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0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35篇
林业   194篇
农学   122篇
基础科学   76篇
  87篇
综合类   708篇
农作物   130篇
水产渔业   30篇
畜牧兽医   455篇
园艺   103篇
植物保护   75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8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2011年按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2011年修订版)》肥料利用率田间试验的要求,通过对早、中、晚稻田间氮磷钾的对比试验,研究潜江市当前生产条件下氮磷钾配方施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分析当前水稻生产中肥料利用率效果,为水稻科学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类型、不同作物增施氮磷钾肥都表现出增产效果,其养分因子增产效果以氮肥最高、磷肥次之、钾肥最低,早稻增施氮磷钾增产效果分别为80.67%83.67%、12.67%83.67%、12.67%18.00%、0.90%18.00%、0.90%1.02%,中稻增施氮磷钾增产效果分别为56.89%1.02%,中稻增施氮磷钾增产效果分别为56.89%61.30%、17.9461.30%、17.9419.76%、10.33%19.76%、10.33%14.85%,晚稻增施氮磷钾增产效果分别为40.23%14.85%,晚稻增施氮磷钾增产效果分别为40.23%78.17%、5.65%78.17%、5.65%15.69%、5.68%15.69%、5.68%8.92%;不同类型水稻作物配方施肥下作物百千克经济产量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各不相同,早稻分别为2.43、0.52、3.08kg;中稻分别为2.86、0.51、2.90kg;晚稻分别为3.77、0.74、4.34 kg。不同土壤类型、不同作物类型、不同施肥数量及施肥方法其氮磷钾利用率不一样;氮肥利用率中稻>晚稻>早稻,磷肥利用率晚稻>中稻>早稻,钾肥利用率早稻>晚稻>中稻,配方施肥氮磷钾肥总的利用率高于习惯施肥氮磷钾肥总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32.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杂交中稻广两优香5的营养特性与施肥效应。结果表明,在生育前期广两优香5对氮、磷需求量大,中后期钾素吸收增加;养分对其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上表现为氮钾磷;结合模拟的最佳施肥量和经济施肥量,推荐了江汉平原地区中等肥力条件下的施肥量为氮170~200 kg/hm2、磷70~100 kg/hm2、钾105~135 kg/hm2。  相似文献   
33.
为了探究猴头菇多肽作为降血脂和抗氧化食用菌功能因子的潜力,以猴头菇蛋白为原料,采用超声波-微波辅助酶法制备猴头菇多肽(Hericium erinaceus polypeptide,HEP),以多肽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其工艺条件;采用体外抗氧化和降血脂试验对超滤分离后的不同分子质量HEP组分进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酶解最佳工艺参数为超声功率300 W,超声时间50 min,酶添加量5 000 U/g,酶解温度50℃,多肽得率为(65.14±0.05)%;HEP-Ⅱ的DPPH·、·OH和O2·-清除率分别为(81.37±0.04)%,(51.17±0.03)%和(60.51±0.05)%;对牛磺胆酸钠和甘氨胆酸钠的结合率为(54.98±0.03)%和(57.74±0.01)%,对胰脂肪酶抑制率为(68.48±0.03)%,IC50为(2.75±0.03) mg/mL,在pH 2.0和pH 7.0的环境下对胆固醇的结合率分别为(48.08±0.05)%和(62.89±0.07)%,表明猴头菇多肽有望成为一种天然抗氧化和辅助降血脂的功...  相似文献   
34.
本文研究了我国及国外几个小麦主产国主要面包小麦品种品质改良的历史和现状。结果表明,北美优质面包小麦育种主要使用了来自欧洲的资源品种;发放品种在烘烤品质上表现优良。国内小麦品质育种起步较晚;经过近20年的努力,烘烤品质同北美相比虽然有一定差距,但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同时也反映出了品质的改良与高分子量麦谷蛋折的亚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5.
稻田土壤还原性物质特征及与甲烷排放的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方稻田土壤的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中的五种不同施肥(无肥、化肥、猪粪+化肥、鸡粪+化肥、稻草+化肥)处理,监测了水稻生长期间土壤活性还原性物质、活性有机还原性物质、亚铁(Fe2+)含量、土壤Eh值和甲烷(CH4)排放的动态变化,分析还原性物质与CH4排放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生长前期稻田CH4排放通量、土壤活性还原性物质、活性有机还原性物质和Fe2+含量均较高,并随水稻生长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而土壤Eh在水稻整个生育期介于-238至118 mv之间,且为水稻生长前期低,后期高。施用有机肥后的土壤活性还原性物质和Fe2+含量比化肥处理平均分别增加了13%和11%,而土壤Eh值则低于无肥和化肥处理。相关分析表明,CH4排放通量与土壤中活性还原性物质、Fe2+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土壤Eh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通过逐步回归分析进一步表明,土壤中Fe2+含量显著影响稻田CH4排放,控制稻田土壤中Fe2+含量有利于稻田CH4的减排。  相似文献   
36.
海南省花卉病害调查和病原初步鉴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海南省海口、琼山、通什、儋州等市(县)花卉基地41个品种花卉进行了病害普查,共查出100种病害。其中,真菌性病害83种,细菌性病害7种,病毒病9种,寄生性藻类病害1种;其中,柱孢属、单孢枝霉属引致的非洲菊叶斑病,黑曲霉引致的富贵竹茎腐病,青枯假单细胞细胞引致的万寿菊青枯病和观仙花青枯病,寄生性头孢藻属引致的红掌藻斑病等6种病害 ,在国内尚未见报道。在查出的病害中,以疫霉菌引致的非洲菊根腐病和红掌的根腐病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37.
研究小麦秸秆还田对棉花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肥配施条件下,秸秆还田对“鄂杂棉10号F1”始花期无影响,其吐絮期比未盖草延迟1 d,生育期为128 d。秸秆养分的释放有后延效应,但棉花采收期并无延迟,氮磷钾肥配施+全量秸秆还田处理霜前花占89.4%,比氮磷钾肥配施高0.7个百分点。盖草时期为6月中旬,秸秆干重以3 t/hm2为宜。腐熟剂有加快秸秆腐熟养分释放、改善田间小气候的作用;氮磷肥配施+全量秸秆还田+腐熟剂处理比氮磷肥配施+全量秸秆还田处理增产128.94 kg/hm2,增幅4.28%。氮磷钾肥配施处理单产为3275.86 kg/hm2,比氮磷配施处理增产452.77 kg/hm2、增幅16.04%,缺钾相对产量为86%,表明钾肥在棉花生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不同肥料对作物养分吸收及农田氮磷流失的影响。  方法  利用水稻Oryza sativa -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 轮作田间小区试验, 设置不施肥(ck)、纯化肥(FP)、半替代有机肥(50%有机肥替代,CM)、炭基肥(CC)4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下水稻和白菜产量,作物氮磷吸收量和氮磷径流损失量的变化。  结果  与ck相比,施肥条件下水稻产量显著增加了33.5%~42.5%(P<0.05),白菜产量显著增加了26.0%~31.8%(P<0.05),水稻氮吸收量显著提高了41.9%~57.4%(P<0.05),磷吸收量显著提高了22.8%~41.7%(P<0.05),但3种施肥间没有显著差异。与ck相比,3种施肥条件下白菜氮吸收量提高了33.8%~53.6%,CM处理显著高于其他(P<0.05),磷吸收量提高了163.5%~267.8%,增幅从大到小依次为FP、CM、CC、ck,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稻季3种施肥处理的氮磷径流流失量为13.49~15.32和2.19~2.61 kg·hm?2,径流率为3.5%~4.2%和2.0%~2.4%,菜季氮磷流失量为6.33~6.82和0.35~0.44 kg·hm?2,径流率为1.3%~1.6%和0.1%~0.4%,不同施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  结论  相同养分当量情况下,纯化肥、半替代有机肥、炭基肥对稻菜种植模式氮磷养分吸收及径流流失无影响。图3表4参25  相似文献   
39.
不同施肥雷竹林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是笋用竹种。近十几年来,雷竹的早产高效栽培技术在生产上实施后,使竹笋产量大幅度上升,从而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早产高效栽培技术的连年实施,暴露出了竹林退化、土壤质量下降的现象。为研究不同施肥对雷竹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在雷竹主产区布置了肥料试验,设了6个处理,即猪栏肥 化肥(处理1),菜籽饼 化肥(处理2),1/2猪栏肥 1/2化肥(处理3),纯化肥(处理4),2/3纯化肥(处理5),1/2化肥(处理6)。各处理肥料用量按氮素总投入量设定,6个处理氮素总投入量比例为2.0∶2.0∶1.0∶2.0∶1.5∶1.0。试验从2002年5月开始至2003年4月结束,全过程中共采集了5次土样,分析了土壤的微生物量碳、总有机碳及其他养分指标。结果表明,6个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质量分数均表现为2002年10月和12月份最高,2002年8月和2003年2月次之,2003年4月最低。从不同处理间比较来看,3个有机肥化肥混合处理(处理1,2,3)土壤微生物量碳动态全过程中始终高于对照和2个纯化肥处理(处理5,6),有机肥用量较多的处理1和处理2,土壤微生物量碳也高于用量较少的处理3。比较覆盖与不覆盖区发现,土壤微生物量碳质量分数覆盖区明显高于不覆盖区,2003年2月土壤微生物量碳覆盖区是不覆盖区的1.60倍,4月则是1.52倍。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总有机碳与微生物量碳之间存在着显著相关;微生物量碳与土壤全氮和水解氮质量分数的相关性也达显著水平。表4参20  相似文献   
40.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利用北方日光温室进行反季栽培双孢蘑菇技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夏季发酵培养料、秋季播种、秋冬季节出菇的反季栽培双孢蘑菇技术模式,与北方气候条件基本吻合,再利用日光温室进行出菇,可减少能源消耗。在日光温室条件下用玉米秸秆作主料栽培双孢蘑菇,每平方米产双孢蘑菇10~15kg,可提高菇农的种植效益。栽培后产生的废料还可肥田和改良土壤理化性状,使生物转化率达4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