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9篇
  2篇
综合类   36篇
畜牧兽医   5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81.
日粮铝与维生素D3对肉用仔鸡生长和钙,磷代谢的互作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估测日粮铝(硫酸铝)与维生素D_3对肉鸡生长性能和Ca、P代谢的互作效应,作者将1日龄向用仔鸡(公)分成6个日粮处理组,即在玉米—大豆粉为主的基础日粮(含Ca0.88%、有效 P0.45%,未添加维生素D_3)中添加0或0.2%铝(AI),0、100或200ICU/kg维生素D_3。试验结束时,测定饲喂0.2%和无AI 日粮组鸡平均体增重(328g:545g)、采食量(611g:784g)、增重饲料比(54%:68%)、血浆无机 P(4.2mg/dL:6.7mg/dL)。显然,0.2%Al日粮组的几项指标均低于无AI日粮组。日粮维生素 D_3水平从 0提高到 100ICU/kg时,可以改善这四项指标,但如果将维生素D_3水平提高到 200ICU/kg时却不能使其效果进一步改善。AI与维生素D_3对体增重、采食量及饲料利用率有明显的互作效应,但对血浆P则没有。在不同维生素D_3水平条件下,日粮AI均可引起肉仔鸡的体增重和采食量明显下降。维生素D_3可引起血浆总Ca水平的明显上升,但AI则不能。日粮维生素D_3水平的提高并不能完全缓解AI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82.
养羊业属于畜牧业,但其发展不仅受制于农业、工业、环境、信息和市场,而且与加工业关系密切.因此,绒山羊不能当作一个独立产业去看待,仅仅解决饲料问题或育种问题不能从根本上拯救这个产业,只有国家和相关政府、农民、企业以及技术部门都应关心这一产业的发展,并能相互配合,采取积极有效的综合措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羊绒产品市场问题、绒山羊养殖效益问题和环境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卵巢摘除对母山羊产肉性能,血清中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 GH)水平以及背最长肌、股二头肌、肝脏、脂肪组织中生长激素受体基因(growth hormone receptor, GHR) 表达的影响,揭示摘除母山羊卵巢提高其育肥效果的原因。【方法】将体重相近的5月龄布尔山羊杂种(布尔山羊♂×关中奶山羊♀)母羊40只作为研究对象。试验开始前一个月,对所有羊只进行驱虫和防疫工作。试验开始时将母羊随机分为处理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摘除处理组母羊的卵巢,对照组不摘除。在试验的第0,10,20,30,40 和50 天早晨8:00对所有试验羊进行空腹采血,立即分离血清,采用羊生长激素酶联免疫分析试剂盒测定血清中GH水平。50 d后分别从处理组和对照组随机选取5只试验羊进行屠宰试验,测定其屠宰率、胴体产肉率、眼肌面积和骨肉比。同时,立即采取肝脏、背最长肌、股二头肌及肾周脂肪组织样,每个组织至少采集3份生物学重复样,用锡箔纸包好标记后立即投入液氮中,带回实验室放入-80℃冰箱保存,然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相对定量技术和2-△△Ct法检测背最长肌、股二头肌、肝脏和肾周脂肪中GHR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对照组母羊血清GH浓度在试验的第20天为8.63 μg•L-1,处理组母羊达到9.50 μg•L-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试验进行呈上升趋势。处理组母羊血清GH浓度在第50 天时达到了11.55 μg•L-1,高出对照组(9.34 μg•L-1)2.21 μg•L-1,且两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另外,发现处理组母羊的屠宰率、胴体产肉率和眼肌面积均高于对照组,且处理组母羊屠宰率达到了45.62%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41%(P<0.05),但是骨肉比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的结果显示处理组母羊肝脏中GHR基因mRNA的表达量是对照组的3.21倍(P<0.01);GHR基因在处理组母羊背最长肌中的相对表达水平最高,是对照组的4.87倍,且两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股二头肌中GHR基因表达量是对照组的3.17倍,差异极显著(P<0.01);在肾周脂肪中,处理组母羊GHR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是对照组的1.91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摘除母山羊卵巢后,其屠宰率、血清GH水平以及肝脏、背最长肌、股二头肌和肾周脂肪GHR基因表达均显著上升,骨肉比显著下降。这提示摘除母畜卵巢可能通过增加其血清GH水平和部分靶组织中GHR基因的表达提高母羊的屠宰率,降低骨肉比,从而有利于母羊的产肉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84.
针对庆阳地区陇东绒山羊普遍出现的以肌肉萎缩、牙尖外露、被毛粘连、幼畜佝偻等症状为特征的地方性营养代谢病,本试验通过对土壤、血液、被毛中矿物元素含量三方面指标进行测定,探讨羊只的矿物元素营养状况与"营养代谢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虽然摄入的钙、锰等元素基本能满足羊群的代谢需求,但机体缺硒少磷现象严重,且摄入的铁和铜已达中毒剂量,影响了其他元素如锌的吸收。此为造成病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5.
通过检测注射pGRF基因质粒(pig growth hormone-releasing factor gene plasmid)后生长猪血液生化指标与肌肉品质指标,探讨该制剂对生长猪的健康水平、肉品质和安全性的影响。将8头二元杂交、60日龄左右的阉后公猪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注射pGRF基因质粒,一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进行了60 d对比试验,于处理后第7、14、28、56天早晨空腹采血制备血清,测定生化指标。结果表明:注射pGRF基因质粒后第14天,除血清尿素氮提高39.88%外,血糖、尿素氮、肌酐、甘油三酯、胆固醇浓度变化均不显著。由此可见,注射pGRF基因质粒后,除血清尿素氮升高外,生长猪的其他生化指标都没有明显变化。于处理后第60天,每组随机选3头屠宰,称量器官质量,并采样测定肉品质。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猪肉剪切力下降7.28%(P0.05),滴水损失降低20.86%(P0.05),而熟肉率提高4.38%(P0.05);但肌间脂肪比对照组提高68.83%(P0.05);肉色a*值降低14.30%(P0.05),b*、L*值有所提高,但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GRF基因质粒对胴体pH影响不明显,器官与胴体的比值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P0.05),其中从平均值看心脏质量比例略有增加,脾、肾比例有所下降。从本试验结果看,注射pGRF基因质粒对各项猪肉品质指标无不良影响,还可改善肌肉嫩度,降低滴水损失和提高肌间脂肪含量。  相似文献   
86.
为了开发地方优势资源,发展特色羊肉,在对麟游黑山羊分布区域、适应性及外貌特征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传统方法对体质量、体尺进行测定;通过对粗蛋白、粗脂肪和氨基酸的分析,及对嫩度、剪切力和肉色等的测定来评估麟游黑山羊的肉品品质。结果表明,麟游黑山羊适应性强,体格、生长速度均高于其他黑山羊品种,而且屠宰率和净肉率高,肉质细嫩,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87.
通过对我国绒山羊饲养现状和羊绒产品市场销售状况的调查与分析,就该产业一直未引起国家和政府的重视,行业内部缺乏有效的组织、计划与监控,生产成本上升,市场不健全,等其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诸多困难展开讨论。建议国家和地方首先要通过规划绒山羊饲养量、立法、制定合理的羊绒生产补贴政策等措施解决宏观发展问题;农民应建立起自己的利益共同体,解决羊原料绒生产和环境保护问题;技术人员积极参与解决绒山羊养殖低效益问题;企业改变经营战略,提升产品质量,解决产品市场问题。  相似文献   
88.
55只饲养管理条件和超排处理方法相同的成年布尔山羊随机分成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对照组.各组供、受体羊的比例为1∶13.试验Ⅰ、Ⅱ组分别经3小时和6小时,在采卵前2~4小时运抵采胚、移植地点,对照组在原饲养地采胚/移植.结果表明,试验Ⅰ、Ⅱ组供体羊平均每只采集有效胚12.91枚和13.38枚,对照组为15.30枚,但差异不显著.而膘情较好的试验Ⅰ组受胎率最高(71.29%),流产率最低(2.69%).膘情较差的试验Ⅱ组受胎率最低(51.68%),流产率最高(9.09%);膘情居中的对照组受胎率(65.66%)和流产率(3.08%)介于前二者之中.  相似文献   
89.
利用PCR-SSCP技术分析了262头周岁陕北白绒山羊H-FABP基因外显子2的多态性及其与生长和胴体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座位存在1个突变位点(G→C),且该群体处于Hardy-Weinberg非平衡状态;H-FABP基因的AB与AA和BB基因型个体背膘厚差异显著,AA和BB型个体间的差异极显著;AB和BB型个体的胸围和管围差异显著(P<0.05),AA和BB型个体的眼肌面积具有显著差异(P<0.05),其他性状在不同基因型间均无显著差异;此外,在初生重、眼肌面积、背膘厚等6项指标上,均表现为AA>AB>BB,而在体高、胸围、管围3项指标上,均表现为AB>AA>BB.可以推断H-FABP基因可作为陕北白绒山羊生长及胴体性状的候选基因和绒山羊肉用性能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90.
为了研究不同胎产羔数湖羊的泌乳量和羔羊的生长速度,以便进行科学饲养管理,该研究随机选择同期产双羔、三羔、四羔母羊各3只,对其产奶量、羔羊初生重及4月龄前日增重进行了测定,分析对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双羔羊初生重最大,平均为3.82 kg,显著高于三羔羊的3.21 kg和四羔羊的2.80 kg(P0.05);所有羔羊在2月龄前生长速度最快,双羔、三羔和四羔平均日增重分别为279.80 g、223.40 g和200.20 g,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虽然断奶应激对羔羊的生长速度有一定影响,但双羔羊2~4月龄日增重仍然最高,为228.50 g,显著高于四羔组(P0.05);另外,双羔羊的总吮乳量和日吮乳量为52.30 kg和0.88 kg,显著高于三羔组和四羔组(P0.05)。因此,湖羊同胞产羔数越多羔羊初生重越小,羔羊吮乳量越少,早期生长速度较慢。但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羔羊断奶后的代偿性生长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初生重小所造成的影响。研究结果为不同胎产羔数湖羊及其羔羊的饲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即多胎湖羊应分群饲养管理,羔羊早期锻炼采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