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6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3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p54蛋白的主要抗原表位及抗原性质,本试验根据GenBank中p54基因序列(登录号:NC_001659.2)设计表达区域特异性引物,PCR扩增后连接表达载体pGEX6p-1构建pGEX6p-1-p54-1原核表达质粒;将该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SDS-PAGE鉴定融合蛋白的表达,切除GST标签后采用阴离子柱纯化目的蛋白并鉴定;将纯化蛋白与佐剂混合乳化后作为免疫原,免疫小鼠制备p54-1蛋白多克隆抗体;采用ELISA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抗体的效价和反应特性。结果显示,重组p54-1融合蛋白以可溶形式表达,切除标签后的纯化蛋白能够与ASFV阳性血清发生反应,而与PRRSV和PCV3不发生反应。利用该蛋白免疫获得的多克隆抗体经ELISA检测其抗体效价为1:128 000。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制备的多克隆抗体能够识别ASFV p54蛋白。表明本研究成功获得了较高纯度的p54-1蛋白,制备的p54-1多克隆抗体具有较高反应性和特异性,为后续非洲猪瘟双抗夹心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2.
2011年夏秋季节,德国和荷兰一些牛场开始出现一种未知疾病,病牛出现发热(>40℃)、精神不振、体质下降、厌食、产奶量下降(高达50%)和腹泻等临床症状,有时出现流产症状,但多数症状出现数天后自动消失[1-2]。德国弗里德里希洛弗勒研究所(Friedrich Loffler Institute,FLI)通过实验室诊断,先后排除了蓝舌病、流行性出血热、口蹄疫、裂谷热、  相似文献   
43.
马尔太虫病是严重危害世界贝类养殖业的主要疾病,为OIE规定的必报贝类寄生虫病之一。我国贝类养殖及出口数量世界第一,相关流行病学及调查研究却很少。本文从病原分类学、形态学、流行病学、病理学、检测方法等方面,系统地阐述了贝类马尔太虫病的研究进展,以为本病研究及防控所借鉴。  相似文献   
44.
从山东省牛痒螨病流行地区采取病牛新鲜痂皮,在实验室内分离、鉴定出牛痒螨.将牛痒螨在生理盐水中洗净后,采用96孔微量反应板进行离体杀螨试验.试验选用四种杀虫剂,分高、中、低三个浓度进行,即农药敌杀死(100,50,25 mg·kg~(-1))、辛硫磷(0.2%,0.1%,0.05%)及双甲脒(200,100,50 mg·kg~(-1))、螨虫净(5%,2.5%,1.25%),同时设立生理盐水对照.每个药液浓度采用5~12只肢体健全的活螨,用解剖针挑入药液后,在Olympus 变倍实体显微镜下观察、记录螨虫兴奋、麻痹及最终死亡的时间.结果发现,辛硫磷水溶液的杀螨效果  相似文献   
45.
研究旨在制备一种现场快速筛查牛赤羽病的免疫层析试纸条。通过胶体金标记赤羽病病毒N蛋白,将兔抗牛IgG和兔抗N蛋白多克隆抗体分别喷涂于NC膜上作为检测线(T)和质控线(C)。结果显示,牛赤羽病毒阳性抗体血清稀释度为1∶512时,检测线仍显色;且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结核病、布鲁氏菌病、牛巴氏杆菌病、地方流行性牛白血病毒和蓝舌病毒的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使用试纸条和商品化ELISA试剂盒同时检测40份田间牛血清样品的结果符合率为92.6%。研究表明,试纸条适用于基层养殖户对牛赤羽病的筛查。  相似文献   
46.
贝类派琴虫LUX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贝类派琴虫病的快速检测需要,本研究选择派琴虫保守的核糖体DNAITS-2区域设计引物,通过对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的优化,首次建立了LUX荧光PCR检测派琴虫的方法。试验表明,所建立方法检测质粒模板DNA的动态范围为1.0×101-1.0×108,敏感性为10拷贝质粒DNA。采用模拟阳性样品试验,可检测到100拷贝质粒DNA。而且与贝类的包拉米原虫、隐孢子虫等其它寄生性原虫无交叉反应,也不受组织DNA的干扰。50份采集样品的检测结果与RFTM培养方法一致。本研究所构建的派琴虫LUX荧光PCR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灵敏、特异等优点,可满足国内养殖场及进出口水生动物携带派琴虫的检测需要。  相似文献   
47.
从生物学试验、血清学诊断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等方面概述了目前口蹄疫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其中生物学试验包括动物试验和细胞培养;血清学诊断技术包括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胶体金快速检测技术等;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包括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核酸探针、核酸序列分析和等电聚焦等。  相似文献   
48.
对来自世界各地的P.declplens复合种共6个姊妹种的线粒体(mtDNA)NADH脱氢酶亚单位Ⅰ基因(nad1)序列进行PCR扩增、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nad1基因序列种间差异为3.6%~15.0%,遗传差异性分析结果与ITS1、ITS2和cox1的基因序列遗传差异性分析结果基本上一致,nad1能提供准确的遗传标记,可用于P.decipiens复合种姊妹种的鉴定。这些结果有助于阐明P.declpiens复合种种间的遗传变异,为进一步的分子遗传学和分子诊断学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9.
弓形虫ITS及5.8S序列的PCR扩增、克隆及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通过对国内来源于不同宿主的ZS人株、SH人株、CN猪株、QH绵羊株4个弓形虫虫株,以及国际标准强毒株RH株的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及5.8SDNA序列进行PCR扩增、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旨在对国内不同宿主间弓形虫虫株的遗传变异情况进行分析和验证。为分子遗传学和分子诊断学研究提供资料。结果显示:QH绵羊株、ZS人株、SH人株、CN猪株的ITS及5.8S序列完全一致。且与GenBank上注册RH株的ITS及5.8S序列也一致;仅实验室传代保存的RH株的ITS2序列与其它4株的ITS2有2个碱基的差异。结果表明ITS可作为分子标记用于弓形虫与其它原虫的种间鉴定。但不适合用于弓形虫种内遗传变异的研究。  相似文献   
50.
特效灭虱精治疗孔雀羽虱病吴绍强蔡玉梅胡孝忠(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泰安271018)1995年,泰安市某养殖场从上海引进9只孔雀,经过半年的饲养管理,同年12月份发现某些孔雀头部有羽虱寄生。初采用石灰沙浴治疗,虽可驱掉一部分,但不彻底,1996年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