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1篇
  1篇
综合类   5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9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41.
化学放射法测定蜜蜂保幼激素酯酶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蜜蜂保幼激素(JH)是由蜜蜂咽侧体(CA)合成和分泌的一种氧化物。保幼激素酯酶是对蜜蜂体内呈游离态或结合态的保幼激素进行专化性降解的特异性酯酶。采用放射化学法(RC)测定了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 L.)不同日龄工蜂体内保幼激素酯酶(JHE)的活性。结果表明,工蜂体内保幼激素酯酶活性随着日龄的增大而下降。  相似文献   
42.
通过对海兰灰蛋鸡公母胚蛋蛋壳的显微结构和钙成分含量差别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性别胚蛋蛋壳脱钙后组织显微结构存在差异;孵出公鸡的胚蛋蛋壳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后组织分层明显,结构松弛;而孵出母鸡的胚蛋蛋壳多数组织纹理清晰;公胚蛋壳钙含量极显著高于母胚蛋(P<0.01)。  相似文献   
43.
【目的】蜂粮是工蜂将采集的花粉团贮存在巢房中,然后将花粉团咬碎、吐蜜湿润,经过2—3周发酵酿制而成。蜂粮是蜂群中大幼虫和幼龄蜜蜂发育必需的全价营养。虽然传统观点认为天然蜂粮营养价值高于蜂花粉,但是没有科学依据。为了科学评价蜂粮营养功效,以蜂花粉为对照,系统研究天然蜂粮对大鼠血脂、抗氧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江西农业大学蜜蜂研究所设计生产的天然蜂粮生产器,利用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在白莲花期生产天然蜂粮和蜂花粉。以大鼠为实验动物,参照人每日推荐食用蜂花粉剂量,天然蜂粮和蜂花粉均分别设置低剂量组(80 mg·kg -1)、中剂量组(400 mg·kg -1)和高剂量组(800 mg·kg -1),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和高脂模型对照组。按标准方法造大鼠高脂血症模型,再连续灌胃60 d天然蜂粮或蜂花粉后,测定血脂水平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取血检测抗氧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丙二醛(MDA)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以及免疫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结果】与高脂模型组相比,蜂粮低剂量组能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液中TG、TC、LDL含量,蜂粮中剂量组能显著提高HDL-C含量,蜂花粉低剂量组能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液中TG与TC含量,说明蜂粮和蜂花粉均有良好的降低高脂血症的功效;与高脂模型组相比,低剂量组蜂粮、中剂量组蜂粮、高剂量组蜂粮以及低剂量组蜂花粉、中剂量组蜂花粉均能显著升高TNF-α含量,说明蜂粮和蜂花粉均具有增强免疫的效果;与高脂模型组相比,蜂花粉高剂量组大鼠血液中SOD含量显著增加,3个蜂粮剂量组以及蜂花粉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SOD含量均差异不显著,说明蜂花粉高剂量组具有增强抗氧化能力的功效;与高脂模型组相比,6个试验组的GSH-Px、T-AOC以及MDA含量均差异不显著。与蜂花粉低剂量组和蜂花粉中剂量组相比,蜂粮中剂量组能显著提升HDL-C含量;与3个蜂花粉剂量组相比,蜂粮中剂量组能显著提高TNF-α含量。【结论】综合TG、TC、LDL、HDL-C以及TNF-α等指标,天然蜂粮的降血脂和增强免疫的功效要优于蜂花粉,天然蜂粮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44.
旨在探究蚯蚓发酵液对康乐黄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脂质指标的影响。随机选取160只健康状态良好、体质量相近的康乐黄鸡,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试验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Ⅱ、Ⅲ、Ⅳ组是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5%,1.0%,1.5%的蚯蚓发酵液,试验期共计4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Ⅲ、Ⅳ组的日均采食量和蛋均质量得以提高,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Ⅲ组屠宰率、半净膛率均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Ⅲ、Ⅳ组的蛋壳厚度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Ⅲ、Ⅳ组肌间脂肪厚度显著降低(P<0.05),试验Ⅱ、Ⅲ、Ⅳ组的腿肌粗脂肪含量、腹脂率均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Ⅲ、Ⅳ组甘油三酯含量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提高(P<0.05),试验Ⅲ、Ⅳ组总胆固醇含量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则显著降低(P<0.05)。由以上试验结果可以看出,蚯蚓发酵液可以提高康乐黄鸡的生产性能,改善蛋品质及脂质指标,其中以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的蚯蚓发酵液为最佳添加...  相似文献   
45.
在营造社会性生活的膜翅目昆虫群体中,未交配的工职也能产卵,这些卵通过孤雌生殖孵化成雄性。然而,在有蜂王的西方蜜蜂蜂群中,工蜂产的卵正常发育数量较少。一个重要的机制可能就是工蜂监督,工蜂将其它工蜂产的卵清理出去。这些行为常常发生在与多只雄蜂交配的蜂王群体中,因为其工蜂与蜂王的亲缘关系指数比与蜂王的女儿(工蜂姐妹)的关系指数更近;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工蜂卵的孵化效果不如蜂王卵的孵化效果;也可能是因为蜂王及其幼虫中会发出一系列信息素来抑制工蜂卵巢发育;另外,卵巢发育的工蜂会被其他工蜂攻击。但是还是有4%的工蜂具有生殖功…  相似文献   
46.
本文简述花粉中矿物质组成成分、测定方法和相关的问题,并提出了芬粉中矿物质的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47.
为寻找蜜蜂营养杂交的潜在规律,将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Fabricius,简称中蜂)和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Spinola,简称意蜂)进行营养杂交,测量其营养杂交后代工蜂的初生重,结果表明,营养杂交中蜂第1代工蜂初生重(99.58±5.70)mg比中蜂亲本对照组工蜂初生重(89.5±4.3)mg增加10.08 mg,两者差异极显著(P<0.01);营养杂交意蜂第1代工蜂初生重(109.19±6.22)mg比意蜂亲本对照组工蜂初生重(134.8±8.7)mg减小了25.61 mg,两者差异也是极显著(P<0.01)。但营养杂交各代工蜂初生重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8.
养蜂是我国传统养殖业,属于现代畜牧业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蜂蜜是我国的传统产品,也是养蜂者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本文分析了我国蜂蜜年均消费量、人均消费量以及蜂蜜消费量来源组成,发现我国蜂蜜年消费量总体上逐步增加,已成为世界蜂蜜消费第一大国;我国蜂蜜人均消费量虽然总体上逐步提高,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我国蜂蜜消费中,自产蜂蜜消费数量一直大于98%。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宣传蜂蜜结晶特性知识,转变把蜂蜜视为“药物”的传统消费理念,同时打造蜂蜜品牌,积极开拓国内蜂蜜市场等研究建议,以期促进我国蜂业生产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49.
以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Fabric ius)和意大利蜜蜂(Apis m ellifera ligusticaSp inola)为试验材料,通过蜂群在无巢脾时建造巢脾和在有巢脾时建造巢脾试验,发现工蜂建造的巢房比例和蜜蜂性比值基本一致;通过标记和统计巢房中卵数量变化,观察巢房中卵染色体的单双倍体特性,以及计算巢房中的卵存活率及产卵准确率,发现工蜂能及时清除巢房中的卵,这种行为是工蜂调控群内蜜蜂性比值的有效措施.结果表明,工蜂可以通过建造巢脾和哺育行为来调控群内的蜜蜂性比值.  相似文献   
50.
蜂花粉CO2超临界萃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萃取蜂花粉。[方法]采用4因素3水平的正交设计法和方差分析,研究萃取温度和萃取压力对萃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蜂花粉超临界CO2萃取最佳条件:萃取温度50℃、萃取压力20 MPa、分离1温度40℃、分离1压力7 MPa、分离2温度35℃、分离2压力5 MPa、萃取时间3 h。[结论]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在养蜂生产及蜂产品加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