花苜蓿的生长,包括植物的株高、地上部和根系的生物量等,对紫花苜蓿生物量的增加作用好于对高粱的作用。同时,蚯蚓的活动可明显增加高粱和紫花苜蓿根际微生物的数量,与对照相比,细菌数量分别增加了22.7%~50.0%和90.0%~163.3%;真菌数量增加了36.8%~47.3%和8.2%~93.4%;放线菌数量增加了4.3%~52.2%和1.1%~177.8%。随着蚯蚓数量的增加,微生物数量呈现增加的趋势。[结论]蚯蚓可明显促进铁尾矿中高粱和紫花苜蓿的生长,增加铁尾矿中植物根际微生物数量,利于铁尾矿中植被的恢复。 相似文献
90.
为探讨鸡(♂)与鹌鹑(♀)属间杂交种睾丸生长发育不良的分子机理,采集新罗曼蛋用型公鸡、朝鲜公鹌鹑、鸡与鹌鹑杂交的雄性杂交种不同发育时期的睾丸组织样共计96份并测定其体质量与睾丸质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公鸡、公鹌鹑及其杂交种不同生长发育期睾丸组织中AR、ER基因的mRNA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1)鸡和鹌鹑的睾丸均能随着日龄、体质量的增长而正常生长发育,但鸡与鹌鹑杂交的杂交种的睾丸却生长缓慢而发育不良;(2)鸡和鹌鹑不同生长发育期睾丸组织中AR、ER基因mRNA的表达具有相似性,AR基因均有一个极显著的峰值,ER基因均呈波动性变化;鸡与鹌鹑的杂交种均为极端性表达,AR基因呈直线下降,ER相反则一直升高;与鸡和鹌鹑相比,杂交种AR、ER基因mRNA的极端性表达均应为异常表达。(3)鸡、鹌鹑及其杂交种的共同点是AR表达为最高峰时,ER则趋于最低点,反之,ER表达为最高峰时,AR则趋于最低点,表明ER基因对AR基因具有上调作用或者AR基因对ER基因具有下调作用,从而推测AR与ER即相对立而又协同作用的表达模式是鸡和鹌鹑睾丸组织正常生长发育的分子调控模式,探明了鸡与鹌鹑的杂交种睾丸组织发育不良的分子影响因素是其睾丸组织中的AR、ER基因mRNA异常表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