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7篇 |
免费 | 0篇 |
国内免费 | 21篇 |
专业分类
农学 | 6篇 |
基础科学 | 3篇 |
5篇 | |
综合类 | 56篇 |
农作物 | 22篇 |
畜牧兽医 | 6篇 |
出版年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3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1995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氮肥对半干旱区膜下滴灌玉米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的生态特点,研究氮素营养水平对膜下滴灌条件玉米净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酶活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氮肥施用量可显著提高叶片光合性能,随着氮肥施用量的逐渐增加,叶片气体交换参数也逐渐升高;当氮肥超过300 kg/hm2时,各项指标开始下降。在荧光诱导动力学参数中,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对种植模式的改变比较敏感,膜下滴灌下各处理平均Fv/Fm均显著高于同期普通生产田对照,随着施氮量的增加Fv/Fm增加;高氮处理穗位叶Fv/Fm无显著差异。施用氮肥均增加了玉米穗位叶PEP和Ru BP羧化酶活性。在膜下滴灌模式下,玉米达到最高产量时的氮肥施用量为200 kg/hm2,与300 kg/hm2时的产量无显著差异;非膜下滴灌玉米获得最高产量时的施氮量为300 kg/hm2。 相似文献
92.
93.
试验对先玉335、郑单958、吉单198、农华101 4个玉米品种在不同种植密度下的子粒灌浆速率及产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灌浆速率曲线不同,在9万株/hm2种植密度下“先玉335”子粒灌浆效率最高.在相同灌浆持续期内,9万株/hm2的种植密度下,“先玉335”群体子粒产量高于其他3个品种.相同种植密度与灌浆持续期下,灌浆速率的高低决定了子粒群体产量.试验中“先玉335”各项产量指标较优,利于提高半干旱地区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94.
高粱杂交种“吉农8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粱杂交种“吉农8号”是以雄性不育系314A为母本,恢复系R103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2001年5月通过省级审定。其特点是早熟、耐密、抗病、淀粉含量高。 相似文献
95.
超高产玉米籽粒的灌浆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2个超高产玉米品种和2个普通玉米品种为试材,采用Richard生长分析法和细胞计数法,研究籽粒灌浆过程中籽粒增重与胚乳细胞增殖的关系以及灌浆持续期和灌浆速率与粒重的关系。结果表明:籽粒平均灌浆速率和最大灌浆速率是影响同一品种粒重的2个主要因素;其次,灌浆持续期长短是影响不同品种粒重的1个主要因素,而且胚乳细胞数与灌浆速率和灌浆持续期均呈极显著相关(r12=0.9717,r13=0.9897)。4个品种的胚乳细胞数目由高到低的总趋势为超高产先玉335〉郑单958〉普通品种长城799〉通吉100,这表明胚乳细胞数的不同是引起粒重不同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6.
连作大豆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土壤酶活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揭示连作大豆主要生育时期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土壤酶活性变化,为大豆连作障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PLFA)分析方法对连作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定量分析,同时进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的测定。【结果】大豆重迎茬使土壤PLFA总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土壤脲酶和转化酶活性均显著降低,真菌和细菌PLFAs比例显著增加,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无显著变化。不同连作年限及生育时期对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均不同,与作物品种、根系分泌物和残茬腐解物的数量和种类密切相关。相关分析表明,土壤PLFAs总生物量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土壤脲酶活性呈现显著正相关,与转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大豆重迎茬使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土壤酶活性发生改变。大豆连作障碍是大豆根际土壤微生态系统和环境因子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7.
98.
本文采用H.T.Van Velthizen生产潜势估算方法,结合吉林省中部地区自然资源实际,并对有关参数加以修正后,就主要农作物的潜在生产力进行了连续8年的估算。结果表明,本地区各作物的现实生产力与潜在生产力间均有较大差距。为充分发挥本地区作物生产潜力,必须提高地力,实行节水耕作,扩大灌溉面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