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2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42篇
水产渔业   51篇
畜牧兽医   79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鸦胆子提取物对烟蚜的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植物源农药不易使害虫产生抗药性的优点,测定了有毒植物鸦胆子叶、枝条、种子提取物对烟蚜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3个部位的甲醇提取物对烟蚜均有较高的触杀活性,其中鸦胆子种子提取物的活性最高,处理48 h后的校正死亡率为98.79%;在胃毒及选择性忌避活性测定中,鸦胆子叶提取物对烟蚜的胃毒活性最大,处理48 h后的校正死亡率达87.11%,处理24 h后的选择性忌避率为85.94%。  相似文献   
82.
该文旨在研究6种等氮等能饲料中,脂肪水平对翘嘴红鲌生长、饲料利用及体组成成分的影响。试验选用平均初始体重为19.36g±2.17g的翘嘴红鲌600尾,随机分为6个处理组,每组30尾,每组设3个重复。采用单因素设计,以鱼油为脂肪源,用添加不同水平鱼油(添加量分别为0%、2%,4%,6%、8%、10%)的饲料喂养翘嘴红鲌,试验期60d。结果表明:饲料中脂肪含量为7.14%对,试验鱼的特定生长率最大(1.34%/d)、饵料系数最低,为1.25,与饲料脂肪含量为9.26%组无显著差异,但与其余各试验组的差异显著(P〈0.05)。蛋白效率在饲料中脂肪含量为9.26%时最大,与饲料中脂肪含量为7.14%时无明显差异(P〉0.05),而与其余各试验组的差异显著(P〈0.05)。饲料脂肪含量对翘嘴红鲌体脂肪、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显著(P〈0.05),对翘嘴红鲌体水分和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用折线回归模型分析饲料脂肪添加量与翘嘴红鲌特定生长率、饲料蛋白效率及饵料系数的变化关系,表明试验中翘嘴红鲌饲料中脂肪的适宜添加量为7.14%~9.26%。  相似文献   
83.
鱼粉是水产动物饲料蛋白质的主要原料,但全球鱼粉供应量逐年下降,难以满足水产业的需要。本从动物性蛋白源、植物性蛋白源和单细胞蛋白源等几方面综述了鱼粉替代物在水产动物营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4.
85.
麦饭石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矿物药石,因其外观颇似握聚的一团米饭而得名。它含有人及动物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还含有被称为促生长剂的痕量稀土元素(董国英等,1998)。我国早在宋朝就有  相似文献   
86.
SF6型断路器因其与10kV级户外断路器相比,具有结构简单,灭弧和绝缘性能优异,操作功小,额定参数高,电寿命和不检修周期长等优点,得以广泛采用。我市就有三所变电站采用了LW5-10Ⅰ、Ⅱ/400SF6断路器。日常断路器不能准确合闸、分闸,其原因大多出现在操作机构上。Ⅰ型采用了手动储能方式,Ⅱ型采用了手动和电动储能方式,Ⅰ、Ⅱ型弹簧储能机构常见代表性故障有四种。①分不开闸;②合不上闸,合闸后又分间;③储能以后自动会闹;④储能时自动分闸。四种故障的可能原因是:门)分不开闸。①分闸电路不通;②辅助开关和分闸线圈有缺陷…  相似文献   
87.
教学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也是培养社会合格人才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系水产养殖学专业在教学改革中尝试了一些新方法,探索了一些新思路,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环节等几个方面总结了水产养殖学教学改革所获得的初步经验。  相似文献   
88.
89.
复合酸化剂对鲤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研究了复合酸化剂对鲤鱼生长性能及对饲料酸结合力的影响。试验采用34正交设计,在基础日粮中添加柠檬酸(0.5%,1%,1.5%),乳酸(0.1%,0.25%,0.5%),酒石酸(0.05%,0.1%,0.15%),丙酸(0.05%,0.1%,0.15%),制成9组不同的酸化剂,另一对照组不添加酸化剂。10组中,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鲤鱼,体重34.96±0.83g,试验共进行了45d。结果表明,复合酸化剂能明显促进鲤鱼生长,试验第5、6、8和9组的特定生长率分别为0.58%/d、0.57%/d、0.63%/d和0.64%/d,与对照组第10组差异显著(P<0.05)。第9组鲤鱼的特定生长率最高0.64%/d、饲料系数最低1.3、蛋白质效率最高0.29%等生长指标与其他个组差异显著(P<0.05)。由此得出,在饲料中添加1.5%的柠檬酸、0.5%的乳酸、0.15%的酒石酸和0.15%的丙酸的复合酸化剂对鲤鱼的生长及饲料酸结合力有显著的效果,为最优配方。同时,复合酸化剂有利于降低饲料的酸结合力。  相似文献   
90.
三种名优鱼类消化酶活性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中华倒刺(SpinibarbussinensisBleeker)、黄颡鱼(PelteobagrusfulvidracoRichardson)和华鲮(SinilabeorendahliKimura)各消化器官消化酶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三种鱼蛋白酶活性顺序为:黄颡鱼>中华倒刺>华鲮;鱼的食性不同,摄食能力不同,蛋白酶活性也不同;3种鱼淀粉酶的活性顺序为:中华倒刺>华鲮>黄颡鱼,其酶活性与鱼类的食性有关;消化酶在肠道分布,不同鱼表现不同特点。巴鲥巴鲥巴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