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4篇
农学   12篇
综合类   31篇
农作物   23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伞形科植物抗菌成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简要归纳了伞形科抗菌植物种类,对精油、苯丙素类抗菌化合物及其活性进行了介绍。对伞形科抗菌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抗菌成分在抗病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2.
以陆地棉花粉母细胞时期的小蕾为材料,利用Solexa测序技术和miRNA相关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共得到151条单一miRNA序列,其中已知植物中保守miRNAs有88个,新发现的棉花miRNAs有2个,候选棉花miRNAs有61个.通过miRNA靶基因预测和靶基因功能分析发现6个与陆地棉花发育相关的miRNAs和5个...  相似文献   
73.
里塘河亚洲苦草分布特点及光照因子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对上海市临港新城里塘河水体状况和亚洲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分布特点进行了调查,并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对亚洲苦草生长及光合放氧速率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里塘河透明度为80~100 cm,苦草生物量按生长在水深20~30 cm、30~60 cm、60~90 cm、90~120 cm 4个范围计算,随水深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其中60~90 cm水深范围内亚洲苦草生物量最大。苦草密度与水深成负相关,而平均叶长与水深呈正相关,河道近岸苦草密集,中间最深处无水草生存。室内进一步研究表明,平均每株生物量、分蘖数、平均根长、光合放氧速率均随着光照强度降低而降低(P0.01),10μmol/(m2·s)为临界光照强度,这时亚洲苦草生物量开始出现负增长,其光合放氧速率为10.52μmol/(g·h),仅为80μmol/(m2·s)光照强度组的22.79%。该研究表明河道苦草分布深度与透明度深度相一致,进一步揭示了低光条件下苦草群落难以繁殖扩散的原因。  相似文献   
74.
每年的6―8月是长江流域棉区棉花生长的关键时节,通常伴随着高温胁迫。环境温度过高,棉花种子存活率、发芽率,苗期植株的生长速率、株高、茎粗、叶片数量,花铃期的开花率、结铃率,以及皮棉产量、籽棉产量等都会受到严重影响,最终导致棉花减产甚至植株死亡。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解析高温对棉花的种子萌发、植株营养生长、生殖生长及产量、品质、主要代谢过程的影响,同时探究棉花生理生化和分子的适应机理,为筛选耐高温棉花种质资源和选育耐高温棉花新品种提供有效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5.
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十年成就和未来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应用于20世纪70年代,我国大规模应用始于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的问世和兴起,加速了棉花杂种优势大面积推广利用,使其在长江流域迅速普及,黄河流域和新疆棉区也占据一席之地。近年来,由于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简化、高效、低成本棉花生产已成为必然趋势,给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提出新的挑战。本文从棉花杂种优势应用研究、基础研究和制种方法 3个方面综述了近十年我国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主要成就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6.
为了解绵羊副结核病的病原学特征,本研究对PCR检测阳性的绵羊肠系膜淋巴结样品开展细菌分离培养,对分离株进行形态观察,结果显示肠系膜淋巴结样品经培养后出现乳白色菌落;对分离菌株进行抗酸染色镜检后确定为抗酸染色阳性杆菌;PCR扩增该菌IS900基因与亚型分型片段,结果显示,IS900基因及亚型分型检测为Ⅱ型(牛型)副结核分...  相似文献   
77.
78.
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传统家具木作结构和工艺,选取架格类古典家具,采用归纳解析法,对传统家具的木作结构和工艺进行归纳和对比分析,并从结构与工艺的科学性、艺术性和复杂性角度对其进行解析。结果表明此方法对中国传统家具木作结构和工艺保护与研究是一种有效途径,合理的架格家具结构与工艺图像数据资料对于中式家具结构和工艺的继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和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79.
为了查明新疆南疆某牛场是否存在牛副结核病的感染及感染情况。以95%的置信区间,50%最大预计流行率为原则的抽样策略,采集80份血清样品,通过血清学、细菌学,PCR扩增IS900基因及亚型基因鉴定并分析。结果显示,该牛场牛副结核病血清学抗体阳性率为5. 0%(4/80);粪便样品经抗酸染色菌体呈红色,IS900基因及亚型鉴定结果为Ⅱ(牛)型副结核分支杆菌。该牛场存在为Ⅱ(牛)型副结核分支杆菌的感染。  相似文献   
80.
为协助新疆某副结核病严重流行的奶牛场抑制该病的流行,2014-2015年间采用副结核分枝杆菌(MAP)间接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对该牛场的965头牛进行了4次血清抗体检测,并通过淘汰部分阳性牛控制该病的流行。结果显示,在两年内累计检测出297头阳性牛,检出率为30.78%(297/965)。首次检测发现104头阳性牛,检出率为13.51%(104/770)。淘汰处理后,间隔3个月再次检出2.91%(19/652)的阳性牛,再次淘汰阳性牛后进行了两次监测,其中间隔11个月时检测阳性率为7.55%(41/543),间隔17个月时检出率为33.33%(171/513)。同时,检测结果显示:抗体阳性牛的检出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呈现上升趋势,在4~5岁检出率最高,而0.5~1和7~8岁牛中检出率较低。统计分析发现,在副结核病严重流行的奶牛场开展该病的控制或净化时,检测和主动淘汰的间隔期设置为3个月时的控制效果优于11个月和17个月(P<0.001)。虽本次处置未达到预期目标,但根据检测数据和处置措施效果,结合现有的研究数据,初步制订了牛群副结核病流行程度的划分标准和防控、净化方案。本研究将为牛副结核病的防控提供案例借鉴和防控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